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医疗网(上海)特邀通讯员华忠义报道 在上海国际医学中心的中医诊室内,副主任中医师肖丹手持一枚刃针,正在为一名中风偏瘫患者施治。当刃针入穴的瞬间,患者原本僵硬的右臂竟微微颤动。“这是筋膜下休眠的神经被激活的信号。”肖丹解释道。这枚看似寻常又不显眼的刃针,实则是肖丹独创的“扁弧刃针”,其刃口圆弧的设计暗藏玄机,既承袭了毫针“得气”之奥妙,又兼具针刀“松解”之力道,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脊柱相关病症等领域屡建奇功。
刃针贯中西:古老智慧的现代诠释
肖丹医生,创新性地将现代生物力学与神经科学融入传统针法。“刃针医学的核心在于重构人体力电平衡。”她指着诊室内的脊柱模型阐释:当胸椎错位牵拉交感神经时,就像高速公路出现塌方,心脏的指令传递就会受阻。而刃针手法通过松解胸椎周围的高张力软组织,相当于清除路障,让神经电流恢复畅通。
这种理论在45岁的心脏病患者武先生身上得到验证。武先生常年熬夜酗酒、作息不规律、情绪易波动等,导致心慌胸闷气短,心肌供血不足,心率不齐,并交替发作早搏、房颤,曾经手术治疗结合药物治疗虽得到好转,但不适症状依旧存在,仍然有早搏、胸闷气短、不能平卧睡觉,24小时动态心电图异常等症状。经刃针手法数次治疗后,不适症状逐渐消除。“这不是简单的症状缓解,而是通过恢复神经传导,让心脏重获自我调节能力。”肖丹强调说道。
肖氏刃针手法一是能改善心脏微循环;二是能疏通经络不通堵塞点,达到排淤目的。即通过针刺相关穴位,改善心脏微循环障碍,逐渐将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恢复正常,血流畅通,恢复心脏的动态平衡。通过针刺,疏通经络不通堵塞点,疏通心经、心包经,从而达到活血行气,排除淤血的目的。
筋膜革命:唤醒沉睡的修复潜能
现代医学发现,人体筋膜网络中潜藏着大量未分化干细胞。肖氏刃针的独到之处,就在于通过特殊手法激发这些“修复种子”。52岁的吴女士顽固性咳嗽一年,常规检查未见异常,刃针手法三次“耕田式”疏解后,伴随咳嗽的漏尿症状竟同步消失。“针尖触发的生物电信号,既松解了支气管痉挛,又修复了盆底肌功能。”这种整体调节效应,印证了《黄帝内经》所谓的“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的全局观。
而肖氏刃针手法旨在宣肺止咳,调理气机,扶正祛邪。运用刃针,直接刺激背俞穴和机体病变在体表的阳性反应点,通过针刺疏通经络淤堵点,改善气血运行;刺激局部组织蛋白分解,增加末梢神经介质产生血管神经活性物质,通过神经传导影响相关内脏器官,从而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改善通气,抑制气道高反应而达到治疗目的。同时,针刺激活人体筋膜上未分化的干细胞自行分化修复病变部位,提高人体自愈力,平衡免疫力。
更令人称奇的是“老肉翻新”理论。48岁的白领袁女士患颈椎病15年,术后仍饱受疼痛折磨,由于生活习惯,导致了严重的颈椎病、富贵包,颈部肌肉僵硬、常年疼痛、转头不灵活、头晕、后脑勺疼痛、失眠、眼晴干涩、手麻,拍片有颈曲病变、骨质增生、关节紊乱,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然接受刃针治疗10余次后,袁女士的所有不适症状都逐渐消失了。这是因为肖氏刃针手法可将富贵包内的纤维化组织逐步松解的缘故。“就像板结的土地重新变得松软,新鲜气血得以灌注。”
治未病之道:每周一次的“身体耕耘”
在肖丹看来,现代人亚健康问题多源于“经络淤堵”。堵在哪里,病在哪里。她推崇《黄帝内经》“上工治未病”的理念,独创“七日周期调理法”:每周一次刃针手法治疗,如同定期翻耕土地,及时清除新生淤堵。白领张先生坚持调理半年后,体检报告显示血流变指标明显改善,常年冰凉的四肢恢复温热。“这不是治病,而是在疾病形成前拆解隐患。”肖丹解释道。
而这种预防理念在“颈心综合征”治疗中尤为突出。当患者出现心绞痛症状却查不出心脏病变时,肖丹总会检查颈椎和上位胸椎。曾有患者经过刃针手法松解斜角肌后,心电图ST段改变即刻缓解。“很多内科病实为脊柱问题的‘远程报警’,而早期及时干预就能避免器质性病变。”肖丹说。
跨界融合:传统技艺的科学突围
作为上海国际医学中心特聘专家和无锡市体育科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无锡市体育运动学校特约高级讲师、无锡市总工会特约讲师,肖丹将运动医学融入刃针体系。针对运动员常见的筋膜粘连,她开发出“毫秒松解术”,进针出针仅需1秒,却能精准解除深部挛缩。田径队员小李股直肌陈旧性损伤,传统理疗收效甚微,刃针三次治疗便恢复柔韧性,百米成绩提升0.3秒。“这验证了‘筋柔则骨正’的古训,肌肉张力平衡才是运动表现的基础。”。
守正创新:让世界看见中医智慧
41岁患者韩先生脑出血术后右侧偏瘫,肌肉萎缩,说话不利索等。肖丹在头皮运动区采用刃针手法后,并配合肢体阳明经排刺,月余治疗使患者重获行走能力。数次治疗后,身体状态运动功能和语言功能逐渐恢复。“这不是创造奇迹,而是激活了人体固有的自愈程序。”其原理就是,一是激活,二是疏通和排淤。
图片提供/华忠义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谢曼丽
文中图片均获版权方授权
有任何意见、建议、投稿,欢迎 发送到邮件sjyl19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