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搜索 > 内科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慢性心力衰竭 >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2014-08-01   浏览量:  文章来源: 未知

核心提示:【治疗】 心衰的治疗目标为防止和延缓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长期预后,降低病死率与住院率。治疗原则: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对各种可致心功能受损

【治疗】 

  心衰的治疗目标为防止和延缓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长期预后,降低病死率与住院率。治疗原则: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对各种可致心功能受损的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的早期管理,调节心力衰竭的代偿机制,减少其负面效应,如拮抗神经体液因子的过度激活,阻止或延缓心室重塑的进展。

     (一)一般治疗

  1.生活方式管理

     (1)患者教育:心衰患者及家属应得到准确的有关疾病知识和管理的指导,内容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平稳的情绪、适当的诱因规避、规范的药物服用、合理的随访计划等。

     (2)体重管理:日常体重监测能简便直观地反映患者体液潴留情况及利尿剂疗效,帮助指导调整治疗方案。体重改变往往出现在临床体液潴留症状和体征之前。部分严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临床或亚临床营养不良,若患者出现大量体脂丢失或干重减轻称为心源性恶液质,往往预示预后不良。

     (3)饮食管理:心衰患者血容量增加,体内水钠潴留,减少钠盐摄入有利于减轻上述情况,但在应用强效排钠利尿剂时过分严格限盐可导致低钠血症。

  2.休息与活动  急性期或病情不稳定者应限制体力活动,卧床休息,以降低心脏负荷,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但长期卧床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甚至肺栓塞,同时也可能出现消化功能减低、肌肉萎缩、坠积性肺炎、褥疮等,适宜的活动能提高骨骼肌功能,改善活动耐量。因此,应鼓励病情稳定的心衰患者主动运动,根据病情轻重不同,在不诱发症状的前提下从床边小坐开始逐步增加有氧运动。

  3.病因治疗

     (1)病因治疗:对所有可能导致心脏功能受损的常见疾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在尚未造成心脏器质性改变前即应早期进行有效治疗。对于少数病因未明的疾病如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等亦应早期积极干预,延缓疾病进展。

     (2)消除诱因:常见的诱因为感染,特别是呼吸道感染,应积极选用适当的抗感染治疗。对于发热持续1周以上者应警惕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可能。心律失常特别是心房颤动也是诱发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快心室率心房颤动应尽快控制心室率,如有可能应及时复律。潜在的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等也可能是心力衰竭加重的原因,应注意排查并予以纠正。

     (二)药物治疗

  1.利尿剂  利尿剂是心力衰竭治疗中改善症状的基石,是心衰治疗中唯一能够控制体液潴留的药物,但不能作为单一治疗。原则上在慢性心衰急性发作和明显体液潴留时应用。利尿剂的适量应用至关重要,剂量不足则体液潴留,将减低RASS抑制剂的疗效并增加β受体拮抗剂的负性肌力作用;剂量过大则容量不足,将增加RASS抑制剂及血管扩张剂的低血压及肾功能不全风险。

     (1)袢利尿剂:以呋塞米(速尿)为代表,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排钠排钾,为强效利尿剂。对轻度心衰患者一般小剂量(20mg口服)起始,逐渐加量,一般控制体重下降0.5~1.0kg/d直至干重;重度慢性心力衰竭者可增至100mg每日2次,静脉注射效果优于口服。但须注意低血钾的副作用,应监测血钾。

     (2)噻嗪类利尿剂:以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为代表,作用于肾远曲小管近端和髓袢升支远端,抑制钠的重吸收,并因Na+-K+交换同时降低钾的重吸收。GFR< 30ml/min时作用明显受限。轻度心力衰竭可首选此药,12.5~25mg每日1次起始,逐渐加量,可增至每日75~100mg,分2~3次服用,同时注意电解质平衡,常与保钾利尿剂合用。因可抑制尿酸排泄引起高尿酸血症,长期大剂量应用可影响糖、脂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