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专题 >

淮安市一院开展脑深部电刺激植入术(DBS)

2019-02-28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助帕金森患者恢复正常生活!

  世界医疗网(江苏)孙连洲 通讯员/陆雪川报道 由于帕金森病的进展性,到后期患者运动功能逐渐丧失,生活无法自理,给患者自身及家人都带来巨大困扰。日前,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共同开展脑深部电刺激植入术(DBS)治疗帕金森病,患者术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患者金女士,8年前诊断为帕金森病,口服左旋多巴制剂等药物治疗,症状有所缓解。但随着病情进展,症状加重,半年前已经无法下床活动、不能翻身,进食困难。遂来到淮安市一院神经内科就诊,经过治疗后有所改善,但仍无法恢复正常生活。随后,经过详细评估后,行脑深部电刺激植入手术(DBS)。术后一个月患者来院开机调试,症状随即改善,可以正常起身、行走、转身,上肢抖动变得极为轻微,手指抓握功能恢复。接下来半年内,医生们还将根据患者反馈,进一步调电极参数,让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得更好。

   据淮安市一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郑金龙介绍,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早期的首选手段,但药物治疗并不能使患者的症状得到长久缓解,药物疗效较好的阶段(即“蜜月期”)一般只有5年左右,当“蜜月期”过后,药物疗效逐渐下降,不少患者开始出现药物及运动相关并发症,如开关现象、冻结步态、剂末现象以及“异动症”,即服药起效或药效消失后出现手、脚、头、颈等部位不自主的舞蹈样动作。

      这时,如果符合指征可以考虑脑深部电刺激手术(DBS),大部分术后可以明显改善症状。治疗是通过植入大脑中的电极,发放弱电脉冲,刺激脑内控制运动的相关神经核团,抑制引起帕金森病症状的异常脑神经信号,从而消除因帕金森病导致的运动障碍,并减轻服用药物产生的运动症状波动和异动,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恢复自如活动和自理能力。此外,DBS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节刺激参数,也可以随着患者的病情变化不断调整刺激参数。

   对于手术和植入电极得安全性,郑金龙主任表示,该技术在国际上已开展多年,在国内多家医院也都开展了,无论是安全性还是疗效都得到了充分肯定。脑起搏器是一套精致小巧的微电子装置,包括一个神经刺激器、一根电极和一根延伸导线,这些部件均植入体内。植入体内的部件不会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DBS技术比以往的手术方法有其优越性,具有微创、安全、可发展、可逆、可调的、手术不损伤脑组织、不影响今后其他的新的治疗方法等优点。

      同时,郑金龙主任也指出,并非所有患者都可以手术。患者术前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评估,明确诊断为原发性帕金森并且对左旋多巴类药物治疗有效果,经过完整的药物治疗后,症状无法再控制或出现运动障碍合并症,调整药物亦无法改善,同时没有严重认知和精神障碍等,且能在手术中配合,并在术后能按时随访。在手术前,患者还需要完成左旋多巴制剂冲击试验模拟手术效果、神经精神量表的评估、影像学、麻醉、康复科的评估,最终判断DBS手术是否适合。
相关链接
  提起帕金森病,许多人并觉得不陌生,有人会说,不就是手抖么。其实帕金森病并不仅仅是手抖。帕金森病最初出现的症状往往是从单侧手部开始的颤或抖,慢慢会发展到下肢、头部乃至身体其他部位。随着疾病进展,也逐渐会出现肌肉僵硬、起步困难、运动迟缓、步态异常等临床表现,疾病晚期常伴有抑郁、痴呆和吞咽困难等。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预防帕金森呢?

 

值班编辑/九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