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防病治病 >

寒潮将二度来袭,中老年人如何避免心肌梗死?

2021-01-08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寒潮“2.0”要来了!这次比跨年大寒潮更猛,据上海气象局消息,预计此次强冷空气带来的降温幅度、最大阵风和降水量虽不及2020年12月29日-31日寒潮,但最低气温与之相当,郊区甚至更低,威力不容小觑。

  许多地区提醒市民注意水管防寒,以免热胀冷缩,水管发生爆裂。而医生也提醒大众,尤其是中老年人,请继续关爱血管,因为气温骤降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有两个规律

  心肌梗死是一种急性发作的严重冠心病,多是由于心脏的血管阻塞,而导致心脏的血液跟不上供应。人群研究数据显示,我国冬季心血管病患者死亡人数比夏天高 41%。季节变化导致脑血栓、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增多,猝死的几率也大大提高。每年冬季气温骤降的时候,特别是气温下降超过10℃,医院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就会大幅度增加。这其中大部分为重症病人,表现为起病突然,病情急且重,心梗塞面积大。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有两个很明显的规律,一个是冬天高发,另一个规律是早晨到中午的发病率会明显增高,有数据显示,70%-80%的心血管疾病都发生在早晨6至10点。其中,最危险的时间,就是刚刚睡醒的那一瞬间。

  这是什么原因呢?专家解释说,当外界气温骤降时,在寒冷的刺激下,人体的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多,血压增高,心率持续加快,心肌耗氧增加。低温可引起体表小血管痉挛收缩,增加心脏负担,同时增加血液黏稠度,导致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寒冷还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使冠脉斑块脱落,堵塞血管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冠心病患者在冠状动脉存在粥样硬化斑块伴管腔狭窄或者冠状动脉痉挛的基础上,造成心肌氧供和氧耗平衡失调,心肌严重缺血、缺氧,严重者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引起猝死。

  在寒冷的季节,人们易患感冒和支气管炎,而这也会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人们活动减少,偶有活动就会出汗散热,如果不能及时补充水分,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缓慢,也容易发生心绞痛和心梗。

  如果冬季早晨一睡醒就匆匆起床穿衣服,身体会从长时间的休息状态突然进入到活跃状态,心跳频率会加快,加上寒冷的刺激,让血管收缩和凝血的物质增加,就容易出现血栓,进而诱发心肌梗死。

  对于一些中老年人,在气温发生变化时身体来不及调整,当血管发生强烈痉挛时,血流速度加快,血管就会破裂出血。尤其是本身就有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

  心肌“渐冻”可防,做到这些可避免心梗

  如果说年轻人发生心梗就像前不久的寒潮“速冻”,心血管来不及建立侧支循环,替代堵塞的心血管,中老年人发生心梗就像现在的寒潮“渐冻”,在心血管堵塞到心梗发病这段时间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来预防最坏的结果。

  坚持遵医嘱服用药物

  大多数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需长期坚持服用药物。特别是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正常后,仍要坚持服用药物,突然停用药物会导致停药综合征,使病情恶化。同时还要监测血压,定期复诊,医生会根据病人的情况,予以调整药物。

  注意保暖

  老年人冬季晨间尤应注意防寒保暖,不建议有心血管病史的中老年人晨起锻炼。注意保暖的同时,还要积极预防感冒,因为感染是心衰常见的诱发因素。

  调整饮食结构

  冠心病患者在寒冷季节要多喝开水,多吃一些容易消化和富含营养的清淡食物。不易进食难以消化的高脂肪食物,它们会使血液较多地流向胃肠,使心肌供血不足。

  保持大便通畅

  排便过于用力会使腹内压力增高,回心血流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容易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应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保持心态平衡,不要情绪过分激动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因情绪波动而引起心绞痛和血压升高。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

  早晨起床要慢

  早晨醒来第一件事不要着急起身下床,而是应该在睡醒后多在床上躺一会儿,让身体慢慢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让血液慢慢加速流动。起床后要立即添衣,避免因寒冷刺激到刚睡醒的身体。

  本文作者/程    庸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七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