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老年人的健康需求也在快速上升,这对老龄健康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不可逆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如何通过健康老龄化理念的引领,提高老年群体的健康生活水平是众多老年医学科的医务工作者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骨松科专家洪维主任医师,作为一名深受老年人喜爱的科普传播者,从医近二十年来一直在用专业知识和满腔热情为传播老年健康知识,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而努力着,是大家口中可爱的“老宝宝的小棉袄医生”。
定期体检,储存健康资本
作为一个“科普达人”,洪主任想传给大众的健康知识和健康理念有很多。在采访中,洪维特别提到,要实现老年健康,在年轻时就要先学会储存健康,就像往银行里存钱,存的钱越多,才能用得越久。储存的健康越多,老了越受益。
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出门坐地铁,上楼乘电梯;上班奶茶加咖啡,下班啤酒烧烤小龙虾……这大概是当代年轻人的普遍状态。这无疑给健康埋下了隐患,随着年龄的增长,疾病就会一一找上门来。而一旦拥有了储存健康的理念,通过运动、饮食等方式将身体调理至良好的状态,身体越健康,那日后可供“消耗”的健康资本也就越多,老年生活可以质量提高,寿命延长。
“因此,年轻人更应该关注健康,除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的健康检查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洪主任表示,很多人觉得自己年轻或者身体没有什么不适症状,就认为体检没什么必要。其实,体检也是健康管理的重要一环。它除了对身体做检查,同时也是发现一些疾病高危因素的重要手段。比如当查出血脂高时,我们就可以通过一些措施将这些危险因素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里边,那么体检者患有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可能就降低了。
体检的目的不仅是发现疾病,同时也是对慢性病的管理和监测。就比如糖尿病患者,虽然已经发生了疾病,但是通过定期体检随访监测,医生会帮助其把疾病控制在一个稳定合理的范围内,减少它往并发症的方向发生,这就是一种利用体检进行的健康管理。
(洪维主任接受世界医疗网专访视频)
体检套餐推荐1+X组合
面对市面上推出的各种健康套餐,眼花缭乱的我们到底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对此,洪维给出的答案是:1+X。1是常规检查,包括血生化常规、肝胆肾B超、胸片等等,X则是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而做的个性化选择。
比如说40岁以上的人群,可能要加一些针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的“四高”检查及胃肠镜检查,女性可增加骨密度,乳腺钼靶,HPV,TCT等检查;如果有肿瘤等家族史的,建议增加肿瘤的相关检查;如果是从事一些有粉尘工作的,可以增加一些肺CT和肺功能的检查项目;或者工作压力非常大人,可能就需要增加心脑血管方面的检查。对于之前体检中已经发现一些异常指标的或者本身就有一些不适的,在接下来的检查中就要重点检查,以防高危因素向疾病转化,比如平时经常出现腹泻、大便不成型的情况,建议增加胃肠道的检查。
对于检查方法,洪主任特别提到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新引进的目前最新一代的PET-MRI,它可将PET代谢成像与MRI的软组织对比能力相结合,在分子水平实现疾病的早期预警,提供更全面的诊断信息。“相较于PET-CT,PET-MRI辐射量更低,一次检查即可发现全身存在的微小病灶,对大脑、脊髓等神经系统结构成像较CT更为清晰,被称为‘核医学皇冠上的明珠’。”洪主任解释道。
碎片化管理时间,让健康成果积少成多
健康管理是指对人群进行早期筛查、分析和评估,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控制疾病发生、发展,保持健康状态的行为。通常包括健康体检,疾病的早筛早诊,危险因素的管理和干预等。在这过程中,定期体检是健康管理的重要一环。但如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个体疾病如何更好地预防,生病后该如何调理等,就需要健康科普的帮忙了。
(洪维主任接受世界医疗网专访照片) 从成为一名小医生开始,洪维就意识到了这一点,至今为止,她已连续15年深入60多个基层进行健康科普宣传,做过超120场科普讲座,面对面和大家科普健康的知识和技能,手把手教老年人如何自测跌倒风险、什么菜谱能预防衰老,以及如何做好健康自我管理来防未病,用脑力和脚力为上海的老年群体们贡献了一顿顿丰富的“健康大餐”;创作《老年居家健康自我管理系列》《全生命周期骨健康》《老年居家康复操》《老年居家筋骨操》等一系列备受欢迎的科普作品。
洪主任师从骨质疏松界泰斗朱汉民教授,临床专业能力突出。她结合自身专业,潜心钻研交叉学科的知识,并针对疑难杂症进行科普,将科普、临床、科研互动,相互促进。通过个体化治疗的探索,大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患者群中口口相传,全国各地的患者慕名而来,门诊爆满已是司空见惯。
如何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兼顾科研及科普。对此,洪主任表示:“我把本用来休息的时间给了科研和科普,这样就可以做到临床、科研、科普互相促进。每天下班后留2小时,将这些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其实可以完成很多事情,我的科普作品也都是利用这些业余的碎片时间创造出来的。”
治未病,健康科普的路还需一直走下去
“在医学科普的路上,尤其是老年科普工作,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这些年来洪维一直在为致力于老年健康科普的传播和研究。
老年人接受健康信息的方式和年轻人不一样,老年人有数字鸿沟,理解能力也下降等特点。对于老年群众的科普视频、书籍、手册的制作,字体大小、语言风格、难易分层等都应该体现老年友善文化。这也是洪维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在上海市科委项目的支持下,她要组织专家团队,进行深入调研,撰写老年健康科普的专家共识和指南,更好的规范老年健康科普,以老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针对不同的老年人群,创造出更多个性化的科普作品,真正做到让健康科普知识走进每一位老年人的心中。
“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健康科普,提升了老年人的健康素养,培养了积极的老领观,主动以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健康,做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我们国家就能从容面对海啸般的老龄化了。那时的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和所有的老年人一起在抗衰老。”洪维主任憧憬着说道。
专家简介:
洪维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老年医学),硕士生导师。现任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健康管理部副主任,上海市老年医学研究所骨代谢研究室主任医师
主要学术任职: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中心PI
中国医院协会疾病与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院协会国际医疗服务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委员会青年学组副组长
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康复专委会委员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和骨内科分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继续教育组委员
第18届九三学社上海市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
上海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委员
上海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委员
上海医学会科普分会委员
复旦大学医学科普青年联盟副理事长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科普健康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病公益基金管理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志愿者协会《院士专家科学诠释者指导团》资深科普专家。
专家门诊:周一、周四下午
特需门诊:周二上午
本文作者/潘敬秀
摄影摄像/顾潘庆
美术设计/刘丹红
执行主编/尹学兵
插图绘制/谢曼丽
值班编辑/谢曼丽
文中图片均获版权方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