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从“初心”到“创新”——建党百年之际回看六院骨松科开创史

2021-06-24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顾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六院)骨质疏松和骨病专科开创史,开创骨质疏松防治新局面。

  1992年底的研究决定

  最早得到有关骨质疏松信息的是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核医学科主任马寄晓教授,他到美国参观访问回国向黄琪仁副院长汇报访问学习情况,我当时任院长,他们两人又向我讲述有关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中心研究骨质量所使用的是马教授从未见过的骨密度仪,我们三人经讨论后一致认为:

  中老年骨质疏松人数众多是客观存在的,由于大多数医务人员对该病不认识,存在大量的误诊误治,如若我们能开展这项工作,将大大造福于人民,骨密度仪我们一定要买。

  为了尽快行动,做好各项准备工作,1992年底经研究决定,立即着手组建独立的市六医院骨质疏松防治中心,我当时就委托马寄晓教授负责筹建,黄琪仁副院长协助。

  由于购买双能X线骨密度仪缺乏资金,经努力得到一位农民企业家的理解支持,借款购买了当时最先进的Hologic的QDR-2000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

  其间马寄晓教授和黄琪仁副院长一起赴美进一步访问考察,并在院内招募有志做骨质疏松工作的主治以上医师转行做骨质疏松。

  为了能开出骨质疏松门诊,我决定把停诊后的职业病防治科的用房全部转给骨质疏松科使用。

  1993年10月“骨质疏松防治中心”正式成立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防治中心”正式成立后,开设骨质疏松门诊,门诊回聘一位退休职工华茜处理中心日常事务,由马教授指导,核医学科技师袁志斌带教技士周琦,半年后由周琦负责严格质控,使骨密度仪运转良好;由陆敬辉副主任医师常驻门诊,马寄晓、黄琪仁和我,因我们三人均在不同岗位上任职,因而每人每周只能抽出半天参加门诊。

  我们还组织了每二周一次为病人上课,讲解骨质疏松的防治知识,希望病人传病人扩大影响,提高诊治效果。

  以此同时,我们还坚持每月一次义诊及科普宣教,还联合计生委、预防医学会对上海市六个区县1500余人进行认知能力和行为调查。

  我们三人还结合调查情况自编自拍一张CD片,深入社区开展宣教活动。

  功夫不负有心人,门诊病人逐渐增多,进而增加了我们创业的信心。

  1996年黄琪仁教授任骨质疏松防治中心主任

  由于马教授年岁已高,1996年医院决定由黄琪仁教授任骨质疏松防治中心主任。

  由于对骨质疏松疾病的研究逐渐深入,为能做好研究工作,同年12月市卫生局批复同意我院建立“骨质疏松研究室”,由黄琪仁教授兼任主任。

  2003年章振林为骨质疏松防治中心常务副主任主持工作,并兼骨质疏松研究室常务副主任。

  随着事业发展迅速,引进和培养接班人已刻不容缓,2002年医院引进章振林医师参加骨质疏松防治中心工作,2003年,医院任命章振林为骨质疏松防治中心常务副主任主持工作,并兼骨质疏松研究室常务副主任,2006年,章振林教授任骨质疏松防治中心主任兼骨质疏松研究室主任。

  2008年1月,经市卫生局批准,骨质疏松防治中心改名为独立编制的“骨质疏松专科”;2012年科室名称更改为“骨质疏松和骨病专科”。

  经历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门诊病人除来自上海各区县外,有不少病人来自全国各地,我院骨质疏松科已成为医教研全面发展的科室,由于诊治病种的扩大,事业的发展,经上级管理部门同意于2012年科室名称更改为“骨质疏松和骨病专科”。

  黄琪仁教授和章振林教授在全国是很有影响,在学术上很有成就的“骨质疏松和骨病”专家。

  黄琪仁教授是本科第一代学科带头人,章振林教授是第二代学科带头人。汪纯、张浩、岳华是本科中坚力量,人才梯队已初步形成,实力雄厚。

  现科室在编医护科研人员15名,其中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2名,助理研究员1名,主管技师和技师共5名;医师中有博士8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导师2名。

  目前拥有双能X线骨密度仪3台,1台分辨率高达9微米的小动物显微CT;还有一台ATWL-yy-1多波段光谱治疗仪,该仪器可模拟太阳光中的红外可见光、紫外光直接照射人体皮肤,促进维生素D3的生成和钙磷的吸收。

  目前本科病人年门诊量高达近8万人,年骨密度检测近2万人次,科室已积累了20余万人的骨密度数据档案。

  建科以来,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多项,获科技部、市科委及市卫计委科研项目多项,科研基金累计2500余万元,其中突出的科研成果有:

  1、1996年完成257例健康妇女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关系的研究。

  2、2002年通过骨质疏松群体及核心家系的分子病因学研究,建立起500个群体及402个核心家系的DNA标本库。

  3、建立大样本量单基因遗传性骨病家系库,开展致病基因鉴定和筛查,在国际上首报了SLCO2A1和PFN1分别为原发性肥大性骨关节病和早发性畸形性骨炎的致病基因。

  4、本科室独立完成课题“骨质疏松和单基因骨病的遗传机制和临床应用”获得2012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建科以来,发表SCI收录的论文100多篇,培养博士研究生10多名,硕士研究生20多名,每年带教培训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医生30多名,已为全国各地培训众多的骨质疏松的专科人员。

  目前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骨质疏松和骨病专科无论在门诊量、疑难骨病处理上、医教研成果和人才培养上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年轻的科主任章振林教授已入选为上海市领军人才和上海优秀学科带头人。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和骨病“专业”的成长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思想推动下取得的,也是在医院领导大力支持下,历任科主任办事有方,在全体医护技术人员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和有关科室协助下取得的成果。

  科学无止境,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不进则退,只有不断地开拓进取,骨质疏松和骨病专科明天才会更好。

  林发雄  教授

  黄琪仁  教授

  马寄晓 教授

  章振林  教授

  (专家照片均由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摄影室拍摄)

  本文作者/林发雄 

  文章来源/老姿色份子

  名誉主编/王景阳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七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