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创作/即梦AI)
中医对肺结节的认知:三种病理因素是关键
中医理论把肺部结节归到了“肺积”或者“痰核”的范畴,认为它的形成主要和三种病理因素有关。
1. 气滞血瘀:要是人长期情绪压抑、精神抑郁,就容易导致肝气郁结。肝气不顺畅,就会影响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功能,气血运行不畅,时间久了,就可能在肺部形成结节。这类结节通常边缘比较清晰,但质地偏硬,有的边缘还会有毛刺。患者可能还会伴有咳嗽咳痰、胸胁胀闷等症状。
2. 痰浊凝聚:中医讲,脾是生痰的源头,肺是储存痰的容器。要是人吃太多肥甘厚味的食物,或者脾胃的运化功能失常,就会导致痰湿在体内产生。这些痰湿往上侵犯到肺部,和热毒相互搏结,时间一长,就聚在一起形成了结节。这类结节患者大多会有粘腻的痰液,舌苔也比较厚腻。
3. 劳倦所致正气不足:有些人先天禀赋就不太好,或者久病之后身体被耗伤,导致肺、脾、肾这三个脏器亏虚。人体的卫外功能减弱,外面的邪气就容易趁虚而入。正气不足,没办法把邪气赶出去,邪气滞留在体内,就形成了结节。治疗的时候,要标本兼治,以消肿散结为主要方法。
临床病例:中药助力,结节逐渐吸收
61岁的黄先生在2023年10月23日体检的时候,发现两肺上叶有磨玻璃结节,大小是3mm×3mm,右肺下叶有磨玻璃结节,分别是8mm×9mm和9mm×6mm,而且右肺下叶的磨玻璃结节是2022年12月8日之后新出现的病灶。
2023年12月12日,黄先生到肺科医院复查,结果显示右肺下叶磨玻璃结节长径大约是11.2mm。之后,他服用了我开的利气消肿散结的中药,同时按照肺科医院医生的嘱咐,吃了两周抗菌消炎的西药。
2023年12月19日再次复查胸部CT,发现右下肺磨玻璃结节还是11.2mm,于是就停止服用西药抗生素,继续吃中药。
到了2024年1月25日,CT检查提示黄先生右下肺磨玻璃结节长径约7.2mm。
2024年7月2日复查,右中肺磨玻璃结节长径约5mm,双肺下叶磨玻璃结节已经吸收了,中药继续服用。
2024年10月26日,黄先生的CT检查和6月29日的老片比较,提示右肺中叶磨玻璃结节吸收了,中药接着吃。
2025年4月28日,黄先生的CT检查和2024年10月26日的检查情况差不多,这时候就可以停服中药了。
中医辨证分型与治疗:精准施治是核心
中医治疗肺结节讲究辨证论治,常见的证型以及对应的治疗方法如下。
1. 痰湿蕴肺型:患者主要表现是咳嗽痰多、胸闷腹胀。治疗的时候,以燥湿化痰、理气散结为主,常用的方子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药物有半夏、陈皮、茯苓、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等。
2. 气滞血瘀型:患者会伴有胸痛、胁肋胀满的症状。治疗着重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可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3. 肺脾气虚型:患者可见气短乏力、容易感冒。治法是健脾益肺、化痰软坚,常选用六君子汤加味,比如党参、白术、茯苓等。
患者调护要点:全方位呵护助力康复
除了中药内服治疗,还要特别提醒患者注意以下几点。
1. 调节精神情绪:医生和患者要紧密配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要克服恐惧、紧张、焦虑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这可是战胜疾病的根本保证。这就是中医所说的“百病皆生于气”。
2. 调节饮食:要增加营养,增强体质。不能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因为“辛者能散能横行”,不利于结节的吸收。可以多吃一些润肺清热的食物,像百合、果梨和银耳等,这样有利于滋养肺阴。
3. 建立良好生活起居:不要熬夜,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和质量,这样才能增强体质。可以在阳光不太强烈的时候,适当进行一些体育活动,比如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还可以热情地歌唱,这些都有益于肺气的疏通和气血的通畅,对结节的吸收有好处。
温馨提示:坚持与沟通,共筑健康防线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综合调治,肺结节患者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中医治疗肺结节是一个过程,需要坚持规范治疗,并且定期复查,密切观察结节的变化。就像黄先生,从发现肺部磨玻璃结节到结节消失,持续服用中药将近一年,结节吸收后又巩固治疗了数月,达到了期望目标才停药。
2. 发现肺磨玻璃结节后,要及时就医,让专业医生对结节的性质进行科学评估。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采用科学、合适的中西医治疗手段和治疗方案,并且定期随访。同时,要把治疗情况及时和医生沟通。
专家介绍:
金能革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
世医名门之后,金氏医学传人,崇尚中医经典,讲究临床疗效,善用经方、古方,集五十余年临床之经验,融效验、价廉、便利于一炉。2019年荣获首届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医师节“仁医大爱奖”。曾荣获上海市第一届中医临床专科青年优秀论文三等奖。主编、参编医学著作七部主要代表性论文《升阳散火汤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泄热化滞法治疗胆石病》、《温阳健脾、涩肠固脱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青龙汤治验肠伤寒一得》、《中药治愈听神经瘤术后脑室-腹腔、盆腔引流排异反应》、《二步治疗法治疗结节病》《十一藏取决于胆的理论与临床》等,分别在全国性中医专业会议大会交流和医学专业杂志发表。擅长运用经方古方,治疗外感热病、内伤杂病,疑难病症等。
专家门诊时间: 周三上午,周三下午 周四上午,周四下午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刘丹红
文中图片均获版权方授权
有任何意见、建议、投稿,欢迎 发送到邮件sjyl19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