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专题 > 纪念秦氏针灸流派创始人秦亮甫教授逝世一周年 >

缅怀秦亮甫先生

2020-04-23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我们文献馆在2006年组织编写《海派名老中医养生之道》,当时入编的上海名老中医都是超过80岁高龄的前辈。我们想到他家中来采访,没想到他竟然一口就答应了。等我们到了他家,秦老忙前忙后热情地招待我们,侃侃而谈他个人对养生的理解和实践,还畅谈了他对中医事业的思考……我们一点也没感到在老前辈面前的紧张拘束,只有感动和内心巨大的触动。

  敬爱的秦亮甫教授离开我们即将一年了,但每每在心中默默回忆起秦老,既觉得无比怀念,又好像秦老的音容笑貌就在眼前,每一个微笑的影像都能让人感觉如沐春风,给人带来温暖和无穷的精神力量,并谆谆教导着我们这些后辈坚定中医人的步伐和信念。每次回忆起秦老,就好像回忆起我自己的爷爷一样,从未远去。

  我和秦老相识也有17年了,其中有很多机缘让我能感受到老一辈中医人的坚定信念和大医精诚的深厚情怀,这些也都在潜移默化中让我得到指引和启发,从中受益。我2003年研究生毕业后就来到文献馆老中医经验研究室工作,当时主要协助周琴花主任做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的管理服务工作。秦老作为继承班导师,每次来开导师座谈会时,都会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他腰杆笔直,穿着一派学者风范,发言字斟句酌、铿锵有力、声如洪钟,他的发言欢快幽默、乐观积极,同时又饱含了对中医发展的忧思和对继承人的关怀备至,对他们的学习、生活、身体、思想状态他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当然对她们的传承学习也有着很高的要求。每次秦老的话都会让我备受感动,他的发言和思考中从来没有抱怨,没有消沉,只有希望,只有满心的期待和自己的身体力行,在我眼里秦老浑身都是正能量。有时我很难想象他当时已经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了,总觉得他是和我们这些小辈没有任何代沟的铁杆中医,一位活力无限的年轻人,他的一言一行好像在时刻告诉身边的朋友和学生:哦,我还有好多好多事情要去做哪,我要去学习,要天天给病人看病,我要分秒必争,和我的团队一起做很多很多有意义的事,我对中医的探索远远没有尽头,我才刚刚起步呢!这种感受,对我一个中医小辈来说,起到的促进和激励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后来我们文献馆在2006年组织编写《海派名老中医养生之道》,当时入编的上海名老中医都是超过80岁高龄的前辈,我们第一时间就不约而同想到了秦老。我们诚惶诚恐地与秦老取得联系,想到他家中来采访,没想到他竟然一口就答应了。等我们到了他家,秦老忙前忙后热情地招待我们,侃侃而谈他个人对养生的理解和实践,还畅谈了他对中医事业的思考,我们在一起谈笑风生,一聊就聊了大半天,仍然意犹未尽。我们一点也没感到在老前辈面前的紧张拘束,只有感动和内心巨大的触动。秦老在我们临走还赠送了他主编的专著,并专门把我们送到楼下,等我们走出很远了,他还在路边站着遥望。等我们回头再三和他挥手说再见,他竟然还像个小孩一样给我们来了一个“法式飞吻”,直把我们笑得前仰后合,一下子觉得秦老真是和年轻人没有任何的距离感,简直就是个特别可爱的“老顽童”啊!

  每次翻阅学习秦老的学术著作,有一件事总是让我特别触动。秦老为了向法国传播中医药知识,从60多岁开始自学法语,他十年九次访法,被聘为法国路易斯·巴士德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第三次到法国讲学就开始自己用法语来讲授中医知识,他还自己编写法文的中医教材,他利用针灸看好了不少法国人无法解决的疑难杂病,获得教育贡献卓著者的“依堡卡特”奖章,被称为“中国神针”。秦老这种孜孜不倦的终身学习和钻研的精神,真是令我十分敬佩。秦老有一句格言:高楼远眺方知山外有山,事业有成更应精益求精。《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也是秦老最喜欢的一句。

  最近十来年,秦老将心血倾注到流派传承工作中,他作为海派中医流派特色技术扶持项目——秦氏督脉病的代表性传承人,重视奇经八脉的作用和督脉的应用,提出主取督脉以治四肢疾病和杂病。他带领优秀的继承人团队,通过挖掘整理古今文献,明确督脉病的概念及病症所属,完善督脉病的病因病机学说,系统梳理督脉病治疗的配穴方法,形成了督脉病的诊疗方案,为中医药学术创新和临床实践增添了新内容。这也让我对中医妇科实践有了一些新思考,我们也可以根据秦老提倡的“针药结合”,在妇科病诊疗中利用针灸技术和督脉病诊治经验,拓展诊疗手段,提高临床疗效。这次疫情,全国人民共克时艰,中医人利用各种综合手段进行疫病防治取得卓越疗效,就是做好的证明。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掌握针药结合、综合施治手段能成为越来越多中医人的共识和追求。也许这也是秦老最想看到的。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 王春艳 敬书

  作者介绍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张狮驼


网页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