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国名医 >

年过五十的人过冬,更要谨防心脏的“头号杀手”来袭

2024-01-09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专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专家张家美主任。
  天气寒冷的时候,尤其是在冬天,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心脏的“头号杀手”心梗更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而且心梗的发作呈年轻化趋势,难道说冬天里大家身体都变脆弱了?冬天心梗高发是为什么?冬日暖阳的一天午后,世界医疗网采编一行来到上海市虹口区保定路230号的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特别邀请到心内科专家张家美主任为大家答疑解惑。
  冬季心梗高发的主要原因
  冬季心梗高发,主要有以下3个原因:
  1、生活习惯改变
  冬季气温低,家中环境比较温暖。人们以居家为主,户外运动减少,同时又偏爱高脂和油腻的食物。吃得多、消耗少,导致能量摄入和代谢比例失调,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循环减慢,容易形成血栓,导致心梗发生。
  2、适应能力减弱
  冬季气候寒冷,个人防护很难做得很好。人体的适应能力相对减弱,抵抗力下降。很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进而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冬春季是新冠、流感、诺如病毒胃肠炎等传染病以及肺炎支原体感染等疾病高发季节,其它的病毒、病原菌可能有类似的习性,以至于冬季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高。
  总而言之,冬季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高,既是季节的问题、人体呼吸道抵御能力的问题,也是导致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菌的特性决定的情况。
  3、血管堵塞
  天气变冷之后血压升高,或者是饮食过于油腻、肥甘容易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导致血栓的形成,容易堵塞血管,从而诱发心梗。冠状动脉血管阻塞,所供应的相应区域会有心肌供血不足。继而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是猝死。
  心梗发生为何越来越年轻化
  随着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加,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肌梗死的发病年龄逐渐前移。我们一位认识的朋友,也是做媒体工作的,今年刚52岁,身体一向很健康,突发心梗,结果连支架都没有来得及放便“走了”。从公开媒体报道上,我们也发现50多岁的男性正成为心梗致死的易发人群,这是为什么呢?
  心内科专家张家美主任认为,心肌梗死的过程是一个逐渐发生心肌缺血的过程,在老年人出现心肌缺血的情况,一般都是有明确的疾病,会尽早到医院就诊控制,避免情况再进一步加重,诱发心肌缺血进一步恶化。
  心脏血管狭窄到多少时,就会出现心梗?
  目前常规的诊断标准是血管堵塞程度大于50%的话,可以诊断为冠心病,如果是小于50%的狭窄并不属于冠心病,只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结果。
  其实,这二者之间并不是必然的关系,心梗跟动脉粥样化斑块是否稳定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斑块很不稳定,就算血管狭窄范围较小,可能风险也比较大,而若斑块较为稳定,不易脱落,可能血管狭窄范围大了点,也不一定会出现心梗。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突发心梗离去?一般来讲,心梗发生之前会有不稳定的心绞痛期,有心绞痛的症状,可能5~15分钟就过去了,可能过两天又出现了。这时候一定要警惕,特别是新发的心绞痛,斑块特别不稳定,但是斑块一旦破裂,后果就会很严重。如果斑块堵在血管里,这时候就要警惕,到医院做一些相关的检查,同时把这些危险因素很好地控制一下。
  心室颤动是临床引发心梗后猝死的最常见原因。
  目前大部分地区公共场所配置用于急救的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据了解,AED自动体外除颤仪是应对心源性猝死的急救器械,其最大特点是操作者无需具备专业背景,对于突发心搏骤停的病人,如果能在医疗救援人员到达前使用AED进行施救,患者的存活率可明显提高。

  (张家美主任接受世界医疗网采访视频)
  中老年男性为何更要注意预防心梗
  近年来,虽然心梗导致的猝死频频曝光媒体,其诱发因素很多人都可能中招,因其之前没有心脏病的病史,所以难引起重视。跟女性相比,男性发生心肌梗死的比例要高一些。
  情绪波动大,是有可能会引起心肌梗死的。
  男性更容易发生心肌梗死的最主要的原因跟不良生活习惯有直接关系,比如男性经常抽烟、喝酒、饮食不节,吃油腻食物或含胆固醇高的食物过多、经常熬夜、肥胖、不经常运动锻炼等,都可以引起血压、血糖、血脂的异常,都可以引起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导致冠状动脉狭窄甚至闭塞而引起心肌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其实是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18岁以后的成年人开始慢慢都有动脉硬化的情况。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在50岁左右就有可能出现一个高峰期,男性更年期,脾气改变等加快动脉硬化的进程,另外,男性比较要强,稍微不舒服,觉得摒一摒就好了,往往耽误了最佳的诊治机会,导致心梗,甚至猝死。
  所以对于男性更应该保持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以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
  心内科专家张家美主任特别提醒:时下,正值岁末年初,各种应酬很多,饮酒对于心脏的健康而言弊大于利。如饮酒应限量。一般主张饮用少量的黄酒或者葡萄酒,每天二三两以内。
  预防心梗要重视健康体检
  1、检查生理指标: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等。这四项属于致病的高危因素,如果指标正常,则患病的几率也相对较小。
  2、心电图:判断是否具有心肌缺血,主要观察心电图上ST段及T波的变化。
  3、颈动脉B超检查:主要是检查颈动脉血管内壁、内膜是否光滑、有没有斑块、斑块的性质与大小。
  4、冠状动脉CTA检查:判断冠状动脉是否狭窄一个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式,患者在门诊就可以进行此项检查,对患者没有任何的创伤。当冠状动脉CTA发现有问题之后,可以再进行相关的治疗。
  为什么说冠脉造影是冠心病检查的金标准
  诊断冠心病主要是两种方法:一、冠脉CT,做冠脉CT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血管病变的程度和病变的数量,但是往往有时候也不能真实的根据患者CT结果,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进行支架的植入,因心律不齐或心跳过快影响冠脉CT的结果准确性。二、冠心病的金标准检查方法就是做冠脉造影,不仅可以明确冠脉狭窄的程度,而且是指导患者是否需要进行支架植入的一个金标准。
  如果造影提示某一支血管狭窄大于50%以上,就可以诊断为冠心病。如果冠状动脉造影,提示某一支血管狭窄大于75%以上,患者出现了明显活动时胸痛、胸闷,服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以通过放支架的方式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恢复正常的血流,患者的症状会得到比较好的缓解,术后长期服用抗心肌缺血的药物即可。
  国产心脏支架和进口支架有什么区别
  心内科专家张家美主任表示,对于这个问题,也是困惑很多人的吧。一方面,担心国产支架质量不好,会给患者身体造成负担,另一方面,又担心进口的价格太高还不能走医保,费用支出成为一种负担。就这个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
  随着医学的进步,国产支架的品质和进口支架并没有明显差别。国产支架和进口支架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制作工序以及各方检验,才能最终运用到患者身上。在治疗效果这方面,进口支架和国产支架实际上区别不大。患者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支架即可,无需过分追求进口支架。
  客观的说,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支架以及不同长度的支架都有自身不同于他家的特点,同时不同的病变也需要不同特点的支架。
  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考虑是需要装支架的手术患者:国产的和进口的差别在价格和质量方面,现在两者没有什么差别,所以对于使用国产支架或进口支架,不需要特别关注。
  心梗放支架之后,还要坚持用药吗?
  当心肌梗死放支架后,需要长期服药治疗,避免梗死的再发生。具体内容分析如下:
  心肌梗塞的患者在置入支架以后,至少要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达一年以上。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指的是阿司匹林,加上氯吡格雷、替格瑞洛中的一种,至少服用一年以上,然后可以停用氯吡格雷或者替格瑞洛。目的是防止支架内血栓的形成,因为支架相当于异物,可能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起血小板聚集,所以需要通过长期口服抑制血小板活性的药物,防止植入支架处发生血栓。血管内皮化稳定后,只服用一种抗血小板药物来稳定斑块,同时控制其他地方的斑块破裂。
  心肌梗死支架植入术后药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服用,并且患者需要定期的进行复查,调整药物。
  心绞痛发作时如何服用急救药
  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而引起的缺血缺氧有关系,可以用硝酸甘油治疗。要在症状发作时服用,如果在发作时血压偏高时服用,会有效且安全,如果血压不高,其扩血管有可能会导致低血压情况或者无效情况、甚至晕厥。此外,还可以用速效救心丸进行治疗。
  如果是血压平常偏低的患者,不建议马上含硝酸甘油,如果发生心绞痛建议服用阿司匹林,他汀或者是中成药麝香保心丸,这样比硝酸甘油更安全一些。
  服用阿司匹林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吗
  可以通过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阿司匹林是一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主要用于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症等疾病。
  一般血小板减少的人最好不要服用。如果患者血小板不低,一般来说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是可以服用阿司匹林的。
  对于预防心梗来说,阿司匹林确实是最有效的药物之一。临床上疾病情况复杂多变,不能一概而论。张家美主任说,作为医务工作者,她一直保持着随身携带阿司匹林的习惯,为了在遇到需要及时服药的病人时提供帮助。
  小小锦旗,彰显浓浓医患情
  “精湛医术保健康,高尚医德为患者”,小小锦旗,彰显浓浓医患情!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诊室门口的墙上,挂满了心内科团队收到的一面面锦旗,对于医务人员来说,一面面熠熠生辉的锦旗,是患者对他们仁心仁术的肯定,锦旗承载着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和感激,象征着医患情深,彰显着医患彼此之间的真诚与和谐。
  采访结束后,世界医疗网采编人员与心内科专家张家美主任合影留念,此时出现了温馨感人的一幕:一位老奶奶推着坐轮椅的老爷爷路过,笑眯眯地叮嘱我们拍好点,还一直夸着张主任人很好,这都是医患真情的写照......
  专家简介:
  张家美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主任,硕士生导师,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副教授,上海市高级中西医结合人才,师承于国医大师严世芸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优秀科主任,中国全科医学杂志审稿专家,上海市科委专家库成员。已完成区、市级课题12项。发表SCI及核心学术期刊论文共20多篇。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五届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循环专委会常委,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六届虚证与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心脏联盟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上海联盟第二届常务委员,虹口区医学会中西医结合专委会主任委员。
  特别擅长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和心脏起搏器安装术,擅长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脂血症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特需门诊:周一上午
  专家门诊:周四下午
  本文作者/赵青青
  摄影摄像/彭小池
  美术设计/张丽萍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七   七
  文中图片均获版权方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