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防病治病 >

哪类人群在做造影剂检查时易伤肾

2025-06-30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造影剂肾病是“可防可控”的并发症,关键在于识别高危人群、充分预防和密切监测。对慢性肾病、糖尿病、老年人等高风险人群,“防”远胜于“治”。造影剂检查前务必告知医生自身病史,充分评估风险。

  世界医疗网(上海)特邀通讯员顾海鹰报道  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也称为“对比剂肾病”,是因使用含碘造影剂后出现的急性肾功能损伤。它是医院内获得性急性肾损伤的常见原因之一,尤其好发于本身存在肾功能不全或高危因素的患者。

  有些病人因病情需要到医院做CT增强扫描、血管造影等检查,医生可能会告知中提到“造影剂可能伤肾”,病人也担忧造影剂对身体会有什么损害,特别是对肾脏的损害。因此我们要关注哪些人需要特别警惕?为什么他们的肾脏更容易受伤?

  造影剂为什么对肾脏可能造成伤害?

  造影剂(又称对比剂)是一种含碘的化学物质,能帮助医生更清晰地看到血管或器官的病变,对明确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一定意义。但它需要通过肾脏代谢排出体外,就像用高压水枪冲洗滤网,可能加重肾脏负担。在做这项检查时对于健康人来说肾脏能轻松应对,极少出现肾损伤,但是对肾功能差的人群可能易引发造影剂肾病,表现为血肌酐升高、尿量减少,甚至需要透析。

  以下人群引起造影剂肾损伤风险最高

  1.慢性肾脏病患者

  该类患者肾脏本身“滤网”功能受损,造影剂代谢较正常人慢或困难。

  重点关注:肾功能肾小球滤过率(eGFR)<45 mL/min/1.73m²时风险显著升高。若肾小球滤过率eGFR<30 mL/min/1.73m²,又伴有蛋白尿,需尽量避免造影检查。

  2.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可导致隐匿性肾病,约3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慢性肾脏病,但早期常无典型症状。即使血肌酐正常,也可能存在肾功能减退。

  重点关注:肾功能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73m²时风险升高,加以防范。

  3.老年人群

  肾脏随年龄增长自然衰退,eGFR每年下降约1%。老年人多病共存常合并高血压、动脉硬化,进一步削弱肾脏代偿能力,是造影剂易伤肾的风险人群。

  重点关注:肾小球滤过率(eGFR)<45mL/min/1.73m²时风险升高。

  4.心功能不全或脱水患者

  心衰患者肾脏血流减少,造影剂排泄缓慢易在肾脏聚集。而脱水时血液浓缩造影剂在肾脏内浓度过高毒性增强。

  重点关注:充分评估是否需要紧急造影剂检查的利与弊风险。

  5.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造影剂检查风险原因多为异常蛋白堵塞肾小管,叠加造影剂可能诱发急性肾损伤。

  6.高血压肾损害患者

  风险来自于长期高血压导致肾动脉硬化,肾脏对缺血和毒素更敏感。

  7.近期有急性肾损伤病史者

  肾脏尚未完全恢复,二次打击风险极高。如非必须,建议在肾功能恢复3月后再行造影剂检查

  8.长期服用肾毒性药物者

  长期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某些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或化疗药者。

  如何降低造影剂引起的肾损伤风险?

  造影剂检查前注意事项

  1.评估肾功能血清肌酐(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对高风险人群如慢性肾脏病尤其eGFR<30 mL/min/1.73m²)、糖尿病肾病、老年人、脱水或心功能不全患者。必查肾功能特别是eGFR,比单纯看血肌酐更准确评估。

  2.调整相关药物:暂停肾毒性药物。检查前24-48小时停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利尿剂等;肾功能不全者需在检查前48小时暂停用二甲双胍药(因造影剂可能诱发乳酸酸中毒)。

  3.充分水化:有高危因素患者推荐检查前6-12小时至检查后12-24小时静脉输注生理盐水(1 mL/kg/h)。无法静脉补液者在检查前2小时饮水500-1000 mL。

  4.选对造影剂:优先使用低渗或等渗非离子型造影剂。

  造影剂检查后注意事项

  1.监测肾功能:检查后48-72小时复查肾功能Scr和eGFR,观察血肌酐是否升高,肾小球滤过率是否下降。

  2.继续水化:检查后24小时内保持充足补液(口服或静脉),促进造影剂排泄。

  3.恢复平时用药的时机:确认肾功能稳定后(通常检查后48小时),再恢复二甲双胍或肾毒性药物。

  4.警惕迟发症状:检查后注意观察身体症状,如出现尿量减少、水肿、乏力等表现,及时肾病专科就医。

  造影剂肾病可能在3-5天后才血肌酐升高,造影剂检查后复查肾功能很重要:

  造影剂肾病是“可防可控”的并发症,关键在于识别高危人群、充分预防和密切监测。对慢性肾病、糖尿病、老年人等高风险人群,“防”远胜于“治”。造影剂检查前务必告知医生自身病史,充分评估风险。每一次医疗检查都需权衡利弊,与医生充分沟通,选择最安全的检查方案,对于有肾脏病的患者,是预防造影剂肾病的重要措施。

  温馨小提示

  1.无肾病≠不评估:不要认为自己肾脏没问题而忽略检查前肾功能评估;

  2.无症状≠无风险:高危人群即使检查后无不适,也需按时复查肾功能。

  3.预防重于治疗:检查前与医生充分沟通,必要时选择替代检查(如超声、平扫CT)。

  4.水化很关键:但并不是多喝水就能完全预防。对于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者需结合静脉补液,过量喝水反可能加重心衰。

  5.勿因噎废食:若病情必须使用造影剂,严格遵循防护措施可大幅降低风险。

  专家介绍:

  简桂花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肾脏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病分会全国委员、慢病防治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肾脏病分会全国委员、肾病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会老年肾病防治肾病分会常委

  上海市徐汇区肾病及血透医疗质控组组长

  科普“达医晓护”“肾”入人心杂志主编人民网“科普中国”科学顾问

  临床第一线工作40年,重视肾脏病早发现、早诊治。在延缓慢性肾脏病不发展到尿毒症有丰富诊治管理随访经验,中医治疗肾脏病从师于陈以平教授,陈以平工作室成员之一。

  擅长:原发性肾脏病:膜性肾病、IgA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继发性肾脏病:糖尿病肾病、高尿酸性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中西医结合治疗

  特需门诊时间:周四上午

  专家门诊时间:周四下午、周五上午

  汪年松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肾脏内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肾脏疾病临床转化研究中心主任

  上海市领军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上海医学会肾脏病分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常委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学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肾脏病分会常委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血液净化分会主委

  中国医院管理协会血液净化分会常委

  世界华人肾脏病学会常委

  上海医院管理协会血液净化分会副会长

  上海医师协会内科分会副会长

  上海医学会理事

  特需门诊时间:周一下午

  专家门诊时间:周二上午

  文章来源/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公众号

  本文作者/简桂花 汪年松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谢曼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