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诊疗技术 > 诊断技术 >

各种内镜的常见交叉感染与监测

2014-09-17   浏览量:  文章来源: 未知

核心提示:内镜是临床诊断与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医疗仪器。加强内镜的感染管理、做好内镜的消毒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更是提高医疗水平以及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对容易引起内镜感染的原因进行调查与分析,以便寻求相应措施加强消毒管理工作,进而减少医源性感染几率。 一、各种内镜的常见交叉感染 内镜常见的交叉感染有:由铜绿假单胞菌

      内镜是临床诊断与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医疗仪器。加强内镜的感染管理、做好内镜的消毒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更是提高医疗水平以及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对容易引起内镜感染的原因进行调查与分析,以便寻求相应措施加强消毒管理工作,进而减少医源性感染几率。

  一、各种内镜的常见交叉感染

  内镜常见的交叉感染有:由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幽门螺旋杆菌、沙门菌、分枝杆菌、不动杆菌、奈瑟菌、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等引起的感染。导致交叉感染的原因:①清洁机的污染,位居感染的第一位:②内镜通道与附件消毒困难也是内镜引起感染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消化道内镜;③消毒剂使用不当:含氯消毒剂对内镜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洗必泰类等消毒剂不能够满足所需要的消毒要求,并且对革兰阴性杆菌与病毒效果不确切,屡次使用后可以造成感染,戊二醛消毒剂能够达到消毒所要求标准,但需要的消毒时间较长、并且长期使用能够导致溶液的浓度下降,若监测不到位就会引起消毒效果的下降,进而丧失消毒的意义;④内镜消毒后的干燥与保管等也是控制感染以及消毒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如若管腔内残存有水分,就会为细菌的生长提供便利条件。

  二、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1.消毒剂浓度监测  每天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消毒剂使用的时间不得超过产品说明书规定的使用期限。

  2.内镜监测  消毒后的内镜每季度进行微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消毒后的内镜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灭菌后的内镜应当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灭菌后内镜合格标准为:无菌检出。

  3.内镜的消毒效果监测采用以下方法:

  (1)采样方法:监测采样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用15ml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及时送检,2小时内检测。

  (2)菌落计数: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取0.5ml,加入2只直径90mm无菌平皿,每个平皿分别加入已经熔化的45~48℃营养琼脂15~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于35℃培养48h后计数。

  (3)结果判断:菌落数/镜=2个平皿菌落数平均值×20。

  (4)致病菌检测: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取0.2ml分别接种90mm血平皿、中国兰平皿和SS平皿,均匀涂布,35℃培养48h,观察有无致病菌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