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专题 > 心衰专题 >

慢性心衰需要“标本兼治”

2022-08-29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夏季科学防治心衰要做好三条,第一要坚持服药,第二做好自我管理,第三定期复查。自我监测对慢性心衰患者来说非常重要,生活中应高度警惕心衰的发生,如发现胸闷、气短、浮肿、疲劳、运动能力下降等症状,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医,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据央视网的最新消息:今年7月,北极圈的温度一度飙升至32.5℃。画面中,一位国外记者虽站在格陵兰岛、背靠冰雪,但却身着一件单薄的T恤,并且还表示:像今天这样的天气,已经暖和到可以穿短袖了。

  (截图来源——央视网快看)

  但这种热,却引发了科学家们的担忧。

  北极居然可以穿短袖了,极端高温天气的出现会有哪些影响?

  网友们则为北极熊感到担心。

  (截图来源——央视网快看)

  从今年夏天居高不下的温度就可以看出,气候变暖已经到了很高的程度,但万万没想到连北极这种大家认知里的“极寒之地”都成为了可以穿短袖的地带,气候变暖恐怖如斯。

  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影响有哪些

  今年7月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高温天气会使人体感到不适,工作效率降低,中暑、肠道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等的发病率上升,也容易对正常的生产工作秩序带来影响。

  医学研究表明,环境温度与人体的生理活动密切相关。人体最舒适的环境温度在20-28℃之间,最理想的温度是15-20℃,此环境中人的记忆力强,工作效率高;温度在4-10℃时,发病率较高,在4℃以下时,易生冻疮,发病率更高。环境温度高于28℃时,人们就会有不舒适感。温度再高就易导致烦躁、中暑、精神紊乱。在30℃时,身体汗腺会全部投入工作;气温高于34℃,并伴有频繁的热浪冲击,还可引发一系列疾病,特别是心脏、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上升,死亡率明显增加。37℃以上的高温对人体的蛋白质有一定的破坏。若人体温度达到40℃以上,生命中枢就会直接受到威胁。

  这是因为人体是经过大脑的中枢神经来指挥正常活动的,体内产生的热量和散发的热量基本上相等,体温一般保持在36.5-37℃之间,人体的散热,除了通过呼吸、大小便外,主要通过皮肤层散发热量。由于高温天气的出现,导致人体的热平衡被破坏而产生中暑和其他疾病。所以气象上就把当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时定为高温天气。

  在高温天里,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明明热得离烤肉只差一撮孜然了,气象部门发布的实况温度却没有很高呢?人体对温度的感受还受到气温本身之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湿度、风速、太阳辐射、着装甚至心情等,例如,当气温35.6℃时,如果相对湿度为45%,人体就会感受到40℃的高温;如果相对湿度达到65%,体感温度将接近50℃。持续的高温天气会使人体感到不适,对患有心血管病的老年人来说不可忽视,一旦放松警惕极易发生心衰,而心衰又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被称为生命的绊脚石,严重危害生命健康。

  科学防治心衰,要做好生活方式的管理

  夏季是慢性心衰的“危险时刻”,持续高温增加了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夏天出汗多,大量喝水会增加血容量,增加心脏负担,高气温导致皮下血管扩张,皮下血流量增多,如果患者本身患有心衰,心脏收缩又没有力量,更容易诱发心力衰竭。同时,吹空调冷热交替、饮食贪凉,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加上情绪烦躁、睡眠不足,人体交感神经兴奋,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心率加快,心跳加速,诱发或加重心衰。

  高温在我国各地有不同的特点,可分为干热、闷热、湿热3种,带来的健康隐患也不同。比如在北方烈日炎炎的“干热”下,身体水分大量丢失,易导致中暑、晕厥。而常出现在湖北、湖南等地区的南方“湿热”,会导致人体不能正常排汗,还会缺氧,大脑缺氧会导致头晕,心脏缺氧容易引发心绞痛、心肌缺血。

  因此在干热的北方,可以穿凉爽的丝绸衣服;南方湿度大,最好穿较薄的纯棉衣物,或添加了排汗、速干纤维的衣服。浅色系最好,建议选择领部宽松的半袖、七分袖。高温天外出,随时带好两件宝:太阳伞、水。深色太阳伞更防晒,每半小时最好喝次水。

  对于心衰患者来说,夏天天气炎热,加上疫情影响,更应做好居家防护,尽量少去人多的地方,少聚餐、少聚会。心衰患者比较特殊,需要长期用药,不能断药,一旦停药,心衰就有可能加重。此外,还要监测尿量和血压、心率,注意是否出现下肢水肿,活动时是否会心慌气短、气促,有无咳嗽、咳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就要及时地进行防治。

  心力衰竭,该如何治疗?

  心力衰竭发生之后,患者应该及时到正规医院接受检查,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通常针对于心衰,医学上通常有这些治疗方法:

  第一、一般治疗

  很多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时候,都是在冬季或者春季,主要是这两个季节比较容易出现流行性感冒。流感会导致心脏受到刺激之后引发心衰。

  为了预防这种情况,患者要积极地预防呼吸道疾病。在春,冬两季之前,就要注射流感和肺炎疫苗,平时要加强饮食的调控,提高免疫力。

  第二、使用利尿剂

  心力衰竭患者大多有身体水肿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适量地服用利尿剂来促进尿液的排泄,有效地改善身体水肿,使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增强,改善身体所出现的其他不适症状。

  第三、使用洋地黄

  洋地黄可以帮助心力衰竭患者增强心肌的收缩率,改善心率异常的情况,使心脏的排出量增加。

  洋地黄属于目前临床上使用率比较多的一种强心药,如果患者出现心脏扩大的情况之后使用洋地黄治疗,就能有效地改善病情。

  第四、血管扩张剂

  血管扩张剂是一种血管活性药,它可以让血管发生扩张或者作用于肾上腺素来使血管发生扩张,改善血液循环的功能,让心脏的输出量增加。

  心力衰竭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血管扩张剂。

  第五、β受体阻滞剂或ACEI

  慢性心衰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ACEI的药物,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心脏功能,让病情保持稳定。

  慢性心衰需要“标本兼治”

  慢性心衰由冠心病、高心病、心肌病、风心病等发展而形成的,也就是说许多心脏病最终都有可能成为慢性心衰。从表面上看来,慢性心衰的主要问题是心脏舒缩无力,出现水肿和瘀血,其实,慢性心衰的根本在于人体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以及心脏变大,形态发生改变,医学上叫“心室重构”。所以,治疗慢性心衰既要解决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抑制心室重构以治本,同时也要改善心脏舒缩能力,消除水肿、瘀血以治标,只有标本兼治,才能彻底消除慢性心衰的各种症状,减轻心衰的程度,控制心衰进程。

  治标——强心、利尿、扩血管

  慢性心衰就是心脏功能发生了衰竭,心脏功能衰竭的主要病变是心脏舒缩无力、水肿和瘀血。由于这些病变的存在,大部分慢性心衰患者都会出现心慌、呼吸困难、夜睡不能平卧、下肢浮肿、乏力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所以治疗慢性心哀首先要解除这些痛苦,那就需要服用强心药来激发心脏的舒缩功能,服用利尿药来消除浮肿,服用扩血管药为心脏提供更多的血液供应,同时减轻心脏的压力。

  治本——抑制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阻止心室重构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在慢性心衰的发病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里我们把心脏比作一个泵,它通过反复地收缩推动血液向全身流动,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着泵的功能,如果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就相当于给心脏这个“泵”增加了负荷,使心脏承受的压力更大,这样就会加重心衰。所以,抑制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是改善心脏功能,促进慢性心衰患者功能恢复的根本治法。除了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之外,心室重构也是慢性心衰的一个重要病理变化。心室重构是因为长期的心脏负担过重,心脏的形态发生了改变,通常为心脏扩大或心脏室壁变厚,无论是哪一种改变都会使心脏负担越来越重,使慢性心衰的病情不断加重。所以要治疗心衰,阻断心室重构是根本的防治方法。

  所以治疗慢性心衰,既要强心、利尿、扩血管以治标,又要抑制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减少心室重构以治本,既能缓解心衰症状,又能改善心衰患者的长期预后,才是标本兼治的好方法。

  心衰患者生活须知

  慢性心衰患者除了需要采用药物积极治疗之外,也应该注意保持有利于心衰治疗的生活方式。首先要注意低盐饮食,每天摄入的盐不要超过2g,可以适当多吃一些糖醋和醋溜口味的菜肴,以软化血管;其次,锻炼运动要适可而止,防止因过度劳累而使心衰加重;第三,充足休息,每天除了1小时左右的午休之外,下午还应增加数小时休息时间;最后,心态保持积极,情绪沉闷、精神压力过大都会增加心脏负担,加剧心衰程度,所以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本文作者/赵青青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七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