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养生 >

天气转凉,我们该注意些什么?

2025-10-09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随着节气的变化,秋天终于姗姗来迟。在夏秋季节转换之际,我们的养身保健该注意些什么?本期邀请上海市徐汇区虹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全科崔力主治医师与您聊聊。

       世界医疗网(上海)特邀通讯员顾海鹰报道  今年,全国经历夏季高温酷暑的省份较多,尤其是南方地区。上海在2025年高温情况也较为突出,9月17日高温再现,打破了建国以来年以来全年高温日数的最多纪录。


(图片创作/即梦AI)

       随着节气的变化,秋天终于姗姗来迟。在夏秋季节转换之际,我们的养身保健要注意以下几点。

       夏季余热对人体的影响(伏邪致病)
       1. 阳气耗损,气阴两虚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夏三月,此谓蕃秀”,暑热耗气伤津。高温使汗出过多,导致“气随液脱”,《温热论》称“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研究表明,夏季基础代谢率可升高10%-15%,心率和呼吸频率加快,持续消耗气血。常见的症状是:乏力懒言、口干舌燥、心慌气短,舌红少苔(阴虚)或舌淡胖有齿痕(气阴两虚)。
       2. 寒湿困脾,运化失司  
       如今,人们在夏季都使用冷空调,过度贪凉(冷饮、空调)导致“形寒饮冷则伤肺”(《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尤其夏季湿气重,易使脾阳受遏,湿邪内停。常见的症状是:食欲减退、腹胀便溏、四肢沉重,舌苔白腻。
       3. 余热伏邪,秋燥相合
       夏季暑热尚未完全清解,易成“伏热”,遇秋季燥气则成“温燥”,《温病条辨》言“秋燥之气,轻则为燥,重则为寒,化火最速”。临床常见咽干咳嗽、皮肤干痒等燥热并见证候。
     
       秋季养生要特别注意的五大方面

       1. 防燥护肺,养阴为先,肺为娇脏,秋主燥气,肺气通于秋,易被燥邪所伤。
       自我保健要点:
       晨起含服蜂蜜水润肺。
       食用白色食物如银耳、百合、梨推荐雪梨川贝羹。
       忌辛辣烧烤刺激食物,因为容易助燥生热。
       2. 适度“秋冻”,避寒护阳
      《养生论》提出“秋初夏末,不可脱衣裸体,贪取风凉”,但可逐步减少衣物,让身体适应寒冷刺激,增强耐寒力。
       特别提醒:老人、儿童及阳虚体质者避免过度受凉,尤其注意肩背、腹部保暖,保护肺俞穴、神阙穴。
       3. 调摄情志,防悲秋郁结
       中医认为,秋属金,对应七情为悲。肝气受燥金克伐,易致情绪低落,此外,秋季光照减少,血清素水平下降。
       健身保健要点:
       清晨阳光下散步,可升发阳气。
       练习八段锦“两手托天理三焦”式。
       按压足背上的“太冲穴”可以疏肝解郁。
       4. 饮食“少辛增酸”,健脾润燥•
       推荐食谱:
       芡实山药粥可健脾祛湿。
       莲子百合瘦肉汤具有滋阴安神作用。
       黑芝麻核桃糊可补肾润肠。
       5. 调整作息,早卧早起
      《黄帝内经》强调“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建议21:00-22:00入睡,顺应阳气收敛。
     
       中医自我保健方法
       1. 穴位按摩• 列缺穴(肺经):手腕桡侧,腕横纹上1.5寸,每日自我揉按3分钟,可宣肺润燥。
       • 三阴交(脾经):内踝尖上3寸,调和肝脾肾,增强免疫力。
       2. 食疗方推荐• 玉竹麦冬茶:玉竹10g、麦冬6g、红枣3枚,代茶饮。适用于口干咽燥者。• 陈皮薏米粥:陈皮5g、薏米30g,煮粥服用,适合湿重苔腻者。
       3. 艾灸调补
       • 足三里(胃经):每日温和灸10分钟,培土生金,增强脾胃功能。
       • 肺俞穴(膀胱经):第三胸椎下旁开1.5寸,隔姜灸可温肺散寒。
       
       特殊人群的秋季调养要点

      1. 儿童:易感外邪,可日常推拿补脾经(拇指桡侧向心推200次)、捏脊(每日3遍)。
      2. 女性:经期前后避免寒凉,推荐当归生姜羊肉汤课养血温经。
      3. 老年慢性病患者:高血压者宜用菊花决明子茶;糖尿病患者可炖煮石斛老鸭汤养阴生津。
 
      异常症状的应对提示
      持续干咳少痰:可能肺燥伤阴,可用川贝炖梨,忌用止咳糖浆(易敛邪)。入秋反复感冒:提示卫气不足,建议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煮水代茶。综上,秋收冬藏之际,需顺时调理,通过饮食、情志、起居的综合养护,使人体顺应自然之变,达到“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具体方案需根据体质调整,必要时咨询中医师辨证施治。

     
      医生简介:

     

       崔力
      上海市徐汇区虹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全科主治医师。
      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师承多位中医名家,曾参与上海市基层名老中医工作室工作,擅长常见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和体虚等亚健康方面调理。在国家级、省部级期刊发表科研论文近10篇,所著科普文章在众多知名媒体(电视、报刊、杂志、网站)刊登,个人优秀事迹被《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特别报道。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刘丹红
文中图片均获版权方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