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搜索 > 内科 > 风湿性疾病 > 贝赫切特病 >

贝赫切特病的临床表现

2014-09-10   浏览量:  文章来源: 未知

核心提示:【临床表现】 (一)基本症状 1.口腔溃疡 每年发作至少3次,发作期间在颊黏膜、舌缘、唇、软腭等处出现不止一个的痛性红色小结,继以溃疡形成,溃疡直径一般为2~ 3mm 。有的以疱疹起病,约7~14天后自行消退,不留瘢痕。亦有持续数周不愈最后遗有瘢痕,溃疡此起彼伏。本症状见于98%以上的患者,且是本病的首发症状,是诊断本病最基本而必需的症状。 2.外阴溃疡 与

【临床表现】

(一)基本症状

1.口腔溃疡  每年发作至少3次,发作期间在颊黏膜、舌缘、唇、软腭等处出现不止一个的痛性红色小结,继以溃疡形成,溃疡直径一般为2~3mm。有的以疱疹起病,约7~14天后自行消退,不留瘢痕。亦有持续数周不愈最后遗有瘢痕,溃疡此起彼伏。本症状见于98%以上的患者,且是本病的首发症状,是诊断本病最基本而必需的症状。

2.外阴溃疡  与口腔溃疡性状基本相似,只是出现的次数较少,数目亦少。常出现在女性患者的大、小阴唇,其次为阴道,在男性则多见于阴囊和阴茎,也可以出现在会阴或肛门周围,见于约80%的患者。

3.皮肤病变  呈结节性红斑、假性毛囊炎、痤疮样毛囊炎、浅表栓塞性静脉炎等不同表现。其中以结节性红斑最为常见且具有特异性,见于70%的患者,多见于下肢的膝以下部位,对称性,每个至少像铜板样大,表面呈红色的浸润性皮下结节,有压痛,分批出现,逐渐扩大,7~14天后其表面色泽转为暗红,有的可自行消退,仅在皮面留有色素沉着,很少破溃。

另一种皮疹为带脓头或不带脓头的毛囊炎,见于30%的患者,面、颈部多见,有时躯干、四肢亦有。这种皮疹和痤疮样皮疹很难与正常人青春期或服用糖皮质激素后出现的痤疮鉴别,故易被忽视。针刺后或小的皮肤损伤后出现反应也是BD一种较特异的皮肤反应。栓塞性浅静脉炎常在下肢见到,急性期在静脉部位出现条形红肿、压痛,急性期后可以扪及索条状静脉。

4.眼炎  最常见的眼部病变是葡萄膜炎,视网膜血管炎可造成视网膜炎,眼炎的反复发作可致视力障碍甚至失明。男性合并眼炎的明显多于女性患者,尤其是年轻男性发病率更高,且多发生在起病后的两年内。前葡萄膜炎即虹膜睫状体炎伴或不伴前房积脓,对视力影响较轻。视网膜炎使视神经萎缩,致视力下降。眼炎可先后累及双侧,出现眼炎4年后50%以上的患者都有较严重的视力障碍。

(二)系统性症状

 除上述基本症状外,部分患者因局部血管炎可引起内脏系统的病变,系统病变大多出现在基本症状之后。

1消化道  出现在许多发作期患者,按症状出现的频率最多见腹痛并以右下腹痛为常见,伴有局部压痛和反跳痛,其次为恶心、呕吐、腹胀、纳差、腹泻、吞咽困难等。消化道的基本病变是多发性溃疡,可见于自食管至降结肠的任一部位,其发生率可高达50%。重者合并溃疡出血、肠麻痹、肠穿孔、腹膜炎、瘘管形成、食管狭窄等并发症,甚至可因此死亡。

2神经系统  见于20%的患者,除个别外都在基本症状出现后的数月到数年内出现。脑、脊髓的任何部位都可因小血管炎而受损,临床表现随其受累部位的不同而不同。患者多发病急骤,根据其症状可分为脑膜脑炎、脑干损害、良性颅内高压、脊髓损害、周围神经系统损害等类型。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增高,检查约80%有轻度白细胞增高,单核细胞、多核细胞各占一半,33%~65%有蛋白的升高,葡萄糖多在正常范围。脑CT对诊断有一定的帮助,脑磁共振检查对小病灶更为灵敏。神经病变的复发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约11%的患者经治疗病情缓解,但仍遗有后遗症,死亡多出现在神经系统发病后的1~2年内。

3心血管  本病血管病变所指的是大、中血管病变,见于10%的患者。

(1)大、中动脉炎:不论是体循环抑或是肺循环的动脉受累后可出现狭窄和动脉瘤,甚至在同一血管这两种病变节段性交替出现,大动脉受累较中动脉更为常见。

(2)大、中静脉炎:本病静脉受累的特点是除管壁炎症外尚有明显的血栓形成。大静脉炎主要表现为上、下腔静脉的狭窄和梗阻,在梗阻的远端组织出现水肿,并有相应表现。中静脉的血栓性静脉炎多见于四肢、尤其是下肢,亦见于脑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