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3月4日“世界肥胖日”:肥胖分型,你是哪一种

2023-03-04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为了倡导全球各国关注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人群超重和肥胖的预防控制,世界肥胖联盟(World Obesity Federation, WOF)于2015年倡导设立“世界肥胖日”,并于2020年宣布每年的3月4日确定为“世界肥胖日”。2023年“世界肥胖日”的主题为“ OBESITY IS YOUR RESPONSIBILITY,肥胖防控,是你我们的责任!”,强调肥胖防控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2023年“世界肥胖日”的主题为“肥胖防控,是你我们的责任!”,强调肥胖防控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全球平均每五个成年人中,就至少有两人遭受着超重或肥胖的困扰;而这个比例在中国成人中更是超过了二分之一。与此同时,儿童和青少年的超重肥胖问题也日趋严重,影响着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那么,你了解肥胖么?你知道肥胖可以分成哪些种类类型?

  肥胖分型,知己知彼

  目前,肥胖症发病率日益增长,已是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2016年,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全球成年人体重调查报告,调查发现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因超重和肥胖引起的代谢综合征,如糖尿病、高血压、多囊卵巢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等疾病也逐年增加。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改变肥胖让我们先从认识肥胖开始吧!

  现代医学认为,肥胖的类型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

  1、单纯性肥胖

  平时我们所见到的肥胖人群多属于单纯性肥胖,所占比例高达95%左右。医学上称“单纯性肥胖”为原发性肥胖,可能与遗传、饮食和运动习惯有关。这类病人全身脂肪分布比较均匀,没有内分泌混乱现象,也无代谢障碍性疾病,其家族往往有肥胖病史。“白胖子”的身体质量指数(BMI)大于或等于28,但未合并代谢异常,胖得均匀,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特别的药物干预,所以“白胖子”通常属于单纯性肥胖。

  根据发病年龄及脂肪组织病理,单纯性肥胖又分为体质性肥胖和过食性肥胖两种:

  (1)体质型肥胖症(幼年起病型肥胖症)

  这类人有肥胖家族史;自幼肥胖,一般出生后半岁左右开始,由于营养过度而肥胖直至成年;脂肪呈全身性分布,脂肪细胞肥大且增生(增生即是细胞数目增多);物质代谢过程比较慢,比较低,合成代谢超过分解代谢。体质型肥胖症可以通过限制饮食和加强运动进行减重,但对胰岛素疗效也不明显。

  (2)获得性肥胖症(成年起病型肥胖症)

  其特点为起病于20-25岁,由于过度饮食,使摄入的热量大大超过身体生长和活动的需要,多余的热量转化为脂肪,促进脂肪细胞肥大与细胞数目增加,脂肪大量堆积而导致肥胖;以四肢肥胖为主,脂肪细胞单纯肥大,但无明显的增生。这类人饮食控制及运动的效果较好,对胰岛素敏感,经治疗可恢复正常。

  2、继发性肥胖

  “继发性肥胖”是其他健康问题所引发的肥胖,虽然同样具有体内脂肪沉积过多的特征,但仍然以原发性疾病的临床症状为主要表现,肥胖只是这类患者的重要症状之一。这类患者同时还会出现其他各种临床表现,多为皮质酵增多、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腺功能减退等。

  “黄胖子”与其体内甲状腺素、生长激素、性激素水平偏低,基础能量代谢率低下,导致热量和脂肪积聚有关;“黑胖子”病情最为复杂,内在伴有严重的胰岛素抵抗、高尿血酸血症等,很可能加入糖尿病的队列;“红胖子”多见于缺乏运动,年龄偏大和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人群,他们代谢减缓,女性会出现月经不调、痛经或闭经等症状。所以“黄胖子”、“黑胖子”“红胖子”可能属于继发性肥胖中的一种,但也有可能是从单纯性肥胖发展而来。

  根据引起肥胖的原因,如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和性腺疾病,继发性肥胖又分为:

  (1)下丘脑性肥胖

  下丘脑是人体的食欲调节中枢,对体重及食欲进行精确的调控,维持体重的稳定。除了先天性遗传缺陷,下丘脑区的肿瘤、炎症、外伤、精神药物治疗、手术及放疗均可导致下丘脑的损伤,产生下丘脑性肥胖。患者主要表现为摄食过度,体重的快速顽固性增加,并且不能通过节食及运动来控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食欲旺盛、摄食过度;正常的饱胀感减退,并可出现行为的异常,如偷藏食物,四处寻找食物;体力活动减少,明显不愿活动。其它的表现还有嗜睡、性功能减退、尿崩等。下丘脑肥胖的治疗主要有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2)垂体性肥胖

  由于腺垂体功能低下所引起的肥胖称为垂体性肥胖症,属于下丘脑综合征中的一种类型。其引发的原因可能与腺垂体功能低下所导致的生长激素、促皮质素、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从而使机体代谢率下降、体内脂肪分解减少、合成增加有关。

  常见于库欣综合征、垂体泌乳素瘤。库欣综合征又称皮质醇增多症,主要表现为满月脸、向心性肥胖、继发性糖尿病等。垂体泌乳素瘤在所有垂体瘤中占有大多数,患者大多是女性,仅为少数是男性,65%的患者有体重增加症状。

  (3)胰岛病性肥胖

  由于胰岛素分泌过多,脂肪合成过度造成。

  ① 胰岛素瘤又称胰岛B细胞瘤,由于肿瘤分泌大量胰岛素致反复低血糖发作,因多食而肥胖。

  ② 2型糖尿病肥胖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肥大的脂肪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患者空腹及餐后胰岛素水平增高,致多食而肥胖。

  ③ 功能性自发性低血糖症,常因多食而肥胖,多见于中年女性。

  (4)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性肥胖

  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或生物效应不足或缺少,导致了这种以甲状腺功能减退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成人发病表现为全身性代谢减低,细胞间黏多糖沉积,称为黏液性水肿。黏液性水肿的特点多是全身性浮肿,用指头按压不出现凹陷性改变,面部表现为表情淡漠、呆板,面及眼睑水肿,鼻宽,唇厚,舌大、光滑发红,发音喋喋不清,言语缓慢费力。

  (5)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

  指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引起的,以高皮质血症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包括库欣综合征、醛固酮增多症和女性男性化等,临床以库欣综合征最常见。临床症状为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痤疮、紫纹、血压增高、月经失调、性功能障碍等。

  (6)性腺功能减退症

  性腺功能减退可造成性激素合成减少,成年起病的患者表现为第二性征退化、性功能减退、闭经(女性)和/或不育,而青春期前起病的患儿表现为青春期延迟或缺失。性腺功能减退症引起的肥胖主要表现为全身脂肪积聚较匀称,以胸腹、股、背部为明显,可伴高血压、皮肤紫纹、糖耐量曲线减低等。

  (7)其他

  水、钠潴留性肥胖也称特发性浮肿。此型肥胖多见于生殖及更年期女性。其发生可能与雌激素增加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醛固酮分泌增加及静脉回流减慢等因素有关。脂肪分布不均匀,以小腿、股、臀、腹部及乳房为主。体重增加迅速,与体位有密切关系,劳累和立位体重增加,休息及平卧后减轻。该病浮肿变化往往呈周期性,晨起面、眼睑浮肿,起床后活动,下肢、躯干逐渐浮肿,到晚餐前体重较早饭前增加。

  痛性肥胖症是少见的病因不明的自主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躯体某些部位皮下脂肪异常堆集,并伴有该部位自发性疼痛。此病女性患者占绝大多数,发病年龄多为30-50岁,常伴有停经过早、性功能早期减退等症状。早期脂肪结节柔软,晚期较硬。随着脂肪结节增大,疼痛也随之加重,同时出现麻木、无力及发汗障碍等。病症慢性进展,常于后期出现精神症状如抑郁和智力减退等,以及精神衰退,并有逐渐发展成痴呆的趋势。

  由于继发性肥胖症通过饮食调节和运动减肥效果并不明显,所以应该先治疗引起肥胖的病根,然后再通过饮食、运动、药物来进行减肥,恢复身材。规律的饮食生活,能减少体脂肪。首先避免拉长两餐间的时间以及在深夜进食;其次,充分咀嚼后再吃。每一口咀嚼30次以上,咀嚼得愈久,饭后的能量消耗就愈高;第三,用餐完毕后要立刻收拾餐具,别让食物一直摆在眼前,这点很重要。

  3、药物性肥胖

  除了单纯性肥胖和因病继发性肥胖,还有一种肥胖是药物性肥胖,约占肥胖病人群2%左右。有些药物在有效治疗某些疾病的同时,还有导致身体肥胖的副作用。如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过敏性疾病、风湿病、类风湿病、哮喘病等,可以使患者形成继发性肥胖;雌性激素以及含雌性激素的避孕药有时会使妇女发胖,或者说容易使妇女发胖。

  如果判断为药物引起的肥胖现象,要立刻与医师或药师讨论,如果病情许可且有其他药物可选用,则可考虑改换其他药物。一般来说,停药后水肿和体重增加的情况都会在一两个月内恢复。

  本文作者/晓    章

  插图来源/摄图网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七   七

  文中图片均获版权方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