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国名医 >

夏季养心:心内科专家张家美教你调理与穴位保健

2025-07-22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主任张家美指出,夏天养心需遵循清心火、养心阴、安心神、益气生津以及健脾祛湿五大方面。
  夏季气候炎热,人易心浮气躁,此时尤需静心养神以调和身心。中医典籍《素问·灵兰秘典论》有云:"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此言揭示了心在人体中的核心地位——心主神明而统摄精神意识,主血脉而贯通周身营卫,堪称五脏六腑之统帅。
  五脏六腑作为人体核心器官系统,包含:
  五脏:肝、心、脾、肺、肾(此五者主藏精气,为阴);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此六者主传化物,为阳)。
  夏季养心原则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主任张家美指出,夏天养心需遵循清心火、养心阴、安心神、益气生津以及健脾祛湿这五大方面,具体可细化为以下原则:
  1.静心养神:保持心情舒畅,不被外界干扰,尽量让内心平静。即便遇到不开心的事,也要淡然处之,维持愉悦的心情。因为怒气伤肝,肝火旺盛会进而伤心,对心脏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所以情绪管理在养心中至关重要。
  2.学会减压:静下心来看看书、听听音乐,或者打打太极拳等。找到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并坚持执行,这对养心十分关键。
  3.充足睡眠:中医认为,心主神志和血脉,神志与睡眠紧密相关,睡眠不好会累及心脏,心脏功能不佳也会导致睡眠障碍。另外,夏季昼短夜长,人们可能睡得晚、起得早,睡眠时间难以保证。故为确保充足睡眠,中午可进行午休。中午11:00-13:00是心经当令的时间,此时午休15-30分钟,对心脏养护十分有益。
  4.及时补水:从中医角度看,“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会损伤心脏的阴气,影响心脏功能。因此,出汗较多时,务必多喝水,以维持血液的正常粘稠度,保障各脏器供血。
  5.避免暴晒:尽量不在上午10点后到下午4点前这段高温时段于阳光下暴晒,防止中暑及过度出汗。
  6.合理控温:即便在空调环境中,温度也不宜设置过低,一般保持在26度左右为宜。温差过大容易引发血栓、血管痉挛等不良事件。
  7.适度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温和运动,如小区内慢跑、竞走,或练习太极拳、瑜伽、八段锦等。运动后避免马上吹空调,以防毛孔迅速闭塞,毒素无法排出,寒邪侵入引发感冒等疾病。
  夏季饮食调养
  夏季天气炎热,阳气最为旺盛。从“天人合一”的养生理念出发,人体应顺应自然规律,除了要防范暑热,还需警惕湿邪的侵袭。
  张家美主任表示,一旦湿邪侵犯人体,脾胃的运化功能便会失调,进而引发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夏季,除了在生活习惯上加以调整,饮食调养也至关重要。合理的饮食犹如身体的“守护盾”,能有效抵御暑湿之邪的侵犯,助力我们维持身体的健康平衡,安然度过炎炎夏日。
  1.清心除烦类
  •莲子心茶:取适量莲子心,加水煮沸后当茶饮用,可清心去热。
  •百合莲子羹:将百合和莲子一同熬煮成羹,清火又舒心。
  •绿豆汤/羹:绿豆汤或绿豆羹比绿豆棒冰更健康,能清热解暑。
  2.益气养阴生津类
  夏季出汗多易伤阴,需益气养阴生津。
  •生脉饮:由人参、麦冬、五味子三味药组成,泡茶饮用即可。对于阴虚患者,可按此配方;若伴有气虚,可加入大枣、黄芪,以增强补气养阴之效。
  •沙参玉竹瘦肉粥/汤:沙参和玉竹具有养阴功效,可用来煲汤或煮粥。
  •石斛麦冬茶:石斛和麦冬均有养阴作用,一起泡茶饮用,方便又有效。
  3.健脾除湿类
  部分人舌苔腻、舌质胖,存在脾虚问题,适合食用健脾除湿的茶饮和药膳。
  •薏米红豆汤/粥:用薏米和红豆煮汤或熬粥,有助于祛湿健脾。
  •冬瓜薏米排骨汤:冬瓜是健脾除湿的佳品,与薏米、排骨一起炖汤,味道鲜美且养生。
  •荷叶粥:荷叶具有祛湿、降糖的作用,煮成荷叶粥,适合夏季食用。
  •陈皮茶:陈皮健脾效果良好,可单独泡茶饮用。若同时存在阴虚和气虚症状,还可加入黄芪、大枣。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可根据个人体质选择合适的茶饮和药膳。张家美指出,一般而言,舌质淡多为气虚,舌质红且无苔多为阴虚,同时还要结合怕冷怕热等情况,综合判断阴阳虚实,进行个性化调养。夏天运用中医方法养心,往往能取得良好效果。
  夏季穴位保健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脏疾病为特色,涵盖心衰、心绞痛、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多种病症。其中,穴位保健方法可帮助大家在夏季更好地养心护心。
  1.四大养心要穴
  ①内关穴
  •位置:掌横纹上两寸,位于两条肌腱之间的凹陷处。简便取穴法:伸出三根手指,在掌横纹上方比量,可感受到两条肌腱间的凹陷,即为内关穴。
  •功效: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上的重要穴位,具有养心安神、宽胸理气、和胃降逆的功效。它能有效缓解胸闷、心悸、失眠、恶心等症状。对于晕车晕船者,按压内关穴也有显著效果。
  •操作:每日早晚各按压揉捏10-15次,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②神门穴
  •位置:掌横纹靠近小指端的凹陷处,可触及一根筋向内凹陷的位置。
  •功效:神门穴位于手少阴心经上,是安神定志、清心除烦的良穴。它对失眠、健忘、心烦、心痛等症状有显著疗效,尤其适合心脏病患者改善睡眠质量,预防老年痴呆。
  •操作:每日早晚各按压揉捏10-15次,力度适中,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③劳宫穴
  •位置:第二掌骨和第三掌骨间,靠近第三掌骨的位置。简便取穴法:双手轻握拳,中指指尖所抵的位置即为劳宫穴。
  •功效:劳宫穴是手厥阴心包经上的重要穴位,具有清心火、安心神、除烦躁的功效。夏季心烦时,按压劳宫穴可迅速缓解。
  •操作:每日早晚各按压揉捏10-15次,力度适中,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④极泉穴
  •位置:腋窝顶点,可触及动脉搏动处。
  •功效:极泉穴是手少阴心经上的重要穴位,具有宽胸理气、通络活血的功效。它对胸闷、心悸等症状有显著疗效。
  •操作:避开动脉,轻轻按压10-15次,同时配合前臂外展运动。每日早晚各一次,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2.高血压辅助疗法
  ①耳后降压沟按摩
  •位置:耳后。
  •功效:调理脏腑功能,辅助降血压。
  •操作: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食指在耳前固定,拇指从耳背沟从下往上按摩,频率约每秒两次,每日早晚各一次。
  ②耳穴压丸法
  关键穴位:神门、交感、皮质下、心。
  •心穴:调节心脏功能,缓解心悸。
  •交感穴:调节自主神经,稳定血压,减少波动。
  •神门穴:安神助眠,缓解焦虑。
  •操作:使用酒精棉片清洁耳蜗;取王不留行子或磁珠贴在相应穴位上;每日按压3-5次,每次1-2分钟,力度适中。
  夏季运用中医方法养心,结合日常调理与穴位保健,往往能取得良好效果。希望大家都能度过一个健康、愉快的夏天!
  专家简介:
  张家美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主任、硕士生导师、副教授、心内科主任医师。
  上海中医药大学优秀科主任,上海高级中西医结合人才,跟师于国医大师严世芸教授,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六届老年与虚证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科委专家库成员,中国中药协会心血管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心脏联盟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专委会上海联盟第二届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五届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第三届心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虹口区医学会中西医结合专委会主委、虹口区医学会心血管专委会副主委。
  擅长冠心病、心衰、心绞痛、心律失常、高脂血症的中西医结合诊疗。
  特需门诊:周一上午
  专家门诊:周四下午
本文整编/谢曼丽
本文摄影/美术设计/刘丹红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谢曼丽
文中图片均获版权方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