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搜索 > 儿科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014-09-03   浏览量:  文章来源: 未知

核心提示:【病因和发病机制】 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迄今尚未完全清楚,多数认为是多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1 .早产 由于肠道屏障功能不成熟,胃酸分泌少,胃肠道动力差,消化酶活力低,消化道黏膜通透性高,消化吸收功能差,当喂养不当、感染和肠壁缺血时易导致肠黏膜损伤。此外,肠道免疫功能不成熟,产生分泌 SIgA 能力低下,也有利于细菌侵入肠壁繁殖。 2 .肠黏膜

    【病因和发病机制】

    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迄今尚未完全清楚,多数认为是多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1.早产 由于肠道屏障功能不成熟,胃酸分泌少,胃肠道动力差,消化酶活力低,消化道黏膜通透性高,消化吸收功能差,当喂养不当、感染和肠壁缺血时易导致肠黏膜损伤。此外,肠道免疫功能不成熟,产生分泌SIgA能力低下,也有利于细菌侵入肠壁繁殖。

    2.肠黏膜缺氧缺血 缺氧时机体重新分配全身血液以保证心、脑等重要脏器的供应,此时肠系膜血管收缩,使肠道血流减少至正常的35%~50%,从而发生缺氧缺血性损伤。凡导致缺氧缺血的疾病,如围生期窒息、严重呼吸暂停、严重心肺疾病、休克、双胎输血综合征、红细胞增多症、母亲孕期滥用可卡因等都可能通过肠壁缺氧缺血导致肠黏膜损伤。

    3.感染 许多研究认为,感染和肠壁炎症是NEC的最主要病因。败血症、肠炎或其他严重感染时,病原微生物或其毒素可直接损伤黏膜,或通过激活免疫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参与NEC的发病过程。此外,肠道内细菌的繁殖造成的肠管过度胀气也可导致肠黏膜损伤。常见的致病菌有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梭状芽胞杆菌、链球菌、乳酸杆菌、肠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等。病毒(如轮状病毒)和真菌(如白念珠菌)也可引起本病。

    4.肠道菌群异常 母乳喂养的健康足月新生儿肠道菌群以双歧杆菌等益生菌为主。早产儿或患病新生儿由于开奶延迟、长时间暴露于广谱抗生素等原因,肠道内正常菌群不能建立,病原菌在肠道内定植或优势菌种形成并大量繁殖,侵袭肠道,引起肠黏膜损伤。

    5.肠道喂养 约90%的NEC发生于肠道喂养后的新生儿。摄入配方奶的渗透压高(>400mmol/L)、奶量过多、增加速度过快、喂养理念或方法不当等均和NEC的发生有关。

    6.其他 某些渗透压较高的药物,如维生素E、氨茶碱、吲哚美辛,也与NEC的发生有关,有报道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输注、浓缩红细胞输注可能会增加NEC的发生风险。

 


    世界医疗网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世界医疗网公众号
    微信号:sjyl111

    有任何意见、建议、投稿,欢迎 发送到邮件sjyl19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