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视界 >

噪声污染无孔不入 如何保持“耳聪目明”

2022-03-03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耳聋威胁各年龄人群,危害更是贯穿一生。耳鼻喉科专家建议,经常接触噪音的人应定期检查听力,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世界医疗网 (上海) 特邀通讯员  刘正辉   衣晓峰  江丽波  报道  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噪声污染,无疑是全社会关心、关注的一个重大热点问题。于去年岁末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以法律的形式对噪声污染防治标准和规划、监督管理、各类噪声污染防治、法律责任等各个方面均作出了明确规定,并将于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起施行。

  据了解,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管理对象和范围过去一直存在空白,主要体现在农村地区噪声、城市轨道交通噪声、住宅区共用设施设备噪声、环境振动等没有纳入法律监管范围。而当前超过一半的噪声举报都是针对社会生活噪声,如室内装修声刺耳、广场舞喧闹、机动车“炸街”、交通噪声扰民、建筑工地夜间施工,等等。对于这些无孔不入的噪声,上述即将正式实施的防治法提出了明确的防控和处罚措施,要求各地因地制宜,确立规则,加强管理,及时介入劝阻和调解,解决问题。

  今年读大一的女孩刘某,平时学校寝室异常嘈杂,每晚都要戴着耳麦听音乐才能入睡,半月前她无意中发现自己的一侧听力明显下降。在医院接受纯音听阈测试后,结果诊断为左耳轻度神经性聋。而66岁的老刘,虎年春节期间带领小孙子在自家小院燃放巨大的爆仗时,骤然发生双耳重听伴耳鸣的情况,尤其在寂静的环境中,耳道里的声音犹如隧道里奔驰的火车。经听阈测试,被确诊为双耳中重度神经性聋……在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耳鼻喉科诊室,这种噪音性耳聋的患者比比皆是,并且越发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噪声就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

  根据WHO发布的一份《世界听力报告》,全球有15亿人患有听力损失,其中至少4.3亿人需要康复干预。若不加以控制,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目可能会增加到25亿。比较起来,听力损失状况在我国尤为严峻,据推算,目前国人听力减退人数高达2亿之多,听力残疾者达7000万,约占全国残疾人数的30%以上。

  在3月3日“全国爱耳日”到来前夕,我们采访了中国医师协会黑龙江省耳鼻咽喉分会常委、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王玮,以及黑龙江省医师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常委、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吕德华,二位专家均指出,当前因噪音所致的听力损伤病例正在快速增长,几乎所有职业、各个年龄段及男女老幼都会被殃及,亟须唤起人们的充分认知和高度重视。一个“耳聪目明”的人,对全生命周期听力健康来说,堪称“锦上添花”,对学业有成和事业进步无疑有着巨大的帮助。

  日常生活中,人们每天都会听到来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各种声音,有的犹如天籁之音,美妙动听;有的吵闹混杂,让人心烦意乱,不堪其扰。那么,什么是噪声?王玮主任科普说:“噪声就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换句话说,当你正在专心致志地学习时,或者即将进入甜美的梦乡,耳畔有人拉起了婷婷袅袅的小提琴,或弹响了悦耳的钢琴,这种不需要的声音就是“噪音”。尤其是夜半更深之际,小青年开跑车、摩托车“炸街”所带来的“滚滚惊雷”,更是将噪声发挥到了令人恐怖的状态。

  如同“小偷”的噪音,无孔不入

  现阶段,噪声主要分为四类,即建筑施工噪声、工业噪声、道路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后两者是城市市民遭遇的最主要噪声来源。至于噪音性耳聋,就是处于长期反复噪音暴露的环境,或在一次长时间的强大噪音暴露中,所造成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吕德华医生通俗解释,听力损失程度与音量和暴露时长密切相关,一般声音的强度超过85-90分贝,即会伤及耳蜗,使听力逐步“滑坡”。依据相关标准,通常每增加3分贝,允许的暴露时间将减少一半。若噪声级达到140分贝时,无论暴露时间多短,均会产生(或永久性)听力损害。

  特别是在一些特殊场合,如遇开山放炮、定点爆破楼体等一次较强的爆炸声超过110分贝者,就容易诱发急性噪音性耳聋,也称为爆震性耳聋。而长期在纺织厂、机械厂劳动,或在建筑工地开铲车、升降机、大型渣土车的人,长期在一定强度的噪音环境下,这些群体的听力往往每况愈下,受损严重。而在社会生活产生的噪声中,更容易对耳聋形成“温水煮青蛙”的效应。王玮主任提醒说,经常喜欢出入KTV娱乐厅、音乐酒吧等场所,或整天戴蓝牙耳机、长时间接打电话的人,其正常听力也常常被悄悄“偷走”。

  以戴蓝牙耳机听音乐学外语为例,有人认为既不影响他人又可避免外界干扰,且能减轻手机辐射,但如果在噪音环境下使用,会不自觉地调大音量,在较大分贝的持久冲击下,足以使人体内耳毛细胞死亡,让听力减退,最终罹患感音神经性耳聋。吕德华医师提示:与蓝牙耳机类似,居家生活中也有许多潜在的容易忽略的噪声隐患,如吹风机、小型吸尘器等小件电器,对噪声性聋的累积效应不可小觑。还要提醒的是,噪声在杀伤听力的同时,对心血管、胃肠道、心理健康也十分不利,应高度警惕。

  防范噪音,听听专家的建议

  耳聋威胁各年龄人群,危害更是贯穿一生。王玮主任建议,经常接触噪音的人应定期检查听力,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有种测试听力的简便方法,叫“前后对比检测法”:就是在听MP3之前,先将音量调到自己勉强听得到的最小音量,当听了一段时间歌曲后,如无法再听到开始调节的最小音量,那就说明当事者的听力已处于暂时性损害的程度。还有和他人说话时听不清楚,让对方重复一遍或反复几次;与他人交流时,总是漏掉部分谈话内容。碰到这样的窘况,就要及时去专科门诊查找原因了。

  当前,对噪音性耳聋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主要落实在“防护”二字。吕德华主任医师告诫,平时尽可能躲开噪音环境,少去KTV等高分贝噪音场所,避免接触过强的声音;不可长时间戴耳机或用较高的音量听歌曲;每次打电话不要超过三五分钟。另外,夏季临街的房屋尽量少开窗;居室内电视机、录放机、收音机音量不宜过大;冰箱不要放在卧室里;烧菜、煮饭开启油烟机时,尽量佩戴好耳罩。别小看这些细节,因为噪声无处不在,不知不觉就使听力打“折扣”了。

  吕德华建议,如有听力下降时,可给予血管扩张药,以改善内耳循环;而口服大量维生素A、维生素E,有利于增强内耳细胞代谢功能;应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甲钴胺等神经营养药,也有不错的疗效。

  据介绍,为了提高防范意识,减少噪声危害,每年的4月28日还被定为“国际噪声关注日”。“事实上,我们要把每一天当成‘噪声关注日’,牢牢守护听力健康的根基!”王玮医生呼吁大家行动起来,从自我做起,不要沦为噪声的源头和散播者,努力在公共场合创造安静、文明和舒适的生存环境。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七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