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国名医 >

寒潮来了,别让房颤找上门——心内科专家徐迎佳主任为你答疑

2021-01-08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房颤患者很有必要采取适当的防控措施,将预防做在前,包括了解有无房颤等心律失常,及早地治疗及预防房颤引发脑卒中的危险等。
  寒冷天气易发心脑血管病,而且气温每下降10℃,心脏病发作风险就会上升7%。提到急症胸痛,很多人会联想到冠心病、心肌梗死甚至肺栓塞等疾病,其实气温变化,最先关注的应该是房颤,尤其本次寒潮,气温或创上海20年来最低:市区8日最低气温零下6℃左右,郊区零下9℃-零下7℃,有严重冰冻!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心内科专家徐迎佳主任提醒中老年人要多加防范。
  徐迎佳主任说,大家对房颤已不那么陌生了,因为房颤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房颤的人群患病率接近1%,按此计算,中国的房顫患者高达1300万。
  想要了解房颤,我们们先了解一下心脏的结构。心脏是我们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的“泵”,由心房和心室共同组成,而且各有两套,分别是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泵血的过程中,全身的血液回到心房,心房把血挤到心室,然后心室迅速地把血泵到全身。在这个循环过程当中,如果心室出现停顿,血液就无法流遍全身,人可能就没命了;如果心房出现问题,虽然不会立刻致命,但心脏这个“泵”也坏了一半了。
  为何会突发房颤?
  徐迎佳主任指出,很多人觉得房颤的发作是因为自身心脏的问题,殊不知环境诱因也是客观存在的。目前天气骤冷,心内科的患者和往常相比明显多了起来。很多患者描述称自己有心慌、心悸、气急等症状,经过仔细检查发现其实是房颤发作了,其中很多已有较长的病史。在这个季节,很多患者都有一个相似点,就是平时症状不是很明显,在降温刺激下突然严重了起来。或许许多人会以为,这是降温后的正常生理反应,忍忍就过去了。其实这种观念是非常错误的,这可能是房颤最先出现的征兆,特别是在季节变换、感冒发烧时,交感神经兴奋,特别容易引起房颤,或者增加房颤发生几率,老年人尤其要当心。
  房颤的类型有哪些?
  房颤发作时的感觉大多是由于心跳过快或不规则引起。根据病因、发作特点等,可以有不同分类。根据房颤持续时间将房颤分为五类:首发房颤(首次发现房颤,与房颤持续时间及相关症状无关)、阵发性房颤(有自限性,持续时间一般小于48小时,可以自行终止)、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超过7天,或不足七天但需紧急药物或直流电转复的房颤)、长程持续性房颤(房颤时间持续超过1年并决定进行节律转复治疗的房颤)、永久性房颤(房颤长期存在,患者已处于适应状态)。而根据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变及危险因素也可将房颤分三类:器质性心脏病合并的房颤,如风心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等;孤立性房颤,年龄<60岁且不伴有任何心血管疾病及其他危险因素的房颤;家族性房颤,房颤发生在具有家族史的家族成员中。
  房颤有哪些症状?
  据徐迎佳主任介绍,常见的不舒服包括心慌、胸闷、乏力等,有的患者还会出现头晕、呼吸困难等不适。自测脉搏忽快忽慢,而且强弱不一。这些症状常常在活动时加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而房颤最严重的后果,是导致心源性脑栓塞的重要因素,诱发脑卒中。这是由于房颤发生时,心房失去有序的电活动,有效收缩功能丧失、心室率增快且不规则,同时由于心房内血流动力学异常(主要为血流减慢)导致血栓形成,进而引起血栓栓塞并发症。
  寒冷季节虽然容易诱发房颤等疾病,但也正是我们对症下药的时候,所以一旦发现自己有上述的症状,还望引起注意并针对性进行检查,如有疾病发生及时处理。房颤总体来说是个缓病,一般不会立刻致命,但是如果拖到持续性房顫或者出现更严重的情况,就会错失治疗的良机乃至致命。
  房颤有什么危害?
  数据显示,房颤患者的心房率能达到惊人的350~600次/分(正常情况下为60-100次/分),如此超负荷的运转对心脏的损害非常之大。更重要的是,房颤的危害不仅仅局限于心脏,其并发症更加凶险难防。房颤会引起脑梗死及其他脏器血栓,可使总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增加2倍,而且由房颤引起的脑梗死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
  除此之外,房颤作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将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提高了5倍。值得警惕的是,目前临床上常规诊断出来的与房颤相关的脑卒中,只占了脑卒中人群的6%~20%,大多数患者是没有被诊断出来的,成为潜在的脑卒中“储备军”。因此,房颤患者很有必要采取适当的防控措施,将预防做在前,包括了解有无房颤等心律失常,及早地治疗及预防房颤引发脑卒中的危险等。
  高危人群如何预防房颤?
  徐迎佳主任认为,房颤固然可怕,但是我可以尽量避而远之,通过生活和医学的合理干预,达到一定的预防效果。为此,我们总结了如下5点供大家参考:
  1.定期查心电图;
  2.控制“三高”与原发病等高危因素;
  3.注意饮食,应养成少食多餐、清淡饮食的良好习惯,不宜过饥或过饱,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以免加重心脏负担,诱发或加重心律失常;
  4.良好的生活方式,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的加班熬夜,如果神经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很容易导致心脏负担过重,心率增快,甚至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或猝死合理锻炼身体;
  5.保持愉悦的心情,学会适当控制情绪,大喜大悲容易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无论运动、进餐还是其他活动,都要渐进地慢慢来,因为突然而强烈的动作,很容易导致心悸、头昏,甚至发生昏厥。最后,患者若是发生心悸、胸闷等症状,应及时入院进行检查,尽快明确诊断及预防脑卒中发生。
  徐迎佳主任最后强调,房颤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最佳的手术治疗时期是在阵发性房颤往持续性房颤发展的时候,一旦错过之后,治疗起来将会非常棘手,而且凶险的并发症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降临。所以重视房颤,及时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关链接:
  “室早”是怎么一回事?

  室早是室性早搏的简称,主要是心脏中的心室自发提前收缩的现象,是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
  室早的最常见症状是心悸,即心慌,是一种心跳不适感。症状明显与否因人而异,有的患者早搏很多但没有明显症状;有的患者早搏少但症状明显,感觉心都快跳出来,或突然有口气堵在喉咙口出不来而胸闷,或突然有几下心脏跳得很重,人容易紧张、像做贼似的忐忑不安。患者自触脉搏有跳几下停一下,跳动不整齐的现象。
  正常人也可以有室早,但多是偶发的。总的来说室早多见于有基础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病、瓣膜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心衰等)的患者。经常熬夜,长期精神紧张,经常饮用咖啡、浓茶的人也易出现室早。
  专家简介:
  徐迎佳
  医学博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后。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心内科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全国女性心脏健康学组委员,中国心脏联盟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学会上海分联盟常委,国内主要心血管疾病大会的主席团成员,《J Am Coll Cardiol》中文版、《医心评论》等杂志编委。从事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二十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及介入诊疗经验,为首批获得卫生部介入诊疗技术资格的医师。在诊治各类心脏病,包括心脏危重疾患,冠心病,心律失常及结构性心脏病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特别是对冠心病,心肌梗塞和心脏重危病症救治方面造诣颇深。主持完成了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及省部级多项研究,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期刊论文40余篇。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上午
  特需门诊时间:周四下午
  本文作者/郑晓静
本文摄影/苏锦斌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宜 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