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国名医 >

如何科学应对房颤,来看看心内科专家张家美主任怎么说

2021-04-08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访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主任张家美教授
  冬春交替,气温忽高忽低,房颤患者明显增加。患上房颤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些人偶尔发作几次,心电图没有做出来,患者自己也不知道。那么,房颤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应该如何应对?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主任张家美主任说,如果出现心慌、胸闷、气短等症状,往往是房颤的先兆,千万不要掉以轻心,更不要以为忍忍就过去了,应尽快就医,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房颤是什么
  房颤,心房颤动的简称,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该疾病与卒中、心力衰竭及死亡风险增加相关。目前全球房颤患病率约为0.5%,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增加,在未来50年房颤患病率将进一步显著升高。房颤发作时,心房各部位呈现一种快速而紊乱的颤动,每分钟可达350-600次。由于心房无法进行正常、规则的收缩与舒张活动,心室跳动也变得快慢不一,心率快时达130-160次/分,慢时仅50次/分左右,极不规整。房颤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加,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可达5.9%,在75岁以上人群甚至高达10%。房颤是指心房不规则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30~85岁居民中,房颤患病率为0.77%,换言之,保守估计中国有房颤患者大概1000万,而房颤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男性高于女性,房颤已成为一种心血管流行病。
  房颤的危害
  与无房颤人群相比,房颤患者罹患卒中的风险高出近5倍,并且房颤相关性卒中的致死率、致残率及复发率很高,房颤治疗已日益成为当今世界心血管领域的巨大挑战,有效抗凝治疗是预防和降低房颤相关卒中及其血栓栓塞事件发病率的关键。
  房颤危害最主要的就是心房颤动之后,会形成血栓,如果血栓离开心脏进入血液循环中,可以阻塞动脉,导致重要生命器官的血液供应中断,血栓流入脑动脉可以导致中风,这是房颤患者的最大危险。
  所有房颤的人,每年有5%左右会发生脑中风,严重的出现偏瘫,甚至死亡。如果是短暂性的,就会有流口水、一侧胳膊不能动,这样的情况一般过24小时就好了,即老百姓俗称的短暂性脑缺血。
  其次,房颤第二大危害是心衰。正常人爬三楼一点问题没有,但房颤患者心跳快,出现喘息、双下肢浮肿、甚至夜间睡觉都要坐起来,到医院查出现心功能不好,也就是出现心力衰竭。临床上有一个诊断叫做心律失常心肌病。出现心力衰竭患者,大多数伴有快心室率。
  房颤带来的脑卒中、心力衰竭、猝死等严重后果,特别是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心脏衰竭等房颤高危人群尤其要注意。
  房颤的误解
  房颤的症状多种多样,因人而异,因病情而异,主要取决于有无基础心脏病、心功能情况、心室率快慢及发作形式、个体敏感性等。心室率(也就是最终的心跳)不快时可无症状,尤其在慢性或者长期持续性房颤患者中可没有明显的症状。这就导致不少症状不明显的患者认为,房颤没有感觉、没有症状,并不影响生活。其实,房颤一直在破坏心脏功能。
  对房颤的误解,其实不仅仅是患者,不少医务人员,特别是基层医生也会认为房颤治不好,治不治都一样。张家美主任表示,目前由于大众及患者对房颤认知不足、存在误区,导致错过早期最佳治疗期,造成严重后果。张主任提醒,当出现心跳明显加快、心脏跳动紊乱,晕眩,呼吸困难,心绞痛等症状时,就应特别注意,及时到医院接受正规救治。
  房颤的治疗
  房颤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多种因素,包括发病原因、诱因、发病频率、症状、经济条件等。目前治疗房颤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和射频消融治疗,其中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已经相当成熟。
  房颤患者应该将药物治疗作为基础治疗方案。如胺碘酮、普罗帕酮等,复律的效果挺好,注意长期运用安全性的检测,电复律也可以选择。
  导管消融治疗适用于绝大多数房颤患者,创伤较小,可以重复进行,患者易于接受,但是费用比较高,成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随着技术的进步,射频消融的疗效在不断提高,但还是远远没有达到根治房颤的功效。外科迷宫手术目前主要用于因其它心脏疾病需要行心脏手术治疗的房颤患者,手术效果好,但是创伤大,不易接受,一般只能做一次。张家美主任表示,房颤手术成功率受诸多因素影响,个体化差异大,因此,单纯纠结成功率问题于患者来说意义不大。
  预防脑卒中的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可以减少血栓形成的危险和预防中风。华法林可以使房颤患者中风发生的危险性降低60%。当应用华法林的时候,应当定期化验血液INR(国际标准化单位)以确保血液稀释到一个安全并且有效的水平。随着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如利伐沙班片、达比加群酯等的上市,可以方便患者,不需要经常验血,2019年ACC指南更新进一步明确了NOACs的适应证:除二尖瓣中、重度狭窄及机械瓣置换术后的房颤患者外,其他有抗凝指征的房颤患者均首选推荐NOACs;对于服用华法林INR控制不良的患者建议换用NOACs。
  房颤的预防
  房颤的常见诱因有吸烟、酗酒、劳累、紧张、激动、暴饮暴食、消化不良、发烧、摄入盐过多、血钾血镁低等因素,每个人需要根据以往发病的情况,总结经验,避免可能的诱因。
  1.戒烟限酒
  常吸烟的人患房颤的概率是没有吸烟习惯的人的2倍,戒烟可以缓解心脏压力,降低患房颤的风险。同理,饮酒量与房颤发生的概率息息相关,如果能控制饮酒甚至戒酒,一部分人可避免房颤的发生。
  2.控制血压血糖
  据临床数据统计,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病率和房颤的发病率呈线性相关。无论是否患有高血压、高血糖,都要注意控制这两项指标。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出现,降低患房颤的风险。
  3.保持平和的心态
  房颤与精神紧张焦虑有关,所以患者要避免情绪的激动和过度的紧张焦虑,保持平和的心态,调整好工作和生活,适当的进行休息。
  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的以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方式为主,避免喝浓咖啡和浓茶;平常要注意生活规律,避免熬夜。
  5.进行体育锻炼
  患者平常还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充分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坚持运动可以有效降低房颤发生的风险。也可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专家简介:
  张家美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主任、硕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是虹口区巾帼新秀、虹口区三八红旗手、上海中医药大学三八红旗手、上海中医药大学优秀科主任、虹口区“十佳医师”提名奖、上海市高级中西医人才、跟师于全国名中医严世芸教授。
  中国中药协会心血管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五届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第三届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第六届老年与虚证委员会常务委员、虹口区中西医结合专委会主委等。
  特需门诊:周一上午
  专家门诊:周四下午
本文整理/楚 阳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宜 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