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诊疗技术 > 诊断技术 >

肢端肥大症的实验诊断

2014-09-17   浏览量:  文章来源: 未知

核心提示:肢端肥大症(acromegaly)是由于生长激素(GH)分泌过多所致。GH过多发生在青春期后,即表现为肢端肥大症,患者均有肢端及软组织的改变,典型表现是患者的某些骨骼,特别是颅骨及下颌骨过度生长,由于长骨骨垢已闭合,身高不再增加。

        肢端肥大症(acromegaly)是由于生长激素(GH)分泌过多所致。GH过多发生在青春期后,即表现为肢端肥大症,患者均有肢端及软组织的改变,典型表现是患者的某些骨骼,特别是颅骨及下颌骨过度生长,由于长骨骨垢已闭合,身高不再增加。

  垂体GH细胞瘤为肢端肥大症最常见的原因,绝大多数GH细胞瘤的原发病因在GH细胞本身,约40%的GH细胞瘤的瘤细胞有Gsa基因的突变,使腺苷酸环化酶持续地处于激活状态,细胞内cAMP水平持续性升高,于是细胞持续地增生,形成腺瘤。下丘脑功能紊乱及下丘脑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瘤可使GHRH产生过多,引起垂体GH细胞增生,久之形成GH细胞瘤,产生肢端肥大症。异位GHRH亦可引起垂体GH细胞增生乃至形成GH细胞瘤。

  一、肢端肥大症的实验室检测

  (一)生长激素检测

  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是腺垂体细胞分泌的蛋白质,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神经组织以外的所有其他组织生长;促进机体合成代谢和蛋白质合成;促进脂肪分解;对胰岛素有拮抗作用;抑制葡萄糖利用而使血糖升高等作用。GH呈脉冲式释放,且影响GH分析的因素很多,单次检测的结果并不可靠,对肢端肥大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的是血GH的连续多次测定。尿GH的测定能反映一段时间内GH的分泌量,而且与血IGF-1呈正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控制不佳的糖尿病、营养不良、肾衰竭及应激状态下均可使血GH水平升高。GH与胎盘催乳素有交叉反应,因此,妊娠时测定GH结果不可靠。常用检测方法为RIA和发光免疫分析。

  【临床意义】

  (1)升高见于:①垂体肿瘤:肢端肥大症、脑垂体性巨人症。②非垂体肿瘤:糖尿病、部分肝病、肾功能不全、胰腺癌。可用抑制试验鉴别非垂体肿瘤所致GH之增高。

  (2)降低见于:①垂体性侏儒症及其他原因所致的垂体前叶功能减低症。②非垂体疾病所致GH值降低,如肝硬化、垂体附近的脑肿瘤。

  (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检测

  许多组织都可以产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但循环IGF-1主要来源于肝脏,且受GH调节。静脉注射GH后血IGF-1水平升高,其峰值出现于注射后3~9小时。IGF-1的半衰期为2~4小时,而GH半衰期不到半小时,故血IGF-1较单次血GH能更好地反应垂体GH分泌情况,且IGF-1与疾病活动有很好的相关性。IGF-1不受进餐运动、应激及取血时间的影响,但与性别、年龄及妊娠有关。检测方法有HPLC、RIA、CLIA及ELISA。常用CLIA。

  【临床意义】

  可作为肢端肥大症诊断、疾病活动度及疗效观察的重要指标,尤其是GH升高不显著者IGF-1测定更有助于诊断。

  (三)IGF结合蛋白-3检测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 binding protein,IGFBP)是与IGF高亲和力结合蛋白组成的家族,包括IGFBP-1~6。它们不仅具有运载蛋白的功能,而且通过IGF依赖性或非依赖性机制抑制或促进IGF的作用。IGFBP-1参与IGFⅠ和IGFⅡ的激活。而IGFBP-3是IGF的结合蛋白,95%的IGFⅠ和IGFⅡ结合在IGFBP-3上,起到稳定其活性的作用。检测方法有RIA、CLIA、ELISA双抗体夹心法等。常用CLIA。

  【临床意义】

  IGFBP-3用于评价生长激素的分泌,其检测比IGFⅠ更敏感。

  (四)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测定方法为口服75g葡萄糖,在0、30、60、90和120分钟时采血测定GH水平。

  【临床意义】

  口服葡萄糖后的GH的测定是诊断肢端肥大症的可靠实验,简便易行,且是评价肢端肥大症最为特异的动力学方法。

  二、临床应用及评价

  典型肢端肥大症病例根据患者的特征外貌及其他临床表现,结合血GH和IGF-1测定结果即可确立诊断。若GH和IGF-1均正常,可排除肢端肥大症;若血GH谷值大于2μg/L或血IGF-1大于333μg/L可确诊为肢端肥大症;若GH正常或单次测定大于1μg/L、IGF-1增高但未达到确诊标准,则应运用OGTT试验辅助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