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贫血是何种原因引起的?贫血一定要补血吗?

2021-12-14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其中以血红细胞最为重要,成年男性低于120克/升,成年女性低于110克/升,一般可认为贫血。

  贫血就是指血液中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其中以血红细胞最为重要,成年男性低于120克/升,成年女性低于110克/升,一般可认为贫血。

  贫血是许多疾病的重要临床表现,并不是一种独立疾病。引起贫血的原因颇为复杂,一旦发现贫血,必须查明其发生原因。目前已知各种常见的原因有营养、感染、肿瘤、药物、免疫性疾病、肾脏病、胃肠道以及内分泌遗传性疾病等。

  其中血液生成的障碍是主要原因。血液的主要生成主要器官在骨髓,可以说骨髓是制造细胞的“工作”。主要在两大方面的因素影响血液的生成,一是造血原料的不足,包括铁、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就引起营养性贫血,其中又以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多见于婴幼儿和生育期妇女。二是造血功能障碍,比如工厂内的机器发生障碍,有再多的原料,也生产不出“产品”。典型的例子就是再生障碍性贫血。

  贫血一定要补血吗

  贫血治疗一定要有针对性,根据不同病因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收到良好疗效。

  目前存在的普遍看法就是缺了就补,贫血了就补充造成血物质。这种看法有合理的一面,也有。其合理的一面是由于铁、叶酸、维生素B12等缺乏造成的贫血,可通过补充造血物质治疗贫血。不合理的一面是,贫血原因很多,其他原因造成的贫血就不适合补充铁、叶酸、维生素B12这些造血物质,如果补充多会产生副作用。

  从目前市场上的补血产品来说,主要分三大类:第一类是补充制造血红蛋白所需要的原料,如铁、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物质;第二类是传统的中草药成分,中药多来源于植物,其成分或多或少含有铁剂或其他造血物质;第三类是基因工程的药物,如促红细胞生长素,目前用于临床,是一种加快造血功能的强壮剂。

  厂家大多从造血物质缺乏角度来制造制剂,缺什么就补什么,这就是所谓的“补血”。另一些用于刺激造血功能的物质,如雄性激素和促红细胞生长素,就不是“补血”那么简单。

  贫血后,怎样合理选择“补血”产品

  许多保健品以中药为主,再加上铁,2价铁可以被人体吸收,3价铁,胃就不吸收,硫酸亚铁到了胃里面容易吸收,3价铁是没有作用的,大多数保健品以中药为主。当归、黄芪等补气补血的,适当地加点铁剂,如果是缺铁性贫血还有效,如果是缺乏B12、叶酸的巨幼细胞贫血,那就没用,反而会造成铁过剩, 因为铁的吸收有一定的限制。如果铁吸收过多的话,会跑到内脏器官,造成血色病,反而对身体有害处,脸色变青铜色,肝脏里会有含铁血黄色,铁也不是越多越好,也是要适当的,在临床上缺铁性贫血的病人补铁是采用速立菲02,大概一个星期后,看网质红细胞上升,两周后网质红细胞到达高峰,血红蛋白上扬,大概一个月左右网质细胞下降,如果没有其它原因,两个月以后,血红蛋白会正常,血色素正常了,还要看血常规,细胞的大小有没有恢复正常,血红蛋白的量有没有正常,如果贫血纠正了,我们还会要求患者吃维持量,要服用3~6个月,临床往往用血清铁蛋白来观察,过早断了铁剂补充的话,血色素会再次下降。有些病人口服铁剂效果不是最好,如患有慢性腹泻影响铁剂吸收的,妊娠后期的妇女贫血严重,可以用注射铁剂。

  如何摆脱贫血的困扰

  假如出现贫血症状,如头晕、乏力,饮食消化不良,多梦,面色苍白,失眠等等。一定要先去看医院检查,不可自行服补血产品,以免花钱不识字。一般是看血液科医生,第一看有没有贫血,第二看贫血到了何种程度,第三清查清贫血原因。

  首先是抽血查血常规,现在的血常规提供的信息特别多,像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要看血红蛋白是否成比例,看红细胞的大小,铁缺乏引起的就是小细胞低血素性,如果是叶酸和维生素B12引起的,表现出血红细胞的减少,血红细胞是巨大的。

  通过血常规还不能明确诊断的话,可以进行骨髓穿刺检查,看看骨髓细胞的增生程度,各期发生的比例,还可以抽外周血做血液生化检查,看看铁蛋白和叶酸及维生素B12的含量。一般做外周血常规、骨髓穿刺和血液生化就可以明确诊断了。

  查明病因后,针对贫血的原因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缺铁性贫血的治疗主要是消除病因,如驱除钩虫、搞好妇幼保健、对婴幼儿、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增加营养。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治疗主要是补充维生素B12和叶酸。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主要是除去病因,严重者给予输血,使用抗菌消炎药预防及控制感染,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雄性激素可刺激骨髓造血功能。

  除此之外,改变饮食结构,荤素搭配均衡。尽管贫血的病因不同,但合理的饮食在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践表明,有相当一部分贫血病人通过调整饮食结构,首先应考虑给予高蛋白饮食。这可以通过食用动物的瘦肉以及肝、肾等内脏,来获得优质蛋白的补充。其次,应尽量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因为脂肪可抑制人体的造血功能,高脂肪食物还可导致腹泻、消化不良、肥胖病等疾患;摄入丰富的维生素,对贫血病人来说,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维生素C和叶酸等是至关重要的。维生素B1的补充,可以通过粮食特别是粗杂粮食物获得;维生素B12和叶酸,主要来源于动物内脏等食物;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则是各种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补充微量元素,食用含铁丰富的食物,几乎成了贫血病人的常识。值得注意的是,适量补充微量元素铜对纠正贫血也相当重要,不过人体对铜的生理需要量甚微,通过日常饮食即可满足。

  本文作者/晓    惠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七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