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国名医 >

治疗脉管病:看看专家怎么说

2017-09-14   浏览量:  文章来源: 曹烨民医生

核心提示:——访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脉管病科主任曹烨民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糖尿病足为代表的脉管病逐渐高发。糖尿病足俗称“老烂脚”,从麻木、疼痛、坏死到截肢,几乎成为发展“四步曲”。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脉管病科继承奚九一教授的学术理论并应用于临床,为来自全国各地大量原本需要截肢的患者保全了肢体。在2017年8月召开的全国卫生计生系统表彰大会上,该科荣获“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带着祟敬和好奇的心情,《世界医疗网》记者采访了脉管病科的曹烨民主任,请他介绍是如何破解这一世界性医疗难题的。
  脉管病:血管疾病疾病统称
  记者: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脉管病,先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脉管病。
  曹主任:脉管病其实是我们中国人对血管一类管道系统疾病的统称。西医称为周围血管疾病,就是除了心血管和脑血管外其它的血管,包括颈部、躯干、四肢这些血管,周围血管包括动脉、静脉、淋巴管。
  中国人把血管称为血脉,还有经、络这些称呼,所以把血管疾病统称为脉管病。
  脉管病:久拖不治危害多
  记者:脉管病如果不治疗或者治疗不及时会有什么后果呢?
  曹主任:脉管病一般来说可分成动脉疾病、静脉疾病和淋巴管疾病。
  动脉疾病最主要的是狭窄性的血管病,以血管狭窄闭塞为主,这类血管病特别多见。过去,比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谈到脉管病,首先就是脉管炎。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另外一些脉管病增多,比如心梗、脑梗,心梗是心肌梗塞,脑梗是脑子的血管堵了。其实手脚的血管也能堵,我们叫脚梗,学术上称为动脉硬化闭塞症。这类疾病现在越来越多,它的特点就是手脚特别是两脚出现坏疽,出现苍白指根、坏死、冰冷、疼痛,严重的要截肢。
  另外一个就是糖尿病,后期可以引起血管和神经的病变,脚、手出现坏死、坏疽。

曹烨民主任为患者看诊
  动脉病主要是动脉供血受影响,血管狭窄和闭塞。刚开始是苍白发冷、疼痛,早期走路脚痛,休息会好,称为间歇性跛行。到后期,不走路也会痛,然后脚趾发黑坏死,这是血管病共有的特点。
  动脉病的后果除了疼痛外就是肢端的坏死,坏死到一定程度,就只有截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都可以引起肢端坏疽而被迫截肢。
  美国有个统计,糖尿病足引起的坏死,手术后五年死亡率比恶性肿瘤还高,这是非常严重的一类疾病。
  静脉病就是静脉回流不好,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静脉炎引起皮肤淤积性的皮炎、下肢溃疡,非常严重的溃疡常年不愈,严重的也要截肢。
  另外还有淋巴管的疾病,比如感染引起的淋巴管炎、慢性淋巴肿,会导致脚肿得像大象腿,我们叫慢性淋巴肿、象皮腿。
  动脉病、静脉病和淋巴管疾病侵犯不同的组织器官,后果也不一样,其中动脉病后果最严重,要么截肢,要么死亡。
  脉管病:经过治疗不再截肢久
  记者:据我所知,有人宁愿不要命也要把腿脚保下来,或者患者的身体状况可能不适合截肢,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曹主任:针对疾病,做医生的就是想方设法治好,让原来需要截肢的病人,经过治疗不再截肢。我们现在能做到在一百个糖尿病足坏疽患者中,高位截肢率大概在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这比过去降了非常多。

曹烨民主任为患者检查
  遇到宁死都不截肢的患者,我们就得想办法,就是把中医、西医结合的方法一起用,特别是中医。因为到我们这儿的绝大多数都是西医治过一轮甚至好几轮的患者,西医的方法已经没办法用。我们的做法是用药物让坏死不再发展,通过手术把脓肿切开引流,坏死组织流出,经过用药、换药,坏死部位长出新的肉芽,得以保存生命和肢体,这样的患者非常多。
  记者:听说来这的很多患者都是严重到已经被别的医院放弃治疗了,您在治疗中会遇到哪些难题,又是怎样解决的?
  曹主任:很多患者过来的时候的确非常严重,糖尿病坏疽不仅异味大,患者全身情况也很差,有的患者组织坏死非常厉害,甚至一个创面里能有几百条蛆,我们得一条条全部拿出来。
  这对我们来说都不是什么大问题,怎么样控制住,保住他的肢体和生命,这是我们绞尽脑汁要考虑的。
  用好中医技术是治疗关键,这方面我们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和比较成熟的经验。比如有一个方法叫清法,奚老(奚九一)在上个世纪应用这种方法,能让病情逆转,在很短的时间,一般一到两周就能让患者不用截肢。如果非常严重控制不住,一周时间里也能做到告知患者早点截肢,省得人财两空。
  所以治病没有不可救药这一说,关键是医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还有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判断和针对性手段有没有建立,如果建立起来,是可以挽狂澜于即倒,达到很好的一个既定效果。
  脉管病:“奚氏清法”疗效好
  记者:您刚才反复提到中医药的作用,包括您说到的“奚氏清法”,具体介绍一下好吗?
  曹主任:那是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奚老在给糖尿病足患者做清创、扩创治疗过程中发现,有的糖尿病足和教科书上讲的不大一样。
  教科书上说,糖尿病足坏死先是干性坏死,感染以后变成湿性坏死,然后就要截肢。但是奚老发现,糖尿病的坏死并不都是从干性坏死转化而来,而是一发病就是湿性坏死,沿肌腱和筋膜发展。在手术清创过程中把变性坏死的肌腱全部清掉,切开坏死部分,让脓腔暴露充分引流,病情就会好转。

奚老(右座)、曹烨民主任(左座)和脉管病科医生合影
  于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他总结出一个“非特异性的糖尿病足肌腱变性坏死症”,因为中医把肌腱和筋膜都叫筋,所以就把这一类型坏疽叫筋疽。
  “奚式筋疽”这个称呼是他首先提出来的,处理方法他也提到了。他说,这种类型不要等,一旦发现马上做手术,切开让脓水排出,坏死组织切掉,不用活血化瘀药,而用清热解毒祛湿药。一到两周后,里面大量的新鲜肉芽出现,这个脚就保住了。
  我96年跟奚老读博士,开始研究糖尿病足肌腱变性坏死症。我们提出了“肌腱变性坏死说”,发现肌腱的变性坏死比血管闭塞缺血要严重,处理的方法也不一样:血管闭塞缺血型要打通血管,活血化瘀;肌腱变性坏死在清创之前打通血管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治疗这两种类型清创的时间也不一样:如果是筋疽,宜早不宜迟,马上就要清创并手术;如果是血管病变,一定要等到坏死慢慢分清楚了,分界分好了,侧枝建立了,才能做这个手术。
  记者:刚刚说到了奚氏清法,我觉得这是一个继承的过程,现在都讲继承和创新并存,目前在创新方面都有哪些做法?
  曹主任:我们现在首先是完善奚老的理论,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治疗体系。针对筋疽我们形成了完整的诊疗方案和标准化操作流程,就是SOP,然后在全国推广,这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推广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建立了临床路径,在全国得以应用。清法的提出,真的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曹烨民主任接受《世界医疗网》专访
  记者:您领导的团队刚刚荣获了“全国卫计委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您作为科主任有什么感受?这个称号对你们而言有什么意义?
  曹主任:荣誉的获得要感谢领导的关心、重视和全体同仁,还有就是奚老,是老先生的无私奉献,才有我们这样一个集体。我们作为传承者,要把老先生事业继承下来,进一步发扬,现在最重要的是培养下一批更年轻的也进门。
  我们现在门诊量已将近11万,有那么多患者受益,这是整个团队努力的结果。能够获奖我是既开心又自豪,也觉得当之无愧,因为能让中医药在目前这么发达的西医同行中独树一帜,我们是非常自豪,也很自信,真的要感谢大家。
  我们这个团队一直牢记奚老对我们的期待,奚老的要求主要有两句话。

曹烨民主任与《世界医疗网》采编人员合影
  一个是奚老在我们办公室挂的“勤奋创新,走向世界”匾幅,这是老先生的夙愿,也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的确走到了国内外比较领先的程度,但要做到在全世界推广应用,我觉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二,老先生让我们做三好医生,就是“病人说好,同行说好,社会说好”。
  病人说好就要有好的疗效,好的服务,要病人少花钱;医生要有好的技术,要和同行有很好的交流,得到同行承认;社会说好就是不仅解决一个病人的问题,可能给患者家庭还有整个社会都带来益处,起码不用截肢,有很好的生活质量。
  我们现在全科同志中最小的医生也知道什么是三好医生,这就是我们要做的。
  记者:希望奚老的愿望早日达成,谢谢。
  专家简介:
  曹烨民
  中共党员,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脉管科主任、上海市中西医结合脉管病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目前担任国家重点专科脉管病专科负责人、全国重点专科外科协作组组长、糖尿病足协作分组组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中医院校中医外科教材编撰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 周三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