世界医疗网(上海)特邀通讯员叶子报道 近日,大学在读的小赵连续三天“喉咙刀割般疼”,原以为是熬夜上火,到口腔科一拍片才发现——右下颌一颗阻生智齿正顶着邻牙“造反”。消炎、拔除、缝针,一套流程下来,小赵在朋友圈写下八个字:“牙痛不是病,痛起来要命。”
“60%的国人都长着一颗不安分的智齿,夏天更是它们的高发期。”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口腔科汪海医生用一组数据打开话题:门诊量从6月起已增长三成,其中18-25岁患者占了一半。
智齿=“无用牙”?
智齿,医学上称为第三磨牙,通常在18-25岁萌出。智齿并不意味着其毫无价值。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口腔科汪海医生说:
•颌骨“健身教练”——萌出时适度刺激可促进下颌发育,维持面部轮廓。
•天然“备胎”——若前磨牙因龋坏或外伤缺失,位置端正的智齿可通过正畸牵引“移花接木”,省去动辄上万元的种植牙费用。
•隐形“咀嚼助手”——直立萌出、对颌有咬合的智齿,能分担后牙20%的咀嚼压力。
口腔科汪海医生指出,出现以下4种情况,智齿必须拔除:
1.水平、倒置或斜向阻生,顶撞邻牙牙根;
2.反复塞食物残渣、散发异味;
3.冠周炎一年发作两次及以上;
4.影像学显示邻牙牙根吸收或龋坏。
“拔不拔,不看年龄,看片子。”汪海强调,一张口腔全景片+一张侧位片,5分钟就能给智齿判“生死”。
夏季牙痛为何集中爆发?
夏季牙痛患者数量显著增多,主要归因于以下因素:首先,高温高湿的环境加速了口腔内细菌的繁殖速度,使其呈几何级数增长;其次,夏季常见的饮食——冰啤、烧烤、冰淇淋,这种冷热交替的饮食习惯极易对龈袋造成刺激;再者,当代年轻人常熬夜刷手机,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口腔的免疫防线也随之“失守”。
针对上述现象,口腔科汪海医生提出“四字诀”,教大家远离智齿炎:
刷——巴氏刷牙法+牙线+冲牙器,饭后三分钟完成全套;
戒——戒冰饮、戒甜食、戒夜宵,改吃高纤维果蔬“天然牙刷”;
睡——23点前入睡,每天睡够7小时;
查——18-25岁每年拍一次口腔CT,出现肿痛48小时内就诊。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口腔科汪海医生特别提醒:智齿问题“小痛”可能拖成颌骨囊肿、间隙感染甚至全身败血症。建议18-25岁青年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早发现、早干预,避免“小痛”酿成“大患”。
图片提供/汪 海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谢曼丽
文中图片均获版权方授权
有任何意见、建议、投稿,欢迎 发送到邮件sjyl19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