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搜索 > 耳鼻咽喉科 > 萎缩性鼻炎 >

萎缩性鼻炎的病因、病理、症状、检查、治疗、

2014-06-13   浏览量:  文章来源: 未知

核心提示:萎缩性鼻炎 萎缩性鼻炎( atrophic rhinitis )是一种以鼻黏膜萎缩或退行性变为其组织病理学特征的慢性炎症。发展缓慢,病程长。女性多见,体质瘦弱者较健壮者多见。本病特征为鼻黏

萎缩性鼻炎

 

  萎缩性鼻炎(atrophic rhinitis)是一种以鼻黏膜萎缩或退行性变为其组织病理学特征的慢性炎症。发展缓慢,病程长。女性多见,体质瘦弱者较健壮者多见。本病特征为鼻黏膜萎缩、嗅觉减退或消失和鼻腔大量结痂形成,严重者鼻甲骨膜和骨质亦发生萎缩。黏膜萎缩性改变可向下发展延伸到鼻咽、口咽、喉咽等黏膜。本病在发达国家日益少见,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仍然较高。在我国,发病率出现逐年下降趋势,但在贫困山区和边远地区仍相对较多,可能与营养不良、内分泌紊乱、不良卫生和生活习惯有关。

  【病因】

  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病因目前仍不十分清楚,后者病因则明确。

  1.原发性  传统的观点认为本病是某些全身性慢性疾病的鼻部表现,如内分泌紊乱、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维生素缺乏(如维生素A、B、D、E)、遗传因素、血中胆固醇含量偏低等。细菌如臭鼻杆菌、类白喉杆菌等虽不是致病菌,但却是引起继发感染的病原菌。近年研究发现本病与微量元素缺乏或不平衡有关,免疫学研究则发现本病患者大多有免疫功能紊乱,组织化学研究发现鼻黏膜乳酸脱氢酶含量降低,故有学者提出本病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总之,原发性者的病因目前尚未清楚。

  2.继发性  目前已明确本病可继发于以下疾病和情况:①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的脓性分泌物长期刺激鼻黏膜;②高浓度有害粉尘、气体对鼻腔的持续刺激;③多次或不适当鼻腔于术致鼻腔黏膜广泛损伤(如下鼻甲过度切除);④特殊传染病,如结核、梅毒和麻风对鼻腔黏膜的损害。

  【病理】

  早期黏膜仅呈慢性炎症改变,继而发展为进行性萎缩。表现为:上皮变性、萎缩,黏膜和骨质血管逐渐发生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和海绵状静脉丛炎,血管壁结缔组织增生肥厚,血管腔缩小或闭塞。血供不良进一步导致黏膜、腺体、骨膜和骨质萎缩、纤维化以及黏膜上皮鳞状化生,甚至蝶腭神经节亦发生纤维变性。

  【症状】

  1.鼻塞  为鼻腔内脓痂阻塞所致。或因鼻黏膜感觉神经萎缩、感觉迟钝,鼻腔虽然通气,患者自我感到"鼻塞"。

  2.鼻、咽干燥感  因鼻黏膜腺体萎缩、分泌减少或因鼻塞长期张口呼吸所致。

  3.鼻出血  鼻黏膜萎缩变薄、干燥、或挖鼻和用力擤鼻致毛细血管破裂所致。

  4.嗅觉丧失  嗅区黏膜萎缩所致。

  5.恶臭  严重者多有呼气特殊腐烂臭味,是脓痂的蛋白质腐败分解产生。又称"臭鼻症"。

  6.头痛、头昏  鼻黏膜萎缩后,调温保湿功能减退或缺失,吸入冷空气刺激或脓痂压迫引起。多表现为前额、颞侧或枕部头痛。

  【检查】

  1.外鼻  鼻梁宽平如鞍状塌鼻。因多自幼发病,影响外鼻发育。

  2.鼻腔检查  鼻黏膜干燥、鼻腔宽大、鼻甲缩小(尤以下鼻甲为甚)、鼻腔内大量脓痂充塞,黄色或黄绿色并有恶臭。若病变发展至鼻咽、口咽和喉咽部,亦可见同样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严重者症状和体征典型,不难诊断,但应注意与鼻部特殊传染病,如结核、梅毒、鼻硬结、鼻白喉、鼻麻风等鉴别。轻型者主要表现为鼻黏膜色淡、薄而缺乏弹性(鼻甲"骨感")和鼻腔较宽敞,脓痂和嗅觉减退不明显。

  【治疗】

  无特效疗法,目前多采用局部洗鼻和全身综合治疗。

  1.局部治疗

  (1)鼻腔冲洗:温热生理盐水或1:(2000~50000)高锰酸钾溶液,每日1~2次。旨在清洁鼻腔、除去脓痂和臭味。

  (2)鼻内用药:①滴鼻剂:应用1%复方薄荷樟脑液状石蜡、清鱼肝油等滴鼻,以润滑黏膜、促进黏膜血液循环和软化脓痂便于擤出;②1%链霉素滴鼻,以抑制细菌生长、减少炎性糜烂和利于上皮生长;③1%新斯的明涂抹黏膜,可促进鼻黏膜血管扩张;④0.5%雌二醇或己烯雌酚油剂滴鼻,可减少痂皮、减轻臭味;⑤50%葡萄糖滴鼻,可能具有刺激黏膜腺体分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