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国名医 >

关注胃肠道健康,了解胃肠镜那些事

2021-07-20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专访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李兴华教授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每个人对饮食方面的重视度自始至终都很高,当前餐饮产业蓬勃发展,主食,副食,菜系多种多样,居民饮食变得多元化,但与饮食多姿多彩发展的还有人类广泛存在的胃肠道疾病,有研究表明:10个人之中大概会有9个人存在胃肠道疾病,其中会有1-2人频繁受到胃肠道健康的困扰,所以目前因为大多数人不健康饮食的习惯,过于饮食偏激的食物等等问题,使得大多数医疗机构面临着胃肠道疾病复杂化的问题。
  近日,世界医疗网来到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专访了擅长诊疗消化道疾病专家李兴华教授。
  胃镜检查:胃病检查“金标准”
  据悉,胃镜检查是公认的胃病检查“金标准”。李兴华教授解释,早期胃癌不仅症状隐匿,而且抽血、超声、CT等一般的检查手段还难以发现:胃癌的早期可能仅有胃黏膜的颜色发生了一点变化,目前的CT、彩超等技术是无法法捕捉到如此细小的变化。
  确定胃部疾病是良、恶性的最简单的检查仪器就是胃镜,胃镜也是确诊胃癌的“金标准”。通过胃镜检查,医生可以直观地观察胃内的真实情况,还可摄取活体组织进行病理检测。近年来,胃镜检查已经越来越精细,而且无痛胃镜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患者可以在无痛苦的状态下接受胃镜检查,我们大可不必谈胃镜色变。
  胃镜下结合肉眼观察与病理学分析可以对早期胃癌、癌前病变做出准确判断。这就是为什么在消化科,医生会根据病史建议到了一定年龄且没做过胃镜进行胃镜检查者,建议每年做一次检查,可以排除或早期发现胃癌。
  胃镜检查:如何选择
  胃镜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进行肠胃疾病的确诊,还可以辅助治疗,很多人想到胃镜检查都会觉得检查过程会难以忍受,那么,事实真相究竟如何呢?
  李教授介绍道,胃镜和胃肠镜是检查消化道疾病极为重要的检查手段,可直接观察消化道腔内的各类病变,并可取活组织作病理学检查,还可摄影、录像以备分析。不同之处:1、检查部位不同:胃镜检查是上消化道检查,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肠镜检查是下消化道检查,包括直肠、结肠、回肠末端。2、镜身直径、长度不同:胃镜直径约9、8mm,长度约100cm。肠镜直径约1.2cm,长度约130cm。3、通路不同:一个是经口进入,一个是经肛门进入。4、检查前的准备不同:肠镜的话首先要做肠道准备,胃镜检查空腹即可。总之胃镜和肠镜是适应不同检查部位、目的、检查手段。
  因此,临床上建议胃镜与胃肠镜分次检查比较好:第一、可以避免引起虚脱;第二、对于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肠镜如果做的过程中麻醉时间较长,使用麻醉剂的量较大也有可能会带来麻醉药的副作用。
  普通胃镜、无痛胃镜、胶囊内镜各有什么不同?
  一般来说,普通胃肠镜检查在没有麻醉的状态下就可以进行,主要是口服麻醉药,再行胃镜进入检查。
  所谓的无痛胃镜,实际就是在普通胃镜基础上进行特殊的全麻,让你在睡眠的过程中完成胃肠的检查,没有任何感觉。和普通胃镜检查方法、检查过程是一样的。通过静脉注射麻醉药,麻醉后在心电监护的情况下进行检查。
  胶囊内镜最近几年发展起来一个比较新的技术,它是一粒小的胶囊,里边有摄像头,外面有个接收器,当你把它吃进去之后,它会一秒钟拍几张照片,然后传到外面,通过设备能够看到肠道病变的情况。
  提到胃镜检查,的确有不少患者会出现“选择恐惧症”,简单了解无痛胃肠镜与普通胃肠镜的区别能够更好的做出选择。至于选择何种胃镜检查,李教授建议大家结合自己的身体情况,听从专业医师的意见,不纠结、不恐惧,从容选择。
  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保“胃”健康,“肠”常开心
  很多人认为,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微生物和人们的生活关系不大,即便有关也不是我们需要了解的。但事实上,微生物和人类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我们身体的表面和内部,尤其是在肠道里,渺小的微生物最有“发言权”。
  其实肠道除了发挥消化吸收作用外,还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人体70%的免疫细胞分布在肠壁内,其中包括树突状细胞、T细胞、B细胞等特异性免疫细胞。这些免疫细胞严密地守卫着绵长的肠道防线。但如果肠道微生态失衡(有益菌比例下降,有害菌比例升高),就会直接影响着这些免疫细胞的活性及状态,从而引发感染、发炎等疾病症状。所以说肠道微生态与免疫力密切相关。
  人体的胃肠道内还寄居着种类繁多的肠道菌群。肠道菌群能够合成多种人体生长发育必须的维生素、氨基酸、糖类等,同时还能促进铁、镁、锌等矿物元素的吸收,最终影响人的体重、消化能力、抵御感染的能力、自体免疫力,并能够影响疾病发生过程。人体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对维持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李教授建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规律的饮食和作息,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平衡膳食,保持菌群的活力,使肠道的微生态处于一个良好的健康状态。
  其次,适当进补也是很有必要的,多进食一些富含益生菌的发酵食物,比如酸奶、豆制品,相当于把益生菌吃进去,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壮大肠道共生菌群的队伍。
  但是有些人觉得食补不能够满足身体所需,自行服用抗生素,认为这样可以强健身心。其实滥用抗生素是危险行为,不仅有害身体健康,如果让身体产生依赖,停药后残留的病菌就有可能产生对抗菌素的抗体,甚至繁殖出耐药菌群,日后再遇上疾病时,服这类药物时药效就大大下降。
  滥用抗生素有如下危害:
  1.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如果任由不断地发展,可能导致细菌对所有的抗生素耐药,人类有可能进入后抗生素时代,医生面对耐药的细菌将无药可用。
  2.有可能导致抗生素的不良反应的发生。
  3.增加了医疗费用。
  另外,滥用抗生素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二重感染。
  因此,服用抗生素一定要听从医生建议,不能随意乱服用。
  专家简介:
  李兴华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徐汇分院-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教授。
  曾留学日本获得博士学位。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科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
  上海市徐汇区消化内镜质控组组长。
  徐汇区领军人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肝病\感染病分会委员。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六、七届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民建上海市委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徐汇片区(含徐汇区、闵行区、松江区、金山区)各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
  上海市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早诊早治学组委员。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医疗集团聘为集团学术委员会委员。
  上海消化疾病诊治联盟,理事。
  首届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获得徐汇区“光启”科教奖。
  2013年获得上海市医学会医学科技奖。
  2018年获得上海市“区域名医”荣誉称号。
  徐汇区第十三、十四届政协委员。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2项。发表专业论文50余篇。
  专家门诊时间:星期一、四上午
  本文作者/赵青青
  执行主编/尹学兵
  本文摄影/徐智伟
  美术设计/张丽萍
  值班编辑/七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