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肺炎支原体感染高发季节一般在秋冬季,人群对肺炎支原体普遍易感,易导致聚集性流行,目前无疫苗可预防。
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间的微生物,是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引起气管及支气管炎、喉炎、肺炎等。肺炎支原体也是小儿肺炎常见及易感的一种病原体,占小儿肺炎发生率的20%左右。传染源多为感染肺炎支原体的患者、病原携带者,病原体经过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排出,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其他的流行病学特征有:1.发病年龄多为学龄儿童,婴幼儿感染临床上不典型性。2.感染无明显地区差异和季节性,四季均可发病,寒冷季节发病率会升高。3.经常出现群体发病的情况,在家庭成员和班级学生中发生传播的风险较大。
临床表现是:1.肺炎支原体感染潜伏期长, 约1~3周。临床表现轻重不一, 发热、咳嗽是最常见的表现。2.初期为干咳, 后期有黄色或白色黏痰, 偶见痰中带血丝,部分患儿有喘息症状,可导致支气管炎、肺炎。3.肺炎支原体也可引起肺外其他系统器官的功能损害,如消化系统、心肌、肝脏。支原体肺炎肺外并发症是其迁延不愈或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
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疗程大约2~3周, 疗程不足也可导致其迁延不愈或复发,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按疗程治疗。
预防为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主要措施包括: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在疾病高发季节应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居家休息,及早就医。
温馨提示:
学校托幼机构应按要求落实晨午检和因病缺勤登记和报告等制度,对于聚集性发热病例,严格按照集中发热有关报告标准及时进行报告。发现发热或流感样病例,第一时间为患儿佩戴口罩并实施单独隔离,及时与家长联系,带患儿就医或回家休息,期间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和进入公共场所。注意保持教室、宿舍、食堂等公共场所的空气流通,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加强日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打扫卫生,保持环境清洁。
世界医疗网北京报道组/李海清
值班编辑/明月
有任何意见、建议、投稿,欢迎 发送到邮件sjyl19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