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防病治病 >

失眠了 如何合理服用安眠药

2023-12-25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人的一生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会在睡眠中度过,睡眠的质量将直接关系到健康和生活的质量。

  世界医疗网 (上海) 特邀通讯员 刘正辉 王娟 报道  人的一生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会在睡眠中度过,睡眠的质量将直接关系到健康和生活的质量。近年来,失眠的发生率在不断攀升,儿童和青少年的睡眠状况也较为堪忧。在日常生活,我们经常会听到诸如这样的提问:“我怎么突然睡不着了?”“我以前睡觉时,打雷都不会醒的,这究竟是怎么了?”“一看医生就会让你服用安眠药,安眠药真的能长期服用吗?一旦服了安眠药就停不掉了,而且还会越服越多,越服人越傻,这该怎么办呢?”下面由南京鼓楼医院医学心理科主任医师杨海龙对有关失眠和如何合理服用安眠等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需要了解的正常睡眠结构

  正常睡眠结构分为快速动眼期(REM)睡眠和非快速动眼期(NREM)睡眠,两者交替进行,每周期90~110分钟。REM与脑功能修复、梦境等相关;NREM是促进生长、消除疲劳以及恢复体力的主要时期。

  什么样的状态才算失眠

  根据WHO建议,失眠是指连续一个月每周至少有3天出现以下症状:

  (1)入睡困难(入睡潜伏期超过30分钟)。

  (2)睡眠维持障碍(夜间觉醒次数大于3次,醒后难以入睡)。

  (3)早醒、总睡眠时间减少(一般少于6.5小时)。

  (4)睡眠质量下降。

  (5)社会活动受损及引起苦恼,包括白天感到疲劳、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关注失眠及担心失眠的后果并由此引起显著的苦恼等。

  失眠的治疗方法包括哪些

  (1)心理治疗。

  (2)药物治疗。

  (3)中医疗法。

  (4)物理治疗。

  失眠的患者应积极寻找引起失眠的诱因

  依据国内外相关指南,优先推荐认知行为治疗,主要包括:

  (1)纠正影响睡眠的不良习惯;

  (2)适当增加对睡眠、情绪等知识的了解;

  (3)不过分夸大失眠对自我的影响;

  (4)不要刻意强制自己入睡;

  (5)冥想与放松训练;

  (6)记录睡眠日记;

  (7)失眠的限制疗法和控制疗法等。

  如何选择失眠的治疗药物

  1.苯二氮卓类药物

  这类药物主要包括艾司唑仑(舒乐安定)、阿普唑仑、地西泮(安定)、氯硝西泮(氯硝安定)等。主要是具有镇静、抗焦虑、肌肉松弛和抗惊厥的作用,对于焦虑性失眠有很好的帮助。但它们在体内存留的时间较长,不良反应也较为明显,容易出现药物依赖、次日产生疲倦现象、因撤药困难而导致停药反跳等问题。老年人长期服用会增加跌倒、骨折以及痴呆等风险。

  2.非苯二氮卓类药物

  这类药物主要包括唑吡坦(思诺思等)、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伊坦宁等)和扎来普隆等。与苯二氮卓类药物相比这类药物在体内代谢周期比较短,很少产生日间疲倦症状,其产生依赖的风险显著降低,不良反应也相对较少,常常适用于短暂性失眠。

  3.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褪黑素参与调节睡眠-觉醒周期,可改善时差变化引起的症状、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和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目前主要是阿戈美拉汀等,具有抗抑郁和改善睡眠的作用,缩短睡眠潜伏期,增加睡眠连续性。目前,有很多患者自购普通褪黑素相关的保健品用以治疗失眠,但并没有一致性结论证明这类保健品具有显著治疗失眠的作用。

  4.抗抑郁药物

  这类药物常常应用于伴有显著焦虑、抑郁的失眠患者的治疗,主要包括:

  (1)三环类抗抑郁药:主要包括多虑平、阿米替林等,由于口干、便秘、心率加快等显著不良反应,常常不推荐首选。

  (2)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主要包括氟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帕罗西汀、氟伏沙明,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对焦虑、抑郁的治疗渐而改善失眠症状。其中,氟伏沙明由于具有升高内源性褪黑素的浓度,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同时具有青少年焦虑、抑郁、强迫等治疗的适应症,常常被优先推荐作为青少年焦虑、抑郁伴有失眠的治疗药物。

  (3)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主要包括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等,主要是通过焦虑、抑郁的治疗而改善失眠。

  (4)其他类型抗抑郁药:主要包括曲唑酮、米氮平等,小剂量具有镇静效应,同时具有一定的抗焦虑、抗抑郁作用,常常被用于催眠药物停药后的失眠反弹以及焦虑、抑郁伴发失眠的治疗。

  杨海龙主任医师强调,偶尔睡不着,并不一定就会被诊断为失眠,失眠本身并不可怕,首先要学会接受失眠的症状;导致失眠持续的并非失眠本身,而是担心失眠引起的焦虑;认知行为治疗是失眠优先推荐的不用服药的治疗方法;失眠是否需要接受药物治疗,并不是由患者决定的,而是由医患经过共同评估商量后决定的;失眠需要使用何种药物,并非根据患者个人喜好而决定的,而是对患者失眠症状进行系统评估后由医患共同决定的;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综合处理好失眠、焦虑、抑郁以及基础疾病等相互关系,规范地接受药物治疗并不会导致药物依赖。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星    炫

  插图来源pixabay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