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将至,许多人早已按捺不住对远方的向往,期待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然而,旅途中的“小插曲”却可能让兴致大打折扣——晕车、消化不良、晒伤中暑、扭伤、蚊虫叮咬……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隐患,却带来了不小的困扰。为此,小编整理了一份“避坑”指南,助大家能够更从容的享受旅程。
晕车/船:告别“天旋地转”的尴尬
(图片创作/即梦AI)
乘坐交通工具时,头晕、呕吐的晕动症常让人苦不堪言。想缓解不适?不妨试试这些方法:
•出行前一天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乘坐交通工具时,优先选择前排靠窗的位置,把窗户打开通风;
•尽量不要在车/船上阅读或看手机,可选择闭目休息;
•试试在乘坐交通工具之前,嘴里含一片生姜(对生姜过敏的人禁用);
•严重者可以在出行前 30 分钟服用晕车药。
消化不良:美食与健康如何兼得?
(图片创作/即梦AI)
到达一个城市旅游时,当地的美食品尝是必不可少的,但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消化不良,症状表现为稍微吃多一点就觉得肚子胀,还伴随着胃痛、烧心、打嗝,甚至恶心、想吐等,若不幸中标,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自带瓶装水和运动饮料,干净卫生又放心,还能在不时之需补充电解质;
•量力而行,不要暴饮暴食,少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及时就医,遵循医生建议,选择适当的止泻药物。
晒伤+中暑:高温下的“双面夹击”
五一期间,多地气温飙升,以上海为例,温度已高达36°。因此,防晒与防暑缺一不可。
1.防晒指南:
如果是选择去海边,或者是一些没有树林遮阴的地方,建议做好双重准备,物理防晒+防晒霜,全面防护紫外线。但如果没有做好防晒,皮肤被晒伤时,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如果是轻微晒伤,那么首先就是要及时到室内没有光的地方躲避,其次是降温镇静,通过吹风扇、吹空调、局部冷敷等对晒伤的地方降温处理,另外,晒伤的部位需避免摩擦和其它损伤;
•如果是晒伤中期,表现为红肿疼痛,那么要舒缓补水,根据耐受情况可在局部涂抹具有修复功能的润肤剂等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如果是严重晒伤,表现为如皮肤上出现大面积水疱、发热、畏寒、乏力、呕吐甚至心悸等,那么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2.中暑指南:
中暑通常表现为头晕、恶心、胸闷、乏力。因此,在出行时应避免在高温时段长时间户外活动。若不幸中暑,以下步骤供参考:
•第一步:立即将中暑者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并使其平卧。同时,解开其的衣领、腰带。
•第二步:用湿毛巾擦拭中暑者的面部和全身,尤其是分布有大血管的部位,如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还可以加置冰袋。此后,将中暑者安置在空调房间内,温度保持23℃左右。
•第三步:少量多次给中暑者补充淡盐水或含盐的清凉饮料。需注意的是,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这样会引发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
•第四步: 若中暑者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等穴位,使其苏醒;若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
•第五步: 严重者应立即送院诊治。
扭伤:登山徒步的“隐形杀手”
(图片创作/即梦AI)
有的人会在假期选择去爬山登高,但需注意的是,爬山前要做好热身准备,避免受伤。若在途中扭伤,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立即停止走动,患肢抬高至心脏位置以上,为的是加速血液和淋巴液回流。
•用冰袋或冷毛巾冰敷,减轻关节踝关节肿胀,一般单次冰敷20钟左右,两次之间至少间隔2小时。
•严重者应立即到医院就诊,不要随意进行自我诊断,以免延误治疗。
蚊虫叮咬:小伤口大麻烦
(图片创作/即梦AI)
出行在外时,裸露在外的皮肤难免会被蚊虫叮咬,越挠越痒的感觉,让人烦不胜烦,影响心情。因此,建议在出行时穿长袖和长裤,避免在蚊虫较多的地方停留,带好驱蚊剂、花露水等止痒物品。若不慎被咬,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若被叮咬引起单个或少量丘疹,可选家用日化类止痒产品,如清凉油、风油精、花露水等;
•若丘疹数量不多,但是瘙痒明显,普通日化类止痒产品没有效果,可根据情况尝试医用产品,比如薄荷酊、炉甘石洗剂、止痒酊等;
•若有大量皮疹,瘙痒明显,或者合并其他症状,需立即到医院皮肤科就诊,有效避免风险发生。
(图片创作/即梦AI)
旅行的意义,在于邂逅未知的美好,而非与意外“狭路相逢”。掌握这份“避坑”指南,既能从容应对晕车、晒伤、蚊虫叮咬等小状况,也能在突发中暑、扭伤时冷静自救。愿每一位旅人都能以健康为舟,以安全为帆,在五一假期里乘风破浪,收获属于自己的风景与故事。毕竟,最好的旅程,是平安抵达,亦是满载而归。
本文撰稿/谢曼丽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谢曼丽
有任何意见、建议、投稿,欢迎 发送到邮件sjyl19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