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诊疗技术 >

细菌性脑膜炎的治疗新靶点

2016-04-01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近日,山东省济南市儿童医院访问学者王世富与洛杉矶儿童医院合作,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儿童细菌性脑膜炎致病机理三联症即血脑屏障的病原侵袭、NF-κB活化和白细胞移行”理论,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前沿微生物学》杂志上。

  细菌性脑膜炎是一类严重感染性疾病,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高,是中枢神经系统严重的感染性疾病,成人常见,儿童患者尤多。许多细菌均可引起本病,其中脑膜炎球菌所致者最多,依次为流感杆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及其他革兰阳性杆菌、葡萄球菌、李司忒苗、厌氧菌等。

  近日,山东省济南市儿童医院访问学者王世富与洛杉矶儿童医院合作,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儿童细菌性脑膜炎致病机理三联症即血脑屏障的病原侵袭、NF-κB活化和白细胞移行”理论,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前沿微生物学》杂志上。

  目前抗菌药物的应用和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细菌性脑膜炎仍然是人类健康面临的最主要的挑战之一,尤其对于新生儿和婴幼儿,其致残率和致死率一直居高不下。虽然流行病学调查已经证实,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B组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等是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的主要致病菌,但国内外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对细菌性脑膜炎感染的致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

  王世富所在团队长期致力于儿童病原微生物感染方面的研究,与美国专家合作,阐述了儿童细菌性脑膜炎早起中枢神经系统(CNS)炎症和血脑屏障损伤之间的内在致病机理,总结分析了儿童细菌性脑膜炎常见致病菌致病机制的共性,阐明了病原微生物的入侵,NF-κB信号途径的活化与I型干扰素通路的反馈,以及白细胞经穿细胞和跨细胞机制迁徙通过血脑屏障是细菌性脑膜炎三联症致病机制的理论。

  该理论为临床更好地理解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的炎症损伤和致病机制,深入了解细菌性脑膜炎的发生、发展进程,以及治疗靶点药物的研发提供了全新视野,指出NF-κB信号途径的抑制剂将成为细菌性脑膜炎的重要治疗靶点,并对宿主抑菌因素和细菌毒力因素等研究的发展方向、研究重点及创新突破口进行了前瞻性分析,为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的研究提供了新系统理论基础。  

  世界医疗网 讯

相关内容:耳源性脑膜炎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