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对人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充足的睡眠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能保护大脑,巩固记忆,稳定情绪,提高智力;能增强抗病免疫功能,延缓衰老。相反,长期的睡眠障碍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皮质的功能减退,记忆力、注意力和反应性下降,还会诱发各种疾病。
老年人的睡眠障碍因素
研究表明,我国约有一半以上的老年人饱受失眠的困扰,老年人睡眠障碍和以下因素有关:
1.生理方面:老年人大脑功能减退,新陈代谢缓慢,松果腺分泌的诱导睡眠的褪黑素减少,导致睡眠时间缩短和睡眠质量下降。
2.心理方面:
•部分老年人对退休后家庭、社会环境的改变及自身地位的变化感到不适应,出现较大的心理落差;
•对身体因增龄而出现的变化产生过度联想,引起不必要的恐慌而影响睡眠。
3.疾病因素:老年人容易罹患多种基础疾病和发生慢性疼痛等症状,也容易由疾病而产生心理的压力,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睡眠质量。
4.环境因素:老年人适应能力差,气温、气候的改变,噪音、光线的影响等,都容易影响老年人的睡眠。
老年人的睡眠障碍表现
1.入睡困难:上床后半小时甚至一个小时都无法正常入睡。越想睡反而越清醒,越睡不着就越焦虑,对失眠产生恐惧感,由此进入恶性循环。
2.睡眠中断:老年人通常睡眠较浅,常会从睡梦中醒来,稍有响动就被吵醒,或因噩梦而惊醒。如此一夜数次,难以进入深度睡眠状态。
3.连续做梦:有些老年人一晚上可连续做梦,醒来后却不记得梦到什么,或者对梦的内容仅有片段记忆,而人却感到特别疲倦。
4.睡眠紊乱:正常情况下的生活习惯是白天活动晚上睡觉,但有些老年人会打乱原有的睡眠节律,导致昼夜颠倒。
8点助力老年人提升睡眠质量
老年人要保证睡眠时间,提升睡眠质量,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卧室要清洁卫生,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
•保证空气流通,室内安静;
•睡前30分钟最好调暗灯光,使光线幽暗柔和,以营造适合睡眠的氛围。
2.远离电子屏幕:临睡前不要观看荧屏亮度高的各类电子产品,如手机、iPad等。
3.舒适的床铺:枕头高度适宜,根据季节和个人习惯选择薄厚和材质合适的被褥品种。
4.排解心理压力:较大的情绪波动,会影响睡眠质量,可通过与家人交流、参加社交活动等方式来放松心情,减少焦虑和不安,保持内心平静,这样更容易进入睡眠状态。
5.减少生理上的不适:老年人如果身体有病痛,要及时吃药缓解,也可适度按摩让身体放松,有助于睡眠。
6.合适的饮食:
•睡觉前不能吃得太饱,饮食要清淡,避免进食难以消化、刺激性或兴奋性的食物;
•晚饭以后不要喝太多的水,不喝浓茶和咖啡等刺激性饮品。
7.规律作息:
•白天午睡时间尽量控制在30分钟内,不宜过长。
•临睡前排空大小便,还可以用热水泡脚,用温水沐浴等,放松身心,有利于入睡。
8.合理的晚间照明:起夜时要保证适当的照明,既不能因光线过于强烈刺激而影响再次入睡,也要注意不能因光线过暗致使老年人看不清而发生摔倒。
(本文摘编《上海市八好健康老人手册》,名誉主编:胡锦华,执行主编:王文健)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谢曼丽
文中图片均获版权方授权
有任何意见、建议、投稿,欢迎 发送到邮件sjyl19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