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防病治病 >

肿瘤患者需要个体化综合治疗

2018-03-07   浏览量:  文章来源: 郭跃武

核心提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为您解答。

  小萌今年25岁,正值花样年华,却不幸被查出患上了直肠癌,且已不属早期,估计手术有困难。医生建议先做术前化疗和放疗,但家属坚信越早手术越好,坚持尽快手术。手术的结果是发现肿瘤已侵犯到盆腔的侧后壁,无法完整切除,只能做姑息性的切除并做了结肠造瘘。术后由于伤口愈合缓慢,辅助化疗的时间也一再延迟。术后2个月,发现肝脏出现了多个转移灶,全身情况也急转直下……

  象小萌这样的情况在临床治疗工作中并不少见,由于病人、家属或是医生的原因,对肿瘤患者在进行初次治疗前未能充分评估其全身情况和肿瘤分期,或者未能取得家属理解,而匆忙进行治疗,其结果可想而知,常常不太理想,甚至一步错,步步错。其实现有的医学证据表明,如果在手术前实施数个疗程的化疗,并配合放射治疗,局部中晚期的直肠癌病人完全有可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因为术前的化放疗可以大量杀灭肿瘤细胞,尽可能地缩小肿瘤体积,并抑制肿瘤细胞向全身的扩散转移,从而使肿瘤分期趋向于早期,即所谓的“降期处理”。经过前期辅助放化疗的患者,肿瘤体积大大缩小,从而有条件实施肿瘤的完整切除,也最大程度地限制了肿瘤的远处转移,达到最佳疗效。

  另一位患者王阿姨的情况就完全不同,她在2年前出现剧烈的背痛,只能长期以特殊姿势卧床。后经医院检查发现是肺癌合并胸椎转移,已到疾病晚期,此时有医生建议赶快抓紧时间化疗,因为治疗肺癌的药物很多,疗效也不错。但王阿姨的丈夫坚持请肿瘤科专家进行综合评估,分析结果是:原发病灶很小,尚未构成威胁,而胸椎转移灶骨质破坏明显,随时有骨折引起高位截瘫的可能,建议先行胸椎内固定治疗。于是王阿姨被送到了介入治疗科,经过穿刺注射“骨水泥”,及时将已被肿瘤细胞破坏得只剩空壳的几节胸椎重新填充加固,让脊柱恢复原有的形态和功能。介入治疗的同时医生还对转移灶取了标本进行病理检查,获得了宝贵的病理诊断,为今后的内科治疗提供更多依据。紧接着放疗科医生对发生癌转移的胸椎进行了外照射放疗,尽量将转移到胸椎的癌细胞杀灭。在完成上述局部治疗后,王阿姨的背痛已完全缓解,支撑全身的脊柱也得到了良好的加固,不用再成天躺在床上,担心什么时候会截瘫,而是挺胸站立起来,像常人一样活动了。顺利解除这颗“定时炸弹”后,肿瘤内科医生开始放心地对她进行全身化疗。6次化疗后,王阿姨的肺癌病灶基本消失,改为口服副作用较小的分子靶向药物维持治疗。转眼2年过去了,王阿姨已完全恢复了以往的活力,每天除了规律的起居生活外,还参加了社区的老年合唱团,丝毫看不出这是一个晚期肺癌的病人。

  以往肿瘤的治疗以单学科为主,缺乏综合治疗理念,且各专科的医生之间没有有效的沟通渠道,往往是用尽该专科手段,一条道走到黑,疾病不能控制或明显恶化才想到转科治疗,疗效可想而知,常常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和临床实践的不断完善,医学专家逐渐认识到恶性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需要多学科参与的综合治疗才能取得最佳疗效。初次治疗前的评估尤其重要,有条件的话,应组织有肿瘤科、外科、放疗科、放射科、病理科和精神科等多学科专家参与的联合会诊,当然这在临床实践中很难做到,这就要求各学科专家具备综合治疗的理念,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对初治病人制定诊疗方案时慎重考虑,全面分析,综合评估,必要时请相关学科会诊,听取其他学科的不同意见和建议。另外,现代医学模式非常重视患者及其家属的感受和意见,综合诊疗方案的拟定同样少不了患者和家属的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最有利于患者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取得最佳疗效。

文/郭跃武(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