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甲流”与普通感冒如何区别?

2025-02-04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本文从科学防护、自我调养到合理用药,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健康指南。

  近日,日本甲型流感(H1N1)疫情再度引发关注,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达菲)一度出现短缺,这一新闻让全球的目光聚焦于春季流感防控。随着气温回暖、昼夜温差加大,自然界万物复苏的同时,病毒也进入活跃期。如何在这一特殊季节里,既不被普通感冒困扰,又能有效抵御甲流侵袭?

  春寒未散,病毒为何偏爱此时?

  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人体的免疫系统需要频繁适应外界温度变化,稍有不慎便可能“防线失守”。普通感冒与流感虽同为呼吸道疾病,但病原体、症状和危害程度差异显著。

  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症状较轻,以鼻塞、流涕、咳嗽为主;而“甲流”由甲型流感病毒引发,起病急骤,伴随高热(可达39-40℃)、全身酸痛、极度乏力,甚至可能引发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

  值得警惕的是,流感病毒具有极强的变异性。日本此次甲流流行中,奥司他韦短缺暴露了抗病毒药物储备的不足,也提醒我们: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

  普通感冒与甲流如何区分?

  当出现以下症状时,需警惕是否“中招”:

  普通感冒:鼻塞流涕、咽痛咳嗽、低热或正常体温、轻微乏力,通常5-7天自愈。

  甲流:突发高热(持续3-5天)、剧烈头痛、肌肉酸痛、极度疲倦,可能伴有呕吐或腹泻。

  主要关键区别:甲流的全身症状更重,且传播速度快。若高烧不退或出现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

  防病于未然:春季防护三要素

  1. 增强免疫力:筑牢身体“防火墙”

  饮食调养: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如柑橘、菠菜)、优质蛋白(鱼、蛋、豆类),避免高糖、油腻食物。研究显示,鸡汤中的半胱氨酸能抑制炎症反应,鱼汤中的Omega-3脂肪酸可增强免疫细胞活性。

  适度运动:每日30分钟快走、瑜伽等温和运动,可提升血液循环与抗病能力。

  2. 切断传播链:细节决定成败

  首先是 勤洗手(七步洗手法)、戴口罩(尤其在人群密集场所)、保持室内通风;其次是避免用手揉眼鼻,流感病毒可通过黏膜直接入侵。

  3. 疫苗与药物:双管齐下

  流感疫苗是预防甲流的最有效手段,建议每年秋季接种。

  若确诊流感,应在48小时内服用奥司他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但需遵医嘱,避免滥用导致耐药性。

  病后调治:科学应对加速康复

  1. 饮食疗法:以“清补”为主

  风寒感冒(怕冷无汗、舌苔薄白):生姜红糖水驱寒,葱白豆豉汤散寒解表。

  风热感冒(咽痛口干、舌苔薄黄):金银花薄荷茶清热解毒,雪梨百合羹润肺止咳。

  2. 中医辨证施治:因人而异

  风寒型: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羌活)温散寒邪。

  风热型:银翘散(金银花、连翘、薄荷)疏风清热。

  3. 合理用药:避免误区

  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仅对流感有效,对普通感冒无效。

  退热镇痛:布洛芬可缓解高热,但需注意胃肠道反应;儿童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瑞氏综合征。

  中成药选择:板蓝根冲剂抗病毒,六神丸消肿止痛,但需对症使用,风寒感冒误服风热药物可能加重病情。

  特殊人群:儿童与老人需格外警惕

  儿童免疫系统尚未成熟,老人常伴基础疾病,这两类人群感染后易发展为重症。建议:儿童发热超过38.5℃及时就医,避免捂汗;老人可提前接种肺炎球菌疫苗,降低继发感染风险。

  从日本甲流疫情到奥司他韦短缺,每一次公共卫生事件都在提醒我们:面对病毒,恐慌无益,科学防控才是关键。春季防治感冒与流感,需从日常防护做起,既要重视中医“未病先防”的智慧,也要善用现代医学的精准手段。唯有如此,方能在春寒与暖阳交替之际,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防线。

  特邀供稿/丁 汀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谢曼丽

  文中图片均获版权方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