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视界 >

一位妇科医生手记:未婚同居女性如何进行避孕?

2025-08-13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避孕知多少?专家为你答疑。

  在妇科门诊室,妇科医生赵主任正在为26岁的李女士解答避孕疑问。李女士未婚,近期与男友同居,希望找到安全、长效且不影响未来生育的避孕方法。

(图片创作/即梦AI)

  场景一:未婚同居女性能否“上环”?

  李女士:赵医生,我还没生过孩子,但想长期避孕,听说“上环”很方便,我能用吗?

  赵主任:当然可以!“上环”即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它的适用性主要取决于健康状况,而非是否生育过。只要您没有急性盆腔炎、子宫畸形或对节育器材料过敏,就可以选择。不过,未育女性的子宫颈管通常较窄,放置时可能需要更轻柔的操作,但现代小型节育器(如含铜IUD或激素IUD)已大幅降低不适感。

  李女士:那“上环”有哪些优缺点呢?

  赵主任:优点如下:

  1.长效:一次放置可避孕5-15年,省去频繁操作的麻烦;

  2.高效:避孕成功率达99%,接近结扎手术;

  3.可逆:取出后生育能力可快速恢复,不影响未来怀孕;

  4.经济:总体花费低于长期使用短效避孕药或避孕套。

  但也有需要注意的缺点:

  1.初期不适:1-3个月内可能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下腹坠胀;

  2.极少数风险:如节育器移位、嵌顿或感染(概率低于1%);

  3.禁忌症:患有严重阴道炎、月经过多或对铜/激素过敏者需避免。

  李女士:那我适合哪种节育器?

  赵主任:如果您月经规律,含铜IUD是性价比高的选择;若希望减少月经量或缓解痛经,激素IUD(如左炔诺孕酮宫内系统)更合适。术前我们会通过超声检查确认子宫形态,排除禁忌症。

  场景二:其他避孕方式如何选择?

  李女士:除了“上环”,还有哪些方法适合我?

  赵主任:未育女性可选的避孕方式很多,关键要结合生活习惯和健康需求:

  1.避孕套

  优点:

  •唯一能预防性传播疾病的避孕方式;

  •无激素副作用,适合所有年龄段;

  •使用方便,随时可停止。

  缺点:

  •需每次性生活正确使用,否则失败率达2%(如破损或滑脱);

  •少数人对乳胶过敏。

  适用场景:性伴侣不固定、短期避孕或对激素敏感者。

  2.短效避孕药

  优点:

  •避孕成功率高达99%(按说明书服用);

  •可调节月经、缓解痛经,甚至改善痤疮;

  •停药后即可怀孕。

  缺点:

  •需每天定时服用,漏服可能失效;

  •少数人出现恶心、乳房胀痛或点滴出血;

  •40岁以上、吸烟者或患有血栓疾病者禁用。

  适用场景:希望同时调理月经、无慢性疾病且能坚持服药者。

  3.皮下埋植剂

  优点:

  •一次埋植可避孕3-5年,无需日常操作;

  •激素释放量低,副作用较少。

  缺点:

  •初期可能出现不规则出血;

  •取出需小手术。

  适用场景:希望长期避孕但不愿“上环”者。

  4.安全期避孕与体外排精

  缺点:

  •安全期计算易因情绪、环境变化导致排卵波动,失败率高达15%-47%;

  •体外排精可能因精液残留导致怀孕,且长期使用可能影响男性性功能。

  赵主任强调:这两种方法可靠性低,仅推荐给完全接受意外怀孕风险者。

  场景三:医生提醒——个性化选择是关键

  赵主任:李女士,结合您的情况(未育、计划1-2年内无生育需求、希望高效避孕),我建议优先考虑“上环”或短效避孕药。

  •若选择“上环”,需在月经干净后3-7天来院,术前完成白带常规检查排除感染;

  •若选择短效避孕药,推荐屈螺酮炔雌醇片(优思明),它含新型孕激素,水肿和痤疮风险更低。

  李女士:那我“上环”后需要注意什么?

  赵主任:

  1.术后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和性生活;

  2.每月自查是否脱落(如感觉阴道内有异物);

  3.每年复查超声确认节育器位置;

  4.若出现持续腹痛、发热或异常出血,立即就医。

  李女士:如果未来我想生孩子,取环后多久能怀孕?

  赵主任:取环后1-3个月经周期即可备孕,目前没有证据表明优质节育器会损伤子宫内膜或输卵管功能。

  医生忠告:科学避孕三原则

  1.有效性优先:选择失败率低于1%的方法(如IUD、短效避孕药);

  2.健康无害:避免长期使用可能影响内分泌或器官功能的方式;

  3.可逆灵活:未育女性需保留未来生育选择权,避免结扎等不可逆方法。

  李女士听完赵主任的话后认真记录着。赵主任接着强调:科学避孕,保护生育力。记住,没有完美的避孕方式,只有最适合您的选择。如果有任何疑问,随时回来咨询!

  延伸阅读:

  •2025年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未育女性选择IUD的比例已从5年前的12%上升至23%,这得益于小型节育器的普及和术前评估的规范化;

  •短效避孕药的副作用发生率较十年前下降40%,新型孕激素的应用大幅减少了水肿和情绪波动问题;

  •无论选择哪种方式,定期妇科检查(至少每年一次)都是保障生殖健康的基础。

  本文供稿/阿    琳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谢曼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