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搜索 > 外科 > 急性肾衰竭 >

肾衰竭的诊断和鉴别

2014-06-13   浏览量:  文章来源: 未知

核心提示:根据原发疾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可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病史及体格检查,尿液检查,血液检查 ,AKI早期诊断标记物,肾穿刺活检。

  根据原发疾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可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病史及体格检查 需详细询问和记录与AKI相关的病史,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①有无肾前性因素;②有无引起肾小管坏死的病因;③有无肾后性因素。此外,应注意是否有肾病和肾血管病变,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引起急性肾衰竭。全身和肢体水肿、颈静脉充盈程度可以提示ARF的发生原因及评价目前水、电解质平衡和心脏功能的情况。心肺听诊可了解有无心力衰竭、肺水肿及心律失常。

  (二)尿液检查 注意尿色改变,酱油色尿提示有溶血或软组织严重破坏。肾前性ARF时尿浓缩,尿比重和渗透压高;肾性ARF为等渗尿,尿比重在1.010~1.014。尿常规检查,镜下见到宽大的棕色管型,即为肾衰竭管型,提示急性肾小管坏死;大量红细胞管型及蛋白提示急性肾小球肾炎;有白细胞管型提示急性肾盂肾炎。功能性AKI与急性肾小管坏死少尿期尿液有明显差别(表7-5)。

  (三)血液检查 ①血常规检查:嗜酸性细胞明显增多提示急性间质性肾炎的可能。轻、中度贫血可能与体液潴留有关。②动态监测血清酸碱与电解质水平。③动态监测血尿素氮、肌酐和肌酐清除率。

  (四)AKI早期诊断标记物 血肌酐和尿量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检测指标,也是目前AKI分期的依据。但是,血肌酐并非一个敏感的指标,可受到其分布及排泄等综合作用的影响。尿量更容易受到容量状态、药物等非肾脏因索影响。目前有关AKI早期诊断标记物主要有: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tatinC)、肾损伤分子(KIM-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NGAL)、IL-18等,但与临床应用仍有一段距离。

  (五)肾穿刺活检(needle biopsy of the kidney) 通常用于没有明确致病原因的肾实质性急性肾衰竭,如肾小球肾炎、血管炎、过敏性间质性肾炎等。

  AKI的治疗原则①加强液体管理,维持液体平衡;②维持内环境稳定,调节电解质及酸碱平衡;③控制感染;④肾替代治疗,清除毒素以利于损伤细胞的修复;⑤早期发现导致AKI的危险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