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爱耳日提醒:你家小可爱听力受损了吗?

2022-03-02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耳朵是宝宝与外部连接的桥梁,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它。

  3月3日是第23个全国“爱耳日”,今年全国爱耳日的主题是“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在日常生活中,因各种疾病引起的儿童听力损伤较为常见,有的孩子常反映听不清、耳鸣、耳部不适等,部分也可能无明显不适。很多疾病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孩子听力进一步下降。儿童听力问题分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而后天的因素里,可能就包含着我们的一些小习惯,有直接损害儿童的听力的行为和间接性损害儿童听力的行为。

  直接损害儿童的听力的行为

  当声音超过60分贝就属于有害噪音了,宝宝长期处于这种环境,对听力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下面这些声音,在生活中已经超出宝宝的听力范围。

  1、家长大音量播放手机或电视。

  2、房屋装修或工地施工的声音。

  3、声音大的玩具,比如尖叫鸡,玩具电话等。

  4、位于商场或广场舞音响声音过大的场所。

  间接性损害儿童听力的行为

  1、躺着喂奶。这种情况下,乳汁可能会由咽鼓管流入宝宝的耳朵,增加中耳炎的风险。

  2、接触二手烟。二手烟里的有害物质会刺激儿童的中耳黏膜,造成中耳内积液,影响听力。

  3、给宝宝掏耳朵。宝宝的耳屎一般可以通过说话、咀嚼自行排出,无需特意处理,堵塞的情况下可以交由医生处理。

  4、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未合理使用抗生素导致耳聋的儿童比例多达30多万。常见的抗生素有: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等,都属于耳毒性药物,其中新霉素毒性最大。

  5、外力的影响。如果头部遭受到了撞击,那么很有可能会伤害听觉中枢,导致听力下降甚至致聋。

  宝宝听力受损的表现有哪些?

  除了正规的筛查,儿童的听力发展有着自己的规律,如果不同年龄出现以下情况,可能是听力受损的表现。3个月以下,听到巨响没有反应;3-6个月,有声音时,不会去寻找声源;9-12个月,无法根据指示去做事情;12-15个月,不会叫“爸爸”“妈妈”等身边人;15-18个月,对你的呼唤无动于衷;18-24个月,不能说两句及以上的儿歌;24个月后:明显的语言障碍或者反应迟钝,对外界的声音没有反应。

  每个儿童的发展规律都是不同的,但是如果家长发现这类问题,应及时去确认,让孩子更早得到治疗。

  如何预防宝宝听力问题?

  做好预防可以减少约60%的听力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各位家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保护儿童听力。

  1、做好新生儿听力筛查。宝宝出生三天后,就需要做耳部发射初筛。没通过的情况下,在42天的时候进行双耳复筛查。还未通过的情况下,则需要在3个月以内,转到听力诊断中心了。

  2、定期做好筛查。儿童听力筛查的重要年龄为6、12、24和36月龄,家长应及时带孩子排查。

  3、采取正确的喂奶方式。不要随意掏耳朵,以免引发中耳炎。

  4、避免高分贝音量对宝宝刺激。不带宝宝去电影院、ktv等场所。

  5、谨慎用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6、保护好宝宝的耳朵和脑袋,不要拍打脸部两侧。

  本文撰稿/徐成梅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七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