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专题 > 纪念秦氏针灸流派创始人秦亮甫教授逝世一周年 >

大道岐黄、薪火相传

2020-04-23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秦亮甫教授中医科常见病的临症思辨与处方用药分析

  在近70年的行医生涯中,秦氏针灸流派的传人秦亮甫教授善于总结历代医家的各派学说,博古融今,博采众长,衷中参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疗风格,本文精选秦亮甫教授对中医科与针灸科常见病的临症思辨与处方用药分析,同时也突显了中医传承的“原汁原味、百花齐放、与时俱进”的思考与创新。

  【简介】

  秦亮甫教授生于1924年12月,江苏武进人。

  1946年获全国第一届高等中医师资格考试及格证书及中医师证书。

  1958年进入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从事医、教、研工作。历任中医科主任,中医教研室主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兼中医学科组组长。担任上海市名中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上海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上海针灸杂志》常务编委,上海中医药学会理事,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名誉委员。

  曾九次赴法讲学,任法国路易斯巴士德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获对教育贡献卓著的“依堡卡特”奖章。两次赴澳洲讲学,聘为澳大利亚维多利亚澳洲全国中国医药针灸联合会高级顾问及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中医系高级顾问。八十多高龄时赴哈萨克斯坦国立医科大学和外国语大学讲学。

  秦亮甫教授参加《针麻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的研究》课题(负责人之一),1989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药科学进步一等奖。参加主持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课题。

  主编《秦亮甫中医外科治疗法》,著有《杂病医案录》、《中国医学食物应用》(法文版)、《妇人诀》,参加编写《针刺麻醉》、《新针灸疗法手册》、《新编中国针灸学》、《名医忠告》等著作,并与国内弟子们主审合著《秦亮甫临床经验集萃》(上海市重点图书)、《跟秦亮甫抄方》、《秦亮甫督脉病经验荟萃》。先后发表了《水蛭汤治疗门静脉高压脾切除后血小板增多症》、《经络学说与辨证论治》等学术论文90余篇。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博士生导师,是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认的第一、二、三、四届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教师,上海市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2006年12月获“首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2007年10月被评为“全国第三批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

  一、针药结合综合治疗

  秦教授临诊施治的原则是“一针、二灸、三用药”,临床擅长针药结合,强调“针灸药,医者缺一不可”。《素问•移精变气论》云“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中药与针灸虽有外治和内服的区别,但针药同源,殊途同归,皆旨在调和阴阳气血,扶正祛邪。《标幽赋》曰:“拯救之法,妙者用针,劫病之功,没捷于针灸”。秦教授临床常用中药调理脏腑功能,以治疾病之本,针灸循经取穴,以治疾病之标。遇急病,首先循经取穴以针刺之,取立竿见影之效。久病、慢性病常法不效时,他常常不循常法,另辟蹊径,先针后药,荡前涤后,补泻从随,屡获奇效。秦教授常说,疗效就是硬道理。只要辨证准确,在治法上要摒弃各种学科的隔阂之嫉,各种疗法的门户之说,合理应用针刺手法和药物性味,可达到相辅相成、相反相逆、寒热反激、补泻逆从的综合治疗作用,提高对疑难杂症的治疗效果。

  外治法亦是中医学宝贵遗产之一,它具有悠久的历史,疗法独特,内容丰富,倍受历代医家所推崇。秦教授认为把药物应用于体表,借助药物的性能,或在药物上加热,使药物从皮肤表面或腧穴通过经络,以调整人体脏腑气血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调和阴阳,治愈疾病。吴师机《理溣骈文》中说:“凡病多从外入,故医有外治法。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说明外治法与内治法是不同,而其机理,用方用药是可以相通的,也是内治法所不能取代的。

  秦教授认为外治法是中医学的独特治法,因其施于体表,因此无副作用,方法简便,作用可靠,其常用外治法包括外敷法、外洗法、外枕法、药熨法等。

  二、衷中参西融会贯通

  医学的宗旨是治病救人,即挽救人的生命,提高生命质量。所以秦师认为,中医、西医虽诊治疾病的着眼点不同,基础理论各异,但治病救人的原则互不矛盾、无须排斥,在实践过程中更可互相为用,互相辅佐。在医学临证的过程中,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理论,参考西医理论和检查手段,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使中医的理论水平和临床实践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在中医的临床科研中,我们往往采用现代医学的科学手段来验证中药、针灸、推拿以及其他中医手段的治疗效果,从而证实中医的理论、诊断、辨证施治、立方用药的科学性。所以秦师从不摒弃现代医学,一贯主张要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指导临床,中西医学有机结合,将中医的宏观理论和西医的微观理念融会贯通,拓展思路,使祖国医学得到不断地继承、创新与发展。

  秦师从医近七十年,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善于总结,博采众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具有个人特色的学术思想和治疗风格。在学术理论上,他推崇“四大经典”,尤对《金匮要略》的研究造诣颇深。在临证施治中,强调脏腑辩证与经络辩证相结合的整体观念。他认为当邪入人体时,由于病邪的性质不同,脏腑功能与气血盛衰的不同,致使受邪的部位产生的症状各有不同,可由脏腑功能异常或所循经络的通路表现出来。因此治病必须“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只有辨证准确,方能切中病机,直捣病所,克敌制胜。

  秦师20世纪60年代,潜心专研针刺麻醉技术,他亲自负责设计施行的针刺麻醉心内直视手术,1977年12月获上海市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奖(集体奖),又在1989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科技进步一等奖。著有《杂病医案录》、《中国医学食物应用》(法文版),《秦亮甫临床经验集萃》,参加编写《针刺麻醉》、《新针灸疗法手册》、《新编中国针灸学》等著作,先后发表了“水蛭汤治疗门脉高压脾切除后血小板增多症”等学术论文百余篇。


  三、年逾花甲不辍学习

  秦师特别喜欢曹操“龟虽寿”这首诗,诗曰:“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秦师年已60岁,而自学法语,用法语讲课、看病、编写教材。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在给外国学生讲课或接待外国朋友参观访问时,那侃侃而谈的神情,不知内情的人都以为秦师年轻时即会法语,其实他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参加摩洛哥医疗队时,才开始学法语的。为了把中国医学向世界传播,便于与摩洛哥人民交流,当时他年已六旬,记忆力明显衰退,但他以顽强的毅力,用比年轻人多10倍乃至20倍的精力和时间,硬是把三本医用法语课文熟读并且背诵出来。在2年多医疗队结束时,他已基本用法语与法国上层人物进行交谈。回国后,他继续发扬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学习法语,在法国讲学期间,更是利用一切可能机会学习法语,抽空找青少年聊天,积极参加当地的讲座与报告会,收看法国电视,直接向法国朋友请教……“老夫聊发少年狂”,他几乎天天工作到深夜。

  “有志者,事竟成”,秦师第三次赴法讲学时,既无同行,又无翻译,特别是讲学的教材,前两次已经讲完,于是在高级针灸班上,他自编自译讲义,用熟练的法语讲授了57种舌诊的辨证论治,寸、关、尺三部各种脉象的辨证分析以及《黄帝内经》“十二刺”操作方法,学员不但听得懂,而且记得下。通过对一些疑难病例的分析介绍,加深了学员们对中医诊治的理解,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亲眼目睹临床疗效的学员们也为此大受启发与鼓舞。

  就这样,秦师的法语不但说得流利,而且写作能力也大大提高,不仅编写教材与讲义,还撰写了法文专著《中国医学食物应用》。可是谁能想到,这位通晓法语的中国医生竟没有进过一天学堂学法语。

  花甲之年学法语,折射出秦师“学而不厌”的一生。

  四、东方神针誉满法国

  对中医理论深感玄妙而难以理解的法国医学专家们,对针灸治疗更是难以置信,他们认为针灸是一种“精神因素”,病人对针灸的相信是一种迷信。于是,在法国路易斯•巴士德大学附属医学院讨论是否邀请秦教授来法讲学时,一直争持不下。11位学术委员中,有8人反对,2人弃权,只有1人(院长)同意“试试”,由于院长的支持,委员们才同意院长的提议,请秦教授试讲一个月,如果大家没兴趣,可请他提前回国。院长孟斯教授说,他的兴趣在临床教学,但他想看一看中医及针灸的实际疗效。于是,1986年的金秋,秦教授首次踏上了去法国讲学的征途。

  到达法国后的一天,一位病人在施行心脏手术后,因血胸而引起昼夜呃逆不止,既不能进食,也无法入睡。法国医生想尽了一切办法,补液,服药,持续了十多天仍不见好转,无奈之际,院方请秦教授会诊。在几十位高年资的法国医生陪同下,秦教授仔细询问病情,察舌切脉后,建议用针灸治疗。“没有药就能治病?”主任医生鄙视地留下这句话后便离开病房,秦教授取出细长的银针,一针针扎进相应的穴位,此时,病房里一片寂静,只有病人的“呃逆”声显得格外响亮,周围医生的目光都集中注视着病人的表情,“呃逆”声渐渐地变得舒缓,5分钟过去了,10分钟过去了,在留针到20分钟稍过时病人的呃逆声突然停止了。这一切来得如此突然,就像是变魔术一般,人们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与欢呼,“奇迹,真是奇迹”!这样直接针刺了3次,呃逆再也没有再发作,病人很快康复出院。不久,该院收到了一封感谢信,赞扬秦教授医道高明。

  就这样,秦教授被恭恭敬敬地留下来,而且一留就是4个多月,并请他主持法国的“高级针灸班”,并被这所著名的学府聘为客座教授,还被授予对教育贡献卓著的“依堡卡特”奖章。

  五、代谢疾病从脾论治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类疾病谱也在发生变化,面对疾病的不断变化,目前,肥胖被列为世界上第六位影响疾病负担的危险因素,秦教授认为,肥胖既是一种独立的病症,又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潜在危险因素。相对于肥胖病本身,它属于“已病”范畴,而相对于与肥胖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言,又属于“未病”范畴,因此预防和控制肥胖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临床上,秦教授也在不断地调整他的治疗思路,提出“从脾论治”代谢性疾病的学术思想,在治疗单纯性肥胖时提出渗水利湿,化痰消浊,以消为补而达健脾益气而降脂的目的;在治疗糖尿病时提出降糖必降脂的观点;在所有代谢性疾病的治疗中以降脂为先、对症治疗为辅等学术观点,临床上治疗单纯性肥胖、痛风、脂肪肝、糖尿病等,屡获奇效,其中以中心型肥胖症疗效显著。

  六、治肾防衰善用食疗

  衰老既是一种病理变化,又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生理过程。其中,肾中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和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因此,肾中精气是决定人的生、长、壮、老生命过程的主要条件,主宰着人的寿命和生命质量。老年病的特点是多脏虚损,而肾衰是致病之本。在此基础上,多因邪侵,出现因虚致实、虚实夹杂的一系列病理表现。因此,秦教授认为补肾精、益肾气是祛病延年的基本法则。把补肾精与调养五脏相兼顾,能增强治疗效果,辨证要准,立法要稳,审因论补,扶正固本,慎施戕伐。并且要注重养生,通过机体调摄,动静结合,适度饮食,慎因寒暑,补肾益精来延缓衰老。

  秦教授认为,不同的食品具有不同的属性,归入不同脏腑经络,这是“药食同源”的缘故。经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因此,中医食疗,不仅对人体有滋补作用,更有治疗作用。

  七、论治杂病推崇督脉

  秦教授在治疗过程中,十分重视奇经八脉的应用,尤其是督脉。督脉主“一身之阳”,为“阳脉之海”。督脉行脊里入于脑髓,足少阴肾经贯穿脊柱,属肾,肾主骨、生髓,故肾经、督脉两者关系密切。秦教授认为,人的四肢活动均为阳气所主,气行则血行,经气所达,脉络所养。秦教授根据督脉的生理功能,结合现代医学理论,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主取督脉,以治四肢疾病”的观点。临床证实,针刺督脉,培补真阳,疏通经气,取督补肾,使上下贯通,阳气通达而使四肢疾病可愈,其疗效确实优于局部取穴。20世纪80年代,秦教授通过临床的不断探索、总结,提出了“主取督脉,以治杂病”之理论,用于治疗外感、高血压、支气管哮喘、慢性泄泻以及过敏性皮肤疾病,拓宽了督脉应用的思路。

  作者介绍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张狮驼


网页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