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专题 >

大肠癌会遗传吗?

2019-02-25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红色警戒,大肠癌也有家族性特点!

  有位70岁的陈老爷子,曾经因为结肠癌术后2次复发在医院住院治疗。据老爷子说,他早在47岁那年就发现患有乙状结肠癌,过后的21年间有2次复发。这次陪同来的儿子现年43岁,近半年偶有大便出血的情况,因患有痔疮疾病,儿子自己认为出血仅仅是痔疮发作,一直并不在意。但医生担心有患癌风险,提醒其儿做肠镜筛查,果不其然,查出了直肠癌。

大肠癌为啥会出现家族聚集性?这种疾病也会遗传吗?

  这不仅仅有遗传基因的因素,家庭成员多生活在相似的生活环境中或有相似的生活习惯,如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喜烟酒、嗜食腌制食品等,都是导致直系亲属患癌风险增加的因素。从流行病学的观点看,大肠癌的发病和环境、生活习惯、尤其是饮食方式有关。

  1.饮食因素:大肠癌的发病与人们饮食习惯密切相关,一般认为高脂肪食谱和纤维素不足是主要发病原因之一。西欧及美国等地区一直是结肠癌的高发区,缘于当地居民饮食以高蛋白、高脂肪为主。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应适当的增加纤维的摄入,可以对结肠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2.寄生虫病:血吸虫病患者也是结肠癌患者的主要来源,大肠黏膜上附着的血吸虫卵,可使肠黏膜发生反复溃疡以及慢性炎症等,之后出现腺瘤样增生,并在此基础上发生癌变。

  3.遗传因素:家族中有结肠癌患者的人,患结肠癌的几率要比普通人群高3—6倍,几种遗传病也会给结肠癌的发生造成很大的影响:比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

  4.年龄因素:一般结肠癌的患病年龄较大,临床统计一般60—65岁之间的患病率较高,年龄与结肠癌的患病成正比关系。

那么怎样判断遗传性大肠癌呢?

  当一个家族中超过二代以上的成员发生大肠癌,就应怀疑这个家族是否是遗传性大肠癌家族。

  遗传性大肠癌家族的成员通常在较年轻的时候就发生大肠癌或大肠腺瘤,部分成员还会发生其他部位的良恶性肿瘤,因此相关家族成员需要进行定期的医学检查,以便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多数情况下,大肠癌专家通过对某个大肠癌患者家族中发病情况的调查、分析,就能够判断是否为遗传性大肠癌。但在一些新发病例中,大肠癌专家除了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外,有时候还要借助分子生物学手段来确定患者是否携带可遗传的基因突变。

为什么有些没有家族史的大肠癌患者也是遗传性大肠癌呢?

  在生命形成的时刻,父母分别只将自己两套染色体中的一套传递给子代,因此,当父母某方的两套染色体中一套正常、一套有突变基因时,其子代获得突变基因的概率就是50%,一旦携带突变基因的染色体被传递给了子代,子代就由此遗传了某种疾病,比如遗传性大肠癌;有的时候,父母的染色体是正常的,但在受精过程中,一条染色体由于某些原因而受到了损害,造成突变,在这种情况下,尽管父母是正常的,但发育成子代的生殖细胞的染色体含有突变基因,因此子代仍然容易发生某种疾病,而且这种突变是可以遗传给子代的下一代的,亦即具有遗传性。

  然而不少患者由于忽视了大肠癌的遗传因素,以及临床症状,因此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那么大肠癌常见的症状有哪些呢?

  直肠癌的症状有: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变细,带粘血,伴有里急后重或排便不净感。当肿瘤蔓延至直肠周围而侵犯骶丛神经时,可出现剧痛。如癌肿累及前列腺或膀胱,则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畅和血尿等症状,并可形成通向膀胱或女性内生殖器的瘘管。

  结肠癌的症状有:排便次数增多、可有腹泻,便秘,腹泻与便秘交替,腹胀,腹痛,腹部压痛,腹腔肿块及进行性贫血、肠鸣音明显。在晚期可有肠穿孔,局限性脓肿等并发症、以及慢性肠梗阻。肿瘤破溃时可使粪便块外面染有鲜血或粘液,甚至排出脓液。

  既然大肠癌有这些典型的特点,那么有哪些措施或者检查手段可以帮助我们做到早发现呢?

  1.肠镜检查:由于人的肠道通过肛门与外界连通,医生可以通过肠镜直接观察到结直肠里面的情况,最大限度地减少诊断误差和漏诊。而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夏阳副主任医师领衔的内镜检查/内镜下治疗团队已率先开展大肠癌筛查绿色通道,实现了门诊患者“快速预约、快速检查、快速治疗”的就医模式,使患者就诊体验明显改善,极大满足了广大患者的就诊需要。

  2.一开始可能只是个结直肠息肉:几乎所有的结直肠癌都是由结直肠息肉演变而来,如果做肠镜发现是个结直肠息肉,医生尽早处理了,就能起到去除恶性肿瘤的目的。虽然不是所有的结直肠息肉都会变成肿瘤,但是一般通过肠镜发现了,医生都会摘除的。

  3.从息肉演变成癌要很长时间:大部分结直肠息肉转变为结直肠癌需要经过10年以上的时间,在此期间,医生有足够的时间找到息肉,当然前提是您足够警觉,并且对亲属罹患大肠癌时更得高度警惕,及时让医生做相应检查。尤其是在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改善、极大提高的今天,加之高脂饮食、运动量减少的推波助澜,肠道息肉检出率逐年升高,关于饮食因素(高脂膳食)与大肠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朱庆超主治医师也已在高脂饮食大肠癌动物模型(息肉→癌前期病变→腺癌)中得到了验证。

  4.注意排便情况改变:如果出现排便习惯改变,比如以前都好的,最近突然开始便秘、拉肚子;或者大便有了变细、变稀等变化,甚至明显的腹痛等这些,还请及时就诊检查。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不少观察性研究已经证实,粪便免疫化学试验(fecalimmunochemicaltesting,FIT)可替代肠镜用于筛查大肠癌患者无症状的一级亲属是否有结直肠瘤变,而且拥有更好的依从性。

  因此,如果家里面有近亲属患结直肠癌,建议及早咨询专业医生,评估遗传性大肠癌的可能性,如果家族中有多人患癌,或者怀疑有遗传的可能,可以做基因检测,明确有无携带致癌基因。如果基因检测确诊是易感基因携带者,那么更需要尽早的开始接受筛查,定期随访。

  警惕:“癌症猛于虎”!不要让疾病在无形中和您握手,更不能让疾病带走您美好的生活,一旦“周围”警报响起,请让我们医生为你扎好守护健康的篱笆!

专家介绍

  金志明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

  现任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肿瘤医疗及产学研联盟理事;上海市肿瘤跨学科综合治疗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TEM专业委员会(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专业委员会NOSES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TEM学组委员;上海市普外科分会第七届委员会青年学组委员;上海市第一届外科青年学组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肿瘤风险评估和系统干预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事普外科工作30年,擅长胃肠道疾病尤其是胃肠道肿瘤的手术治疗,包括传统的开腹手术和腹腔镜微创手术,对低位和极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有丰富经验,更开展了胃肠道肿瘤的特殊手术方法,如:TEM(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ISR,NOSES,TaTME等,2009年受邀在全美外科年会上作大会发言。主持多项课题,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三全天

  夏阳

  外科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现任中国上海肿瘤防治联盟结直肠专业组委员。

  临床一线致力于胃肠外科专业20余年,擅长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进展期胃肠道肿瘤,主刀及一助完成胃肠道肿瘤根治手术上千例,结合国际前沿的外科快速康复理念(ERAS),术后创伤小,恢复快,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近年来,作为上海交通大学第六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内镜负责人,牵头率先在胃肠外科开展内镜下对消化道早期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工作,针对大肠癌高危人群优先内镜检查,缩短等待时间,对胃及大肠的息肉、腺瘤等癌前病变实施内镜下切除,让更多肿瘤高危患者得到了早发现早治疗的机会。

  参与和完成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第一作者及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两篇,国内核心期刊20余篇。团队科研成果曾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三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胃肠疾病专家门诊:周三下午

  门诊大楼专家门诊十楼B区9号诊室

  朱庆超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治医师。

  胃肠专题门诊时间:周四下午,周五上午

 

本文作者系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胃肠外科 金志明主任医师夏阳副主任医师、朱庆超主治医师
特邀通讯员/顾海鹰
值班编辑/孙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