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国名医 >

吴坚教授:以医者之心,筑糖尿病防治之绿林

2025-01-21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吴坚教授是糖尿病领域专家,近三十年深耕内分泌代谢病,创立了医院的内分泌代谢病科。她的团队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取得佳绩。面对严峻形势,她呼吁健康生活,提出饮食运动建议,并通过科普提高大众认知,为糖友们筑起 守护绿林 。
  岁月悠悠,光阴似箭,浩瀚的时光足以将一株稚嫩的小草培育成枝繁叶茂、亭亭如盖的参天大树,它屹立在那里,慷慨地为过往行人提供一方凉爽的庇护,抵御炎炎夏日的酷热。
  在糖尿病患者的世界里,吴坚教授便是这样一位宛如绿荫蔽日的智者大树,她以深厚的学识与无私的关怀,为众多糖友撑起了一片希望的天空,让他们在病痛之旅中找到了慰藉与指引,仿佛置身于舒适宜人的林荫之下,得以喘息与重生。
  岁月如歌,医者之路坚定前行
  在众人眼中,学医之路荆棘密布,甚至有“劝人学医,天打雷劈”之言流传,然而,却有一人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她以无畏之心,秉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走进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那座古老而历史悠久的2号楼,我有幸与她相遇。她面带微笑,轻声细语地向我诉说着她的故事,那故事如同一本尘封的古籍,在我眼前缓缓展开,诱使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一页页翻阅。
  “高中时期,亲眼目睹亲朋好友患病时就医的诸多不便,那时,我心中便燃起了学医的激情,愿做生命的守护者,加上当时学医需选修数理化和生物,而我高中化学和生物成绩优异,因此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我毫不犹豫地将所有志愿都投向了医学院或医科大学。”吴坚教授娓娓道来。
  1990年,吴坚于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后,被分配至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从事临床工作,开启了职业生涯的崭新篇章。
  然而,吴坚并未就此满足,她学医的脚步从未停歇。经过充分准备,1998年,她成功考取海军军医大学内分泌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国之名医内分泌代谢病专家邹大进教授。此后,她更有幸远赴美国Joslin糖尿病中心学习深造。
  研究生毕业后,吴坚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科工作,2002年,她创立了内分泌代谢病科,后续成功考取了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在职博士。在临床实践中,她敏锐地发现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治疗方面独具优势,于是毅然选择了这一研究方向。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但对吴坚教授而言,时间的河流仿佛缓缓流淌。如今,她已在内分泌代谢病领域深耕细作近三十载,凭借卓越的才能和不懈的努力,她开创并发展壮大了医院内分泌代谢病专科,2021年年底,她与团队携手成立了国家标准化代谢疾病管理中心(MMC)分中心,目前和虹口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建设的MMC1+X模式已初步形成。此外,科室还积极与行业内骨干团队联合构建虹口区糖尿病预防与诊治工作机制和服务体系,进行区域内的慢病规范化管理,将优质服务送到老百姓家门口,提升了社区医护人员的专科诊治水平和技能操作能力。在此期间,她还荣获上海虹口区三八红旗手称号,以及上海中医药大学优秀科主任银奖和“三育人”先进个人殊荣,书写了职业生涯的辉煌篇章。

(吴坚教授受访视频)
  研发不止,糖尿病治疗屡创佳绩
  作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的开拓者,吴坚教授率领其优秀的医护团队,实现了科室从无到有、由弱变强、逐步成长壮大并具有鲜明特色的发展蜕变,形成了以中西医结合、内服外治一体化诊治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内分泌代谢疾病独树一帜的学科优势,并填补了医院及虹口区的多项诊疗空白!
  针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降糖治疗及管理,科室使用了3C强化的方法。所谓3C,第一个C是科室在2007年始开启的CSII(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俗称人工胰腺,它可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的模式,从而达到更好的降低和控制血糖的作用;第二个C是指2008年引入的CGMS(持续性血糖监测技术),通过CGMS,可以实时监测血糖的变化和波动情况,达到预警的作用;第三个C是CareLink,一款糖尿病管理软件,提供综合分析和管理工具。通过3C,它能够整合来自CGM和胰岛素泵的数据,帮助医生制定及调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指导患者的生活方式;并且利用信息化技术,将院内住院患者血糖监测数据及胰岛素输注信息实时呈现在血糖管理工作站,实现院内会诊中心化管理和监测。
  科室还拥有中医治疗糖尿病及其周围神经、肾脏、血管病变等慢性并发症方面的优势,医护团队研制的独具特色的参芪系列协定方是在总结祖国医学“从脾论治”消渴及其变证的理论基础上结合“生脉散”、“七味白术散”和“黄芪桂枝五物汤”等经典名方,以及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加减化裁而成,经过多年的临床应用证实在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进展方面取得了良好疗效,也有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支撑。
  在难治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方面,科室采用了针药联合的方法,疗效显著,患者遍及长三角等地区共18个城市。针灸起到舒筋活血通络、缓解疼痛、调节气血的作用,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的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不适症状,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和神经功能,同时结合中药内服、足浴、耳穴、中医定向透药等综合治疗方法,增强疗效,减少药物副作用。
  另外,科室一直秉持中西医结合之理念。相比单一治疗方式,中西医结合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它能够实现多靶点、多环节干预,协同增效,减少西药副作用,提高患者依从性;同时,中医药还能够针对患者的不同症状和体征、体质差异进行个体化治疗,全面改善患者的病情,调整机体整体状态。
  形势严峻,吴坚教授呼吁健康生活
  2024年12月,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宁光院士团队发布的《中国糖尿病(第一部分):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研究报告中指出,糖尿病作为一种全球性的健康挑战,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在2021年已达5.29亿,预计2050年将影响13.1亿人口。中国是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超过1.18亿人患有糖尿病,占全球糖尿病患者的约22%。从1980年的不到1%,到2018年中国18岁及以上成人患病率飙升至12.4%,且治疗率、知晓率、控制率仅在30%-50%左右。
  针对这一严峻形势,吴坚教授对广大糖友建议:
  首先,要认识到健康生活的重要性。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久坐、吸烟、饮酒、熬夜、快餐饮食等,都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我们应该倡导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从饮食、运动等多方面入手控制病情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在饮食方面,要控制总量,进餐应定时定量。根据生活和工作状态、理想体重计算每天摄入总热量,合理安排饮食结构。建议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45%左右,选择低升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可适当增加非淀粉类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膳食纤维,减少精加工谷类的摄入,限制高糖食物如蛋糕等的摄入;脂肪摄入量应控制在20%-30%,限制含有反式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及胆固醇的摄入;蛋白质摄入量建议控制在15%-20%,对于肾脏有慢性并发症的患者,要控制总蛋白摄入,提倡优质蛋白。同时,要戒烟戒酒限盐,不要熬夜,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
  在运动方面,建议进行有氧运动,如每周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结合自己身体的情况,可以进行2-3次的抗阻运动,锻炼局部肌肉。但运动时要注意血糖水平,避免低血糖发生,必要时可携带糖果、饼干等预防。
  “辞岁迎春,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对于糖友来说,聚餐应酬在所难免。在此我要提醒大家,饮食要有所克制,不能无限制地吃。可以遵医嘱,在参加宴请时适当增加降糖药物,同时要监测血糖,及时了解身体状况。另外,避免空腹饮酒,因为酒精在短期内会降低血糖,不吃主食容易发生低血糖,其危害非常大。”吴坚教授强调道。
  科普先行,共筑糖尿病防治绿林
  一草萌生终成树,百树汇聚成茂林,枝繁叶茂映日辉,树影婆娑舞轻风。吴坚教授团队通过糖友沙龙活动、微信公众号推文、媒体宣传、大型义诊等方式进行医学科普,旨在提升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赢得家庭成员的理解和支持,提高大众对糖尿病的认知度,倡导健康的生活理念。
  吴坚教授及其团队为糖友们筑起了一片“守护绿林”,在这片绿林中,他们守护着每一份希望,与糖友们携手并肩,共抗疾病;用医者之心,书写着糖尿病防治的壮丽篇章。
  专家简介:
  吴坚
  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主任,虹口区糖尿病规范诊治中心负责人。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内分泌学分会及专科专病建设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内分泌代谢病专委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会常委,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学会副主委、瘿病分会常委,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代谢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专委会常委 ,上海市医学会内分泌专科分会委员,上海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病科医师分会委员。
  擅长中西医结合防治缓解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甲状腺疾病、肥胖症、代谢综合征、脂肪肝、痛风、骨质疏松、继发性高血压等内分泌代谢疾病。主编及参编专著14部,主持科研课题及项目26项,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近90篇。
  曾在美国Joslin糖尿病中心学习。上海虹口区三八红旗手,上海中医药大学优秀科主任银奖及“三育人”先进个人,上海市住院医师规培优秀带教老师。
  特需门诊:周二上午;
  专家门诊:周三下午、周四上午。
本文作者/谢曼丽
摄影摄像/顾潘庆
美术设计/刘丹红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谢曼丽
文中图片均获版权方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