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诊疗技术 > 诊断技术 >

病原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与应用

2014-09-17   浏览量:  文章来源: 未知

核心提示:感染性疾病是一类临床常见疾病,是病原体和人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病理过程,感染的病原体包括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等,而准确的实验室诊断是疾病治疗的根本依据。

     感染性疾病是一类临床常见疾病,是病原体和人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病理过程,感染的病原体包括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等,而准确的实验室诊断是疾病治疗的根本依据。本章首先简述感染病特点、感染类型有关知识,详细介绍感染性疾病的常用实验室检测项目及其临床意义和评价。概括叙述引起脓毒血症与败血症、呼吸系统细菌感染、消化系统细菌感染、泌尿系统细菌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与常见疾病及病原学检测;简述了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及细菌耐药的监测。介绍了病原学检测与抗生素敏感试验的临床应用。

   概述

    感染(infection)是病原体(pathogen)和人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病理过程,感染的病原体包括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等。病原体的来源可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感染两种类型。外源性感染是由于外界的病原体侵入人体,如志贺菌、结核分枝杆菌、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等引起的感染。内源性感染是人体内经常寄生的微生物,如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某些真菌等在一定条件下引起的感染。感染后是否引起感染性疾病(infection diseases)与病原体的数量、毒力和人体的抵抗力有关,并决定感染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病原体感染后机体可以出现不感染、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显性感染(overt infection)、持续性感染(persistent infection)或病原体携带状态(carrier state)几种类型。感染性疾病是由于感染的病原体毒力强、数量多,超过了机体的抵御能力,定植在机体一定部位增殖、扩散或蔓延、释放毒素,引起机体免疫病理反应,导致组织、器官等损伤,生理功能紊乱,并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感染性疾病的检测主要包括病原体的检测、感染的血清学试验等,并由此确定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和性质;通过病原体的药物敏感试验、耐药株监测和医院感染的监测报告,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最佳治疗药物选择,采取最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感染的传播或流行提供及时、有效的实验数据。过去,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体外培养技术对病原体进行分离和鉴定。鉴于大多数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已经明确,这一方法被临床医生和检验工作者所接受。但是对于一些体外培养困难和耗时较长的病原体,如肝炎病毒、螺旋体、结核分枝杆菌等,这种方法并不适用。另一方面,一些感染性疾病可在体外培养出来之前自愈或治愈,如肺部隐球菌感染;也有一些急性感染会在实验室培养和鉴定结果出来之前就导致患者严重疾患或死亡,如军团菌、大肠杆菌O157︰H7等感染。因此,及时是临床对于实验室诊断的又一基本要求,特别是对于急性感染和暴发性感染。抗原或抗体快速检测是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的另一类方法,包括乳胶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等,可在几个小时内完成。而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我们也可以从基因水平快速检测和鉴定病原菌。DNA测序技术在新的病原体(如SARS病毒,severe s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的发现和鉴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见,要完成一种病原体的鉴定,建立可靠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首先应当从它的分群、分类和分型上入手,对于细菌,16S rRNA是一个良好的分析靶点,对于病毒,基因组测序则可以最终满足这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