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国名医 >

小儿过夏如何预防传染病

2024-05-22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专访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儿科刘小敏。
  在夏季高温的气候条件下,许多传染病容易在人群和空气中传播,这给孩子们的健康带来了挑战。家长们为此感到头痛不已,纷纷在网上呼喊如何防治这些常见传染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世界医疗网采编组来到了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镇大同路358号的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专访儿科刘小敏医生,她将为我们解答有关常见传染病的防治问题。
  刘小敏师承海派“徐氏儿科”代表性传人虞坚尔教授,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儿科常见疾病。她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使许多小朋友能够摆脱病痛的折磨,深受小朋友和家长们的喜爱。
(儿科刘小敏主治医师接受世界医疗网专访)
  合理吃冰 预防急性胃肠炎
  立夏刚过,炎热的天气正逐渐来临。冰淇淋是许多孩子夏天钟爱的美食之一,甜蜜又凉爽。5岁的小男孩明明非常喜欢吃冰淇淋。一天,明明和他的好朋友们外出玩耍回家时感到非常热,于是他打开冰箱取出一份西瓜口味的冰淇淋开始享用。这让他立刻感到凉爽,好像不再那么炎热。然而,吃完冰淇淋没多久,他开始感到强烈的腹痛,于是大哭着喊妈妈。明明的妈妈听到后立刻带他去附近的儿科医院就诊,医生诊断明明患上了急性胃肠炎。
  刘小敏指出,夏季小朋友们喜欢食用冷饮,但过量摄入冷饮会导致肠道受寒冷刺激,影响消化酶的分泌,从而引发消化不良和其他肠道问题。这种现象在中医角度上可以理解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胃功能不足,加上饮食不节制,尤其是过食生冷食物,容易伤害脾胃,导致腹泻等疾病的发生。因此,可能会引发一些消化道疾病,如急性胃肠炎等。
  急性胃肠炎的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胃部不适,中上腹部疼痛、呕吐、腹泻(大便偏稀或水样),另外,还可能伴有肚脐周围腹痛、发热、以及合并呼吸道感染症状等。
  此外刘小敏特别强调:急性胃肠炎、呕吐和腹泻还容易导致脱水,家长们需要注意孩子小便是否减少,皮肤弹性是不是没有原来好等症状。对于较小的婴儿来说,如果他们哭泣时没有眼泪,也可能存在脱水症状,应及时就医。
  临床治疗
  治疗方面采用中西医治疗。由炎症引起且病情较重具有脱水倾向的患儿,可考虑补液治疗,并在适当的情况下使用抗生素;由病毒(诺如病毒、轮状病毒和腺病毒)感染引起的患儿则需对症治疗,例如,使用蒙脱石散止泻,使用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并口服补液盐以防止脱水,补液盐含有维生素B6,可帮助止吐。
  “在中医上可以选择我们七院儿科所提供的自制丁萸脐疗贴,它包含丁香、吴茱萸、石榴皮和肉桂,主要起到温脾、止泻和散寒的作用。将脐疗贴贴在患儿的肚脐上方即神阙穴。每天贴两次,一次早上,一次下午,每次3到4个小时。通常经过3至5天的治疗,患儿的症状就会得到缓解。”刘小敏介绍。
  预防措施
  对于已有症状的患儿,刘小敏建议:
  ①患有呕吐症状的儿童需禁食禁水4小时,排空胃部。
  ②若儿童因进食寒凉食物引起腹痛,可使用温热水袋为其暖胃。
  ③对于出现腹泻症状的儿童,需注意饮食要清淡为主,避免过多油腻食物。
  另外,小儿夏季肠道疾病还有消化不良、细菌性痢疾、伤寒等。因此,对于没有症状的孩子,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则需做到以下几点:
  ①避免给孩子食用变质或不新鲜的食物,且少食生冷、油腻和辛辣的食物,以免刺激肠胃,引发腹泻和腹痛。
  ②给孩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勤剪指甲,避免指甲长滋生细菌。
  ③适当运动增强孩子的体质,提高身体抵抗力。
  ④孩子如果出现腹泻、呕吐、腹痛等肠道疾病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和治疗。
  注意个人卫生 预防手足口病
  小王是一位保姆,最近,她发现顾客的孩子月月频繁吐口水,并且手部和足部出现了一些红色的点点。小王意识到这可能是某种健康问题的征兆,于是她立即告知月月妈。月月妈听到小王的描述后立即带着月月去了医院。经过仔细检查,医生还发现了月月口腔有部分溃疡症状,并最终确诊为手足口病。幸运的是,由于及时就医,月月的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并且已经开始好转。
  手足口病,顾名思义,是一种由手、足、臀部出现明显斑丘疹,以及口腔内出现疱疹的疾病。它由多种病毒导致,其中常见的包括柯萨奇病毒和EV71病毒。
  刘小敏指出:手足口病早期症状多种多样,尤其在婴幼儿中较为常见。
  ①早期症状表现为口水增多,部分患儿可能伴有发热。对于患儿有发热、流口水、厌食等情况,家长应特别留意。如果家长无法判断症状的严重程度,应立即就医,医生会仔细检查患儿的口腔内是否有溃疡、疱疹来做出相应诊断。
  ②初期症状表现为咽喉及口颊部出现疱疹,但手和脚上的皮疹可能并未完全显现,需要等待第三至第四天才能观察到。但有的儿童可能在早期就出现手心和脚心的皮疹。因此,家长应该密切观察儿童的手心和脚心及臀部是否出现皮疹,如有皮疹出现,应及时就医。
  刘小敏强调:以上都是手足口病早期发现的重要迹象,因此家长应保持警惕。
  治疗方法
  手足口病在治疗方面主要采用对症治疗。中医通常会采用清热解毒的药物,也可以使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中成药,来治疗手足口病。另外,手心和脚心的皮疹,可以使用阿昔洛韦软膏进行局部涂抹,以抗病毒治疗。由于这些药物主要是局部使用,并且是抗病毒的药物,因此对身体的整体影响较小。
  预防措施
  ①首先要注意个人卫生与饮食:饭前便后洗手,按照七步洗手法,用流动水冲洗;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②居家要经常通风,勤洗晒衣被,尽量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③合理的饮食搭配、适当锻炼、注意休息从而提高免疫力。
  ④如发现孩子有手足口病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隔离和消毒。

(儿科刘小敏主治医师接受世界医疗网专访)
  反复感染 注意流行性感冒
  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见的有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它的常见症状有发热、咽痛、鼻塞、咳嗽、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刘小敏强调,儿童尤其容易反复感染。
  治疗方法
  西医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奥司他韦和马巴洛沙韦片,通常在使用后48小时内可使发热症状得到缓解。这些药物主要针对流感病毒进行治疗。
  中医治疗:通常采用一些清热解毒的药物,如蒲公英、板蓝根、金银花等中草药,结合中医辨证论治以缓解流感引起的各种症状,并清除体内的病毒。
  预防措施
  刘小敏强调:在流感高发季节,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至关重要,同时增强孩子的体质、尽量避免人群密集的场所,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流感疫苗是西医预防流感的主要手段,接种后可增强机体对流感病毒的免疫力,进而降低感染概率。
  中医在预防流感方面侧重于提高身体抵抗力,以防止外邪入侵。口服中药可以益气固表、扶正祛邪,常用药物包括黄芪、太子参、防风、生白术、甘草、白菊花、紫苏叶、陈皮等。另外,中药防感香囊可通过口鼻吸入和皮肤、经络穴位吸收,调节脏腑经络,有助于整体调节机体,起到清浊避邪、防疾病的作用,常用药物有苍术、白芷、石菖蒲、香附、辛夷、藿香、艾叶等。

(儿科刘小敏主治医师专访视频)
  耳垂下肿痛及时看 避免流行性腮腺炎
  张老师近2天发现班级里的学生豆豆经常会用手碰耳朵,于是她就找到了豆豆谈话,问她为什么总有这个动作。豆豆表示自己耳朵下方总是有疼痛的感觉。张老师听后立马带豆豆到校医那里查看,校医查看后说豆豆可能是得了近期易感染的流行性腮腺炎,建议去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判断。之后张老师联系了豆豆的家长,带她到医院检查后确诊为流行性腮腺炎。由于及时发现和治疗,豆豆已得到了恰当的照顾并逐渐好转。
  刘小敏指出,像豆豆这种耳垂以下的肿痛是流行性腮腺炎临床上经典的表现之一。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疾病,感染后有一个约为2至3周的潜伏期。随后,患儿可能会出现主要集中在耳垂以下的肿痛,偶尔伴有发热。家属应当密切观察患儿是否出现双侧或单侧耳垂下肿痛的症状,并在发现时立即就医。此外,流行性腮腺炎可能导致一些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脑膜炎和睾丸肿痛。因此,家属还应当留意患儿是否出现发热、头痛、呕吐以及睾丸肿痛等症状,如有任何异常,应尽快就医以排除并发症的可能性。一旦确诊为流行性腮腺炎,患儿需要接受隔离治疗,并暂时停止上学。
  治疗方法
  刘小敏指出,鉴于该疾病的病因是病毒感染,中医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处理。内服方面,可使用普济消毒饮等药物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外治方面,如意金黄散等药物外敷,以减轻肿胀和疼痛。一般来说,患者在接受治疗后5到7天内症状会逐渐缓解。但即使症状减轻,为了确保疾病不会再次爆发或传播,患者仍需隔离至少两周,这是根据预防措施所必需的。
  预防措施
  针对已经患有腮腺炎的孩子,家长们应注意他们的饮食清淡,多饮水,忌食酸性事物,保持口腔清洁。
  另外,小朋友们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上课,根据此病的症状,当学校班级里出现腮腺炎病例时,首先,对于首例患者,应立即实施隔离措施。若出现两例以上病例,则整个班级将被隔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家长们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特别是发热和腮腺肿痛,因为疾病有一定的潜伏期,不易被及时察觉。
  麻疹和水痘的区别
  张奶奶平时主要负责接送孙子上下学,最近她发现孙子总是时不时的挠自己,她掀开孙子衣服一看,孙子的身上已经逐渐遍布红色的点点,这让张奶奶一时有些无措了,因为她不知道孙子这是得了麻疹还是水痘,又该如何预防。于是她立即打电话给儿子,后张奶奶儿子到家带孙子去医院检查,确诊为麻疹。
  刘小敏指出:“要区分麻疹与水痘,关键在于观察皮疹的形态。”
  麻疹通常伴随着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发热、咳嗽,鼻塞流涕,眼泪汪汪,全身会出现斑丘疹,出疹3~4天后会出现糠麸样的脱屑。除了皮疹外,口腔内还会出现麻疹粘膜斑。
  水痘最初表现为斑丘疹、水疱疹,这些疱疹可能会破裂并结痂。水痘的典型表现是“四世同堂”,即斑疹、丘疹、水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于患者身上。
  麻疹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针对发热,可使用退热药;对于咳嗽,可使用止咳药;如有细菌感染合并,可能需要抗生素。此外,补充大剂量的维生素A并预防并发症也是治疗的一部分。
  预防麻疹的关键包括:
  ①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疫苗通常在婴儿8个月时接种,然后在18个月和4岁时进行加强注射。
  ②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在流行期间避免前往公共场所, 增强免疫力。
  ③如发现麻疹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隔离和消毒。
  蚊虫叮咬 避免黎明黄昏时外出
  最后,谈到增强免疫力,很多家长会选择户外活动来提升孩子的健康水平,但在夏季,蚊虫的活动频率增加,被蚊虫叮咬可能导致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此外,如出现突发高热、恶心、意识障碍、惊厥、呕吐、嗜睡、强直性痉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儿童被蚊虫叮咬后,通常会出现叮咬部位皮肤红肿,伴有剧烈的瘙痒感,他们可能会不断抓挠,加重皮肤损伤;如果叮咬较深或者儿童对蚊虫毒液过敏,可能会感到疼痛;一些儿童在被蚊虫叮咬后可能会出现发热症状,这可能是身体对毒液的免疫反应;由于瘙痒和不适,儿童可能会变得烦躁不安,影响睡眠和食欲。
  为预防蚊虫叮咬,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①保持环境卫生,定期清理居住环境,减少蚊虫滋生的可能。
  ②选择适合儿童使用的防蚊液、驱蚊手环等防护用品。
  ③在蚊虫较为密集的地方,让儿童穿着长袖衣物、长裤等防护服装。
  ④尽量避免在蚊虫活跃的黎明和黄昏时段外出活动,因为蚊虫大多喜欢在这两个时间段活动。
  相关链接: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儿科是浦东新区唯一的市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科室设有“海派徐氏儿科中医流派浦东工作室”。擅长治疗小儿肺炎、哮喘、呕吐、腹泻、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肺炎等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每年门急诊儿童就诊人数达到8万余人次。儿科还开展了定喘清金散、蒲连利咽贴、丁萸脐疗贴、足浴、小儿推拿、杵针、中药熨烫、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等多种特色外治疗法。儿童呼吸、消化、神经和内分泌等方面是该医院儿科的主攻方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肺炎和哮喘病,疗效确切,能明显缩短病程。此外,还设立了5个特色专病门诊,分别是徐氏儿科慢性咳嗽、徐氏儿科生长障碍、哮喘、厌食与便秘、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专病门诊,为儿童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医生简介:
  刘小敏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助理,主治医师、医学硕士,师从徐氏儿科第四代传人虞坚尔教授;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呼吸道、消化道疾病;中医调理小儿慢性咳嗽、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厌食等疾病。现任中华医学会儿科流派传承创新共同体委员;中国中药协会儿科健康与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慢病管理协会青年委员。
  徐氏儿科慢性咳嗽专病门诊:周四上午。
  本文作者/谢曼丽
  摄影摄像/顾潘庆
  美术设计/张丽萍 谢曼丽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谢曼丽
  插图来源/pixabay(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