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医疗网(上海)徐言报道 2025年10月26日,首都秋高气爽、瓜果飘香。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联合健康界,在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支持下举办的“综瘤砥柱——综合医院肿瘤中心建设优秀案例征集项目”线下终审会在北京顺利进行。上海六院甲状腺和甲状旁腺多科联合临床诊治中心主任樊友本教授团队申报的“不止于协作:甲状腺疾病中心,让MDT从模式走向生态”在全国综合医院肿瘤中心建设案例全国决赛中,再次脱颖而出,斩获典型案例奖(规范诊治与MDT,赛道)。继健康界于10月18日举办的第九季全国医院管理奖,学科能力建设获得的唯一金奖一起,再次彰显上海六院甲状腺与甲状旁腺学科群建设及肿瘤中心建设的艰辛努力和优良成绩。

本次终选案例包含进京展示的50个优秀案例聚焦战略与实施管理、患者管理与服务、规范诊疗与多学科协同、专病能力建设、科研与数智创新五大主题维度。 共选出了其中的20个优秀典型案例。入选的案例具有代表性和借鉴价值,在多学科协作模式构建等方面有较为成功的实践经验,为其他综合医院肿瘤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具体的、可操作的参考范例。

上海六院申报的甲状腺中心建设项目20年来,在市六医院党政班子和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在樊友本教授团队的潜心钻研和持续创新与兄弟科室的大力协作及下,走出了一条六院特色的甲状腺与旁腺多学科协同诊治(MDT)之路。据邓先兆博士介绍,六院开创了全国首个局晚甲状腺癌MDT门诊,包括门诊一站式服务患者的诊治与随访,让患者获益,节约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全国率先,被多家单位效仿。由甲状腺外科牵头,在医务处和门办等协调下,六院打造了两个“尖刀”团队,一是常规的高质量MDT精准诊断团队(含超声科、放射科、病理科、核医学科、内分泌科、检验科等);二是特有的疑难局晚甲癌MDT挽救手术团队(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血管外科、胸心外科、整形外科、骨科、麻醉科ICU、肿瘤科),为患者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不放弃每一个晚期患者”,手术做到“万无一失”。比如疫情期间成功抢救一例颈部巨大甲状腺癌复发溃破出血感染伴有呼吸困难的患者,先后分两期手术,置换血管、气管切开、植皮,每次手术8小时,涉及8个学科。为巨大甲亢伴严重气道狭窄或严重心脏病,请心内科,心外科保驾护航,麻醉顺利插管ICU监护,成功治愈。与肿瘤科、核医学、放疗科、介入科协作,采用新辅助靶免药物降期,便于手术R0切除,术后靶免药物巩固治疗补充碘131、碘125粒子,局部外放疗,进一步提高五年无病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
针对易漏诊误诊的少见甲状旁腺肿瘤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如严重骨质疏松症,反复脆性骨折、反复肾结石手术、非特异的症状(如失眠、乏力、纳差)、甚至没有症状,我们创新性地在国内首先建立了 “6+5+1”MDT模式,由甲状腺外科牵头,整合6个临床科室(内分泌代谢科、骨科、泌尿外科、胸外科、骨质疏松与骨病科、肾内科)和5个辅助科室(超声科、放射科、病理科、核医学科、检验科),负责筛选与精准定性定位诊断,年手术量近200例,治愈率98%,跻身全国前列,从源头上明显提升了诊疗质量。 采用创新的思维方法,据丁政博士介绍,六院甲状腺肿瘤多学科临床中心的体系建设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一个历时近长达二十年、分步实施、逐渐完善的系统工程,从启动阶段、准备阶段、探索阶段、成熟阶段到评估阶段,久久为功,稳扎稳打。其中MDT诊疗历尽1.0-3.0三个阶段的发展,MDT1.0:MDT规模化开展并优化流程,当时被评为医院特色学科;MDT2.0实现 MDT制度化,并牵头或参与制定国内多部专家共识和指南,专门建立一站式服务中心,节约了术前检查时间,遇到异常报告,提前处理会诊,还可以协调床位,全普外科一张床,患者可以线上候诊,对较轻的甲状腺或甲状旁腺可以采用日间手术。MDT3.0:建立我院甲状腺和 甲状旁腺多学科临床诊治中心,建立交大甲状腺疾病诊治中心,并评优,下设32家全国分中心,为全国培养百名甲状腺外科专科医师,形成了强大的协同网络,并让资源共享、技术下沉。建立针对局部晚期甲状腺癌的多学科联合手术团队。
定期举办高质量的国际论坛和国内专题会议,以及继续教育学习班,经常网上直播腔镜、机器人及开放手术,交流经验;主编中英文专著6本,主译4本,发表高质量文章60多篇,其中7篇被2015版国际权威甲状腺癌ATA指南所引用(国内排名第二)。主导、参与多部甲状腺指南与共识的制定,以指南为蓝本进一步规范MDT诊治流程,将我们的模式向全国辐射,开展全国性甲状腺/旁腺疾病MDT协作,引领学科发展。以“严于术前、精于术中、勤于术后”的全生命周期、多学科高效协同、高质量地诊治全国各地求诊转诊的疑难危重罕少甲状腺与甲状旁腺肿瘤。最近总结发表了局晚甲癌全程诊疗七步法,引领全国诊治水平的提升。曾经荣获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荣誉。已构建6个高级培训示范中心,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将为全国综合医院肿瘤中心建设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实践经验,助力提升我国肿瘤防治的整体水平与服务效能。
甲状腺外科病区主任伍波教授介绍,积极谋划,加强业务学习和讨论,做好传帮带,调动各医疗小组积极性。如增加专家门诊和专题门诊次数,巧分错位门诊出诊日期和手术日,减少术前住院日。将术后注意和康复事项在病房墙壁或APP告知,加速康复,缩短术后住院天数。疑难危重病例马上科内讨论和多学科讨论。严控并发症和长期住院病人,以2周为黄色警戒线,4周为红线,对于大手术后稳定后转往分院或当地医院继续住院康复。提高床位使用效率,主管护士动态告知空床和病情变化,各医疗小组所有空床可互借共享。积极加强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科普宣传和义诊,如去年世界甲状腺知识宣传周,组织网上宣传25篇科普,编著《甲状腺疾病一本通》。通过微信和网络积极建立病人术后随访制度,方便全国各地病人的随访和调药。
作为首批国家癌症中心甲状腺癌质控单位之一,一直把精准诊治、提高手术质量、严格质控作为最重要目标。郭伯敏博士介绍,针对甲状腺和旁腺传统颈部开放手术容易留疤毁容,暴露隐私,在保证根治效果和手术安全,和旁腺与神经功能保护的前提下,精益求精,六院甲状腺外科积极推进和规模开展各种微创美容保护隐私个体化术式,包括腔镜辅助、经口、胸乳、经腋窝、锁骨下和机器人,国际上首创经单侧乳晕单孔单通道、经颏下腔镜甲状腺手术、经口甲状腺的颈侧区选择性淋巴结清扫术,最近总结甲状腺癌机器人手术七步法,推动机器人手术的规范化开展和培训。
病理科主任刘志艳教授、核医学科陈立波教授和罗全勇主任、超声影像科胡兵教授和郑元义教授、内分泌科周健教授、肿瘤科沈赞教授等纷纷表示,上海六院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相关学科群在国内领先,无短板,多科协作高效无缝对接,应该可以做的更好。
未来六院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疾病多学科临床诊治中心,将以此获奖为契机,总结经验和不足,学习国内外肿瘤诊治的先进经验,紧密协作,生命和健康至上,以病人为中心,加强技术迭代、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医工交叉研究、转化研究,更好借用AI助力学科发展。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刘丹红
文中图片均获版权方授权


有任何意见、建议、投稿,欢迎 发送到邮件sjyl19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