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搜索 > 肿瘤科 > 肿瘤放射治疗 > 放射生物学 >

分次放射治疗的生物学基础

2015-05-03   浏览量:  文章来源: 未知

核心提示:早期临床实践发现,如果将一次照射的剂量分次给予,可以减轻治疗不良反应,并提高肿瘤控制效果。随着放射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发展,形成目前临床上放射治疗的常规方式:每次照射2Gy,每天1次,每周5次,由此也奠定了分次放疗的生物学基础:4R。 (一)细胞放射损伤的修复 细胞放射损伤主要分为:①亚致死性损伤:主要指细胞DNA单链断裂,是可修复的放射损伤;②潜在

  早期临床实践发现,如果将一次照射的剂量分次给予,可以减轻治疗不良反应,并提高肿瘤控制效果。随着放射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发展,形成目前临床上放射治疗的常规方式:每次照射2Gy,每天1次,每周5次,由此也奠定了分次放疗的生物学基础:“4R”。

(一)细胞放射损伤的修复

细胞放射损伤主要分为:①亚致死性损伤:主要指细胞DNA单链断裂,是可修复的放射损伤;②潜在致死损伤:指正常状态下照射后应该死亡的细胞,若置于适当条件下,由于损伤的修复又可存活的现象;③致死性损伤:指受照后损伤不可修复。细胞放射损伤的修复(repair of radiation damage) 主要包括亚致死损伤修复及潜在致死损伤的修复。

正常组织比肿瘤组织具有更强的修复能力。一般认为,细胞的损伤修复需要数小时,因此分次放疗有利于正常组织细胞的修复。

(二)细胞周期内时相的再分布

分次放疗中,处于相对放射抗拒时相的细胞向放射敏感时相移动的再分布现象,称为细胞周期内时相的再分布(cell cycle redistribution),有助于提高射线对肿瘤的杀伤效果。

(三)氧效应及乏氧细胞的再氧合

肿瘤组织由于生长迅速,瘤体超过一定体积时,部分肿瘤细胞即逐渐处于乏氧状态。乏氧细胞对放射抗拒,但随着多次照射后瘤体缩小,原有乏氧细胞氧合增加,增加了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称乏氧细胞的再氧合(reoxygenation)。正常组织氧合好,不存在再氧合增敏效应。

(四)再群体化

辐射损伤后,组织干细胞在机体调节下,增殖、分化、恢复组织原有形态的过程,称为再群体化(repopulatkm)。这一概念适用于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分次放疗期间,再群体化有利于正常组织修复损伤,但不利于肿瘤控制。因此,临床放疗中应避免不必要的疗程延长;如果一定要延长治疗时间,必要时,在平衡正常组织耐受量的前提下增加肿瘤剂量,弥补肿瘤控制概率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