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国名医 >

预防肝癌,知多少?

2019-10-09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访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肝病科戴兆云主任医师
  随着母婴阻断和乙型肝炎疫苗的普及,我国肝炎病毒感染者(主要是乙型肝炎)人数已由1992年的1.2亿人降至当前的约8000万人,原发性肝癌的发病和死亡也呈现缓慢下降趋势。
  但是,目前全球因肝癌死亡者中仍有一半是中国人,慢性感染者疾病负担沉重,规范化治疗率低(近85%慢性乙肝或丙肝患者未得到有效治疗),多数感染者不清楚自身感染状况,健康教育内容有待及时更新,社会歧视现象仍有发生,肝炎防治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有效抗病毒治疗,阻断“肝癌三部曲”
  为什么我国这么重视肝炎,尤其是乙型肝炎的防治呢?因为病毒性肝炎是肝癌的最常见病因及危险因素之一。肝炎病毒在肝细胞内持续复制,会造成肝细胞的反复破坏、增生、再破坏、再增生,直至形成肝硬变、肝细胞肝癌。在我国病毒性肝炎以乙型肝炎病毒(HBV)为主,约70%-80%的肝癌发病由乙型肝炎所致,每年新发病例40万以上。其中有10%的人属于长期乙肝病毒携带者,而我国大多数肝癌病人由慢性乙肝发展而来。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肝病科戴兆云主任医师介绍说,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号称肝癌三部曲。我国约有2000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如果不治疗,其中约20%的患者会进展为肝硬化,而20%的肝硬化患者中又有25%左右可能会进展为肝癌。当然,也有少数人从慢性乙肝直接发展到肝癌。
  所以要预防肝癌,相应的也有“肝癌预防三部曲”:首先,阻断乙肝感染。预防最重要的就是及时注射疫苗,乙肝疫苗能有效的预防乙肝传播;第二,如果不慎感染病毒性肝炎,要进行积极的抗病毒治疗。为了保证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性和持续性,促进HBeAg血清学转换,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危险性,最好选择停药后仍然保持持续抗病毒效果的药物,如聚乙二醇干扰素。不过,仅约30%的患者可以通过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获得这样的效果,其他患者仍需要长期服用口服抗病毒药物。近年来上市的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酯,因抑制病毒快、耐药发生率低,被列为首选药物;第三,已经进展到肝硬化,仍需进行乙肝抗病毒治疗,其目标是通过降低HBV-DNA和HBeAg血清学转换,降低肝癌的发生率。近年有研究发现,即使已经发展到肝硬化阶段,通过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有74%的肝硬化能发生逆转,即“硬化的肝脏变软了”。
  但需要提醒的是,由于抗病毒治疗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能完全清除病毒,故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仍应定期监测,评估肝硬化、肝癌的发生风险。因为哪怕仅有微量病毒病情仍可能继续进展,对这些病人来说可以辅以保肝或抗纤维化药物。
  
  关于乙肝与性
  乙肝的传播是一个很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它是血源传播性疾病,主要经:1、垂直传播,其中最主要的是母婴传播;2、性接触传播;3、密切接触传染。目前关于什么叫密切接触传染还没有清晰定义,但密切接触者是指与病毒确诊或高度疑似病例有直接居住生活在一起的成员。包括办公室同事、同班学生及班主任老师、室友、同机的乘客等。以及其它形式的直接接触者包括病毒病人的陪护、乘出租车、乘电梯等直接接触者。戴兆云主任医师指出,一般接触并不会引起传染,如同一办公室工作、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但如果皮肤、粘膜破损时有接触则可能会引起传染,如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此外,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亦未发现乙肝病毒能经吸血昆虫(蚊、臭虫等)传播。
  关于乙肝还有一个问题被广泛关注,那就是乙肝与性。有的人害怕因为发生性关系而感染乙肝,有的人感染乙肝后不知道如何纾解性欲,日久天长不仅不利于疾病预后,还会带来心理负担。性生活是重要的生活组成部分,在进行性活动时做好防护,与对方真诚相见,有病的一方要及时把真实情况告诉对方,让对方也作“两对半”和肝功能检查。如果对方“两对半”中任何一项阳性,说明对方也感染过乙肝病毒,只要避免病情加重就行了。如果对方乙肝五项指标均阴性,说明其未患过乙型肝炎,且对乙肝病毒毫无抵抗力。这样,就需要积极预防,如打乙肝疫苗、使用安全套。以上都是建立在相互信任、了解、尊重的基础上,所以选择短期性关系的人们更应谨慎。而夫妻一方在急性肝炎传染期、慢性肝炎的急性发作期、活动期都不宜过性生活。此外,慢性肝炎、肝硬化病人由于病情的影响,一般性欲都比较淡漠,此时不应勉为其难,家人也许给予理解。随着治疗效果的显现,因病导致的性功能障碍将有所改善。

(世界医疗网采编组与专家合影)
  不能忽视的脂肪肝
  近几年我国人民营养摄入逐渐增多,营养状况有所好转,随之而来的是肥胖群体增加,导致脂肪肝患者数量骤增。脂肪肝看似温和,其实会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肝损伤、肝硬化等疾病,所以预防和治疗脂肪肝也是在预防肝癌。
  肥胖属于疾病已经是共识,其发病率已经达到20%-30%。我们可以通过B超和肝硬度检查来确诊脂肪肝的严重程度。其中肝硬度检查可以对脂肪肝进行分类,分为轻、中、重型。最好的情况是轻度以下,可以先进行生活行为的干预,例如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应控制高脂肪、高糖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芹菜、韭菜、豆芽等),以及高蛋白质的瘦肉、鱼、虾、豆制品等,少吃油炸食物、动物内脏、蛋黄等。脂肪肝患者应提倡“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糖、低脂肪”饮食。但糖分摄入较多很容易引起脂肪性肝炎,所以吃水果要适量,西红柿比较适宜,西瓜、桃子、苹果的糖分较多就需要减量。
  而中、重度脂肪肝则需要治疗。首先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与脂肪肝有关的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症、肝炎等。其次对有症状的脂肪肝患者在选用药物时要慎重,一定要在医师的指导下用药,谨防药物的毒副作用。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保肝治疗,目前人们对保肝药态度迥异,承认者有之,否定者有之。戴兆云主任医师说,真正需要保肝治疗的人其实并不多,有肝损伤的人才需要保肝治疗。他不主张为了寻求心理安慰而吃保肝药物,例如喝一两杯酒就吃保肝药。此外,保肝药市场鱼龙混杂,有很多保肝药被滥用,也有没有经过临床试验的保肝药因历史原因进入国家审批的药物名册,在大众中造成不良影响。但并不是所有保肝药都效果不明确,缺乏多中心对照研究,有很多药也经过研究被证明是有效的。这其中的原理解释起来较为复杂,如果单纯说保肝药没用,而不加以区分,可能会影响真正需要保肝治疗的患者的依从性,影响治疗效果。所以,戴兆云主任医师强调我们要辩证地去看待保肝药市场鱼龙混杂这个问题,不能一竿子打死所有保肝药。
  专家简介
  戴兆云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国内最早从事乙肝病毒变异研究的学者。2013年起被上海市静安区等多个区级医学会聘任为感染(传染)性疾病医疗纠纷评审专家。自2017年起就任上海多个区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
  从事临床工作三十余年,熟练掌握常见内科,特别是肝病的诊断,治疗及抢救工作。首先在华东医院开展了单人操作的一秒钟肝脏细针穿刺活检技术。对病人诊疗细致入微,对传染性肝炎、肝癌、壶腹部癌的早期甄别性诊断,使很多病人获得了早期治疗、早期根治性手术治愈的机会,其中很多病例取得了5年以上的长期无病存活。
  近6年来,在复旦大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从事免疫学、生物化学、细胞学及肿瘤学研究,已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著5篇,第一作者1篇。
  门诊时间
  周一上午、周三上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周二全天,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闵行门诊部
  本文作者:张狮驼
  本文摄影:阿    人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江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