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视界 >

13位医生战“疫”生活实录

2020-03-04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如果只是一时的恐慌、委屈、愤懑与不甘,那么教训、感悟和反思势必在未来东湖水暖,樱花再绽的美景中化为乌有。与其坐等后人越过时间的沟壑来追问今天发生的一切,不如让我们现在开始记录、开始铭记、开始改变。

  世界医疗网(上海)特约记者 张逸报道 人类往往为恐惧所震慑,为平安而苟全,懒于深究,怯于思考。而新冠病毒带给我们的,如果只是一时的恐慌、委屈、愤懑与不甘,那么教训、感悟和反思势必在未来“东湖水暖,樱花再绽”的美景中化为乌有。与其坐等后人越过时间的沟壑来追问今天发生的一切,不如让我们现在开始记录、开始铭记、开始改变。

  为此,我们访问了13位医生,实录他们在战“疫”期间的生活和思考,试图以个体的记忆,抵抗时代的遗忘。

  逆行·不破楼兰终不还

  毛恩强

  瑞金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

  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工作的这一个月里,经常要工作到凌晨一二点钟,第一周下来,就瘦了4斤多。在这次战“疫”中,作为上海市专家组五位成员之一,我有责任和义务根据以往类似疾病的救治经验,结合新冠肺炎的特点,尽快寻求最为合适的科学的救治方案。

  我们的努力最终确实迎来了好的结果——自2月7日以后,几乎没有普通型病人转为重症病人,基本实现了我们提出的关口前移、阻止轻型重症化的目标。

  2月26号,我要去电视台做一档节目,顺道回家拿几件衣服,打开家门,惊喜地发现我的大女儿毛钟安做了我喜欢吃的熏鱼、鸡汤,令我非常感动!后来听我妈妈讲,我大女儿听说我要回家吃饭,在灶台前忙碌了整整一个下午。

  李锋

  胸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呼吸危重症亚专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SARS冠状病毒席卷大半个中国时,我在攻读研究生,没有机会上临床一线救治患者。真没想到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横空而出,我的导师、年近7旬的周新教授在除夕当晚作为首批上海市援鄂医疗队的医师组长带领着130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我则于2月1日凌晨受命前往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直达医疗指挥中心,和当时在座的中山医院胡必杰教授、肺科医院赵兰教授一起视频查房,查阅了几个危重患者的医嘱和治疗措施。从第二天开始,我陆续接诊从其他医院转过来的确诊新冠肺炎的患者,还第一次穿上防护服进入病房,查看患者的情况,询问病情和症状的变化。

  新冠肺炎患者多数是晚上和凌晨抵达,对于所有的医生来说,比较辛苦。通常情况下,我们医生直到晚上才能休息。每次查房,一般需要3~4个小时。穿着防护服,时间长了,感觉很闷,同时护目镜里有水蒸气,影响视线。

  由于身处感染病区,医生、护士不能外出,我们吃住都在病区里,每天三餐由食堂工作人员送来。食堂伙食供应充沛,每天的菜肴荤素搭配适当,还有水果供应,各种通讯设备畅通,使得我们工作安心,生活舒心。胸科医院的领导非常关心我家,两次上门慰问,让我们全家深受感动。

  战“疫”·青山一道同云雨

  钟芸诗

  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党支部书记、副主任,主任医师。

  作为第四批上海医疗队队员之一,我们内镜中心党支部的年轻党员、护士曹婧于大年初四奔赴武汉。她分享的日常工作情况让我们了解到,前线战士们长时间穿着防护服,湿疹、皮炎等情况时有发生,个人护理物资仍较为短缺。孔怀兄弟,同气连枝。我们党支部倡议全体成员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捐款。这次捐款开始后,门庭冷落,来捐款的员工寥寥无几,即使是一同前来,向捐款箱中献爱心时也是相隔甚远。每个人都戴着口罩和帽子,几乎无法看清表情。然而,支委手机上不断响起的转账铃声却时时刻刻提示着、接收着一颗颗滚烫的赤子之心。原来,为了降低聚集所带来的风险,在支部的建议下,大多数员工选择通过线上转账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支持。与此同时,相隔千里的中山医院厦门医院内镜中心也参与到了捐款活动中。短短1小时,募捐总额就近2万元,并由我第一时间转交至上级党委。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我们在大后方坚守岗位的同时,希望这份战斗到底的决心可以随着善款换来的物资,为前线战士多带去一份理解、滋润和体贴。疫情封锁的是道路,但封锁不了医护人员对于彼此的关爱和对天下苍生的大爱。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待到冰消雪融、疫情退散之时,与君共尽一杯庆功酒!

  周宇红

  中山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

  1月24日,由于发热门诊的扩容和对疑似病人留院隔离观察的需要,中山医院临时征用我们科的日间病房进行改建,对此,我们科的同事写了一些科普的小文发在公众号上,舒缓肿瘤病人的紧张情绪,指导他们出院后遇到的一些问题;原先预约在节后收治入院的肿瘤患者,主管医生一个一个地打电话去解释,尤其是一些外地的病人,建议他们尽量留在当地治疗。为了保证老病人在当地治疗时可以获得我们的帮助,科室还专门配备了专人负责接收他们的问题,反馈给主管医生,由主管医生再具体回答病人的疑问。对肿瘤病人的关爱和帮助是我们没有去武汉前线支援的医务人员能做的一点点努力。

  非常时期,由于病房暂停收治外地来沪患者,有些肿瘤病人出现了焦虑情绪。网上义诊这个新的就医模式成为了这次疫情防控中的创举。去年10月起我们腹部软组织肉瘤多学科团队建立了“中山肉瘤绿洲”公众微信号,每周两次通过线上“问医有道”栏目,回答肉瘤患者普遍关心的疾病知识和治疗信息,起到了非常好的科普宣传作用。这次我们多学科团队的专家积极组织线上义诊,会诊前先把在中山有检查和治疗信息的患者一个一个从电脑系统中挑选出来,分析他们的病情,在网上给予他们接近于诊室的多学科会诊,也同时将许多的科普知识通过一个个病例分析传达给更多相关的患者和家属。线上会诊持续2个小时,在线人数多达1000多人,会诊后我们又梳理出130多个问题,用文字的方式一一回复给患者及其家属。网上会诊虽然无法完全代替线下面诊,毕竟医生的精准判断和施治需要更详细的资料和更直接的面对面交流,但是在特殊时期,我们的努力还是让很多无法来院就诊的患者获得了一些安慰和鼓励。随后,我们还和国内的多位肉瘤专家联手,进行了多次网上义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从现在看,互联网时代,如何利用现有的技术条件为更多的患者服务将成为我们今后工作的一种新模式。希望我们不要忘记,无论是有关疫情的防控还是其他疾病,尊重科学,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依然任重道远。坚守自己的职业初心,坚持科学的理念,也是我们的底线。

  蔡成

  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父母远在湖北,而我每年春节都要值班,已经连续三年没有陪父母过春节了,因此今年我提前一个月网上定了票,计划回湖北陪父母过年,没想到遇上疫情,打电话想和父母解释,他俩没等我开口便说“快把票退了,你坚守医疗岗位就是对我们最有意义的关心”。

  健康的生活背后是逆行者在替我们负重前行。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3387名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感染了新冠病毒。白衣战士用血肉之躯捍卫着广大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希望疫情过后,医务工作者仍能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医患关系更加和谐,“健康中国”的目标早日实现。

  邵杰

  华山医院普外科医师。

  我女儿邵一馨在春节期间写过一篇作文,摘录如下:

  武汉,是我爸爸踏入医学殿堂的地方,也是这场战役的主战场。爸爸说,他的46个大学同班同学中已经有3位走上了战“疫”最前沿。这几天爸爸给我讲了很多他们义无反顾投入这场生死攸关战役的故事,讲着讲着,我和爸爸都流下了泪水。

  迟阿姨,我记得爸爸的毕业照里你小巧的身姿、秀美的面容,可是现在的照片里防护服、护目镜、口罩把你包裹得严严实实,只能从目光中看到自信与坚毅。爸爸说,你是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第一批报名参加定点医院支援的医生。你奔赴前线的第二天,你的爱人也接到电话要去支援,就在这个除夕夜,你们将小弟弟交给家人,毅然决然地共同走向了抗“疫”的主战场。

  爸爸的大学班级群里,同学们都在互相打气、互相鼓励,“我们班46人,这次大疫过后要一个都不少,回武汉聚会”。

  我期待着爸爸和他的45位同学平安归来,用胜利的捷报欢聚在同学会上。

  倪玉苏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

  虽然我们专科医院没有接到援助武汉的任务,但医院每位医生都参与了在线咨询,并做好随时准备响应组织号召,前往抗击疫情第一线的准备。我还利用这段时间进一步拓展专业知识及技术能力,观摩神经外科侧颅底手术录像及阅读侧颅底相关的专著。只有把功底夯实,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史婧奕

  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医师。

  我和爱人都是重症医学医生,都随时做好了支援前线的准备。我本人报名并列入儿童医院体外生命支持团队。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的工作依然忙碌。我女儿得知疫情以及我们的选择后,也展示了她成长的一面,表示虽然对可能到来的支援工作、对爸爸妈妈的安全有担心,但是也知道这是爸爸妈妈的职责所在。她让我们全身心投入工作,她会听外婆的话,照顾好自己和外婆。

  唐一帆

  华山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

  疫情突如其来,年前已预约了节后手术的病人必须妥善安排、耐心沟通。比如一位来自昆山的直肠癌患者已经完成了新辅助放化疗,安排节后手术。疫情之下,如何规避风险又不耽误病人的治疗?我发现病人对新辅助放化疗的反应非常好,肿瘤退缩明显,决定对他采用全程新辅助治疗这一最新方案,既进一步有效控制病情,又规避了不必要的风险,一举两得。

  供职于复旦大学附属医院,我既有临床工作,还承担着教学任务。教学改为上网课,我的课时比较多,又安排在3月6日开始授课。我学习了一下流程和方法,包括PPT录制旁白导出视频、上传学校指定云盘、上传课件制作教师首页等等,开始了录制工作。我心目中的教师授课应该是言辞流利生动、感情饱满、详略得当,完全犹如主持人风范,没想到我试听后觉得效果不堪入耳。分析了一下,一是自己不自觉的语气词太多,二是语速太快,慌慌张张。我决定翻倒重来,把讲课内容打印出来,先朗读几遍,提高语感,然后每张PPT片子分别录制到自己能做到的最好水平,再组合起来。这样前前后后花了四天时间。这是我第一次学习录制网课,也算是非常时期的意外收获吧。

  疫情之中,我们每个人做好自己,管理好自己,也能做自己的英雄。

  纵亚

  瑞金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面对汹涌而来的疫情,我和我们科室的同事轮番上岗,参与发热门诊新冠肺炎患者筛查工作。这是我从医以来第一次以“全副武装”的姿态出诊。闷热、笨拙的防护服加上憋闷的N95口罩,还有时不时被雾气模糊的护目镜,让人根本无法区分谁是谁。纵然再苦再累,听到患者就诊结束不忘对我说上一句“医生,您辛苦了”“医生,保护好自己,您是我们的依靠”,这时候,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作为交大医学院康复医学系的秘书,我紧急联系了各附属医院康复医学教研室主任,迅速完成了康复医学网络视频授课课程建设工作,让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康复医学理论课的学习。

  下班后回到家,我把以前给儿子买的乐高积木都找了出来,抽点时间陪他一起复原乐高模型。在这1个月的拼装过程中,亲子关系融洽了不少。

  孙健

  中山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

  鉴于新型冠状病毒的高度传染性,口腔诊疗曾一度摁下暂停键。我们一方面随时待命,一方面对口腔疾病的患者进行自我诊治的指导,交流、沟通比较琐碎,但我们都很认真对待。

  为了做好重新开诊的准备,我们科里很多医生群策群力,想了很多办法,最终在医院感染科老师的指导下,设置了一整套清晰的治疗流程。这样做是为了可以更好地给我们科室医务人员做好防护,只有做好了防护,才能更安全更安心地为病人服务,才能让口腔病人得以康复,重新绽放出灿烂的微笑。

  摒牢·待到山花烂漫时

  谢宗平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

  得知国内疫情爆发,我中断了在国外的度假,赶回上海。回来后看到人人都戴着口罩,这和国外感染者和疑似患者才戴口罩形成了特别强烈的反差。我特意去查了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控中心的官网,联想到我们这边对戴口罩的许多误解,深切地感到科学、理性、专业的健康教育任重而道远。

  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言,“当前最大的敌人不是病毒,是恐惧、谣言和污名。”如果一个人认为空气中病毒无处不在,呼吸空气就可传染,再看到周围人不仅戴口罩,还穿着防护服,而又在网上总是关注各种负面的信息,一定会开始恐慌。过度的心理恐慌不仅会引发从众行为,还会导致应激反应,结果反而降低了人的免疫力,还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挤兑,在没有分诊制的时候都挤向大医院,就有可能导致严重的交叉感染。因此,面对疫情,我们要找到自己内心的瓶颈,看我们害怕的是什么,其中有什么是过度担心的,遇到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从哪里去获得我们需要的专业的知识,获得专业知识之后又怎样去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李昕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内分泌与生殖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响应政府的号召,除了轮值上班,其他时间不出门,把病毒“闷”死。备班在家的时候,也是难得的休整时间,阿姨在外地,所以事事要亲力亲为。做得最多的家务就是整理物品,第一次有充分的时间做“断舍离”,我惊讶地发现光衬衫我就有近一百件,这么多年买买买,满橱的衣服,有的吊牌都还没剪除,有的衬衣长时间没动已经不再鲜亮,它们似乎带着忧怨的气息一直堆着、挂着,而我常穿的就那几件。同样的情况还有牛仔裤,长长短短各种相同和不同款形的牛仔裤,我有46条!还有厨房那些过期的干货、面粉、调料…每天整理,每天反省,我们真的不需要那么多的物和事!当我终于整理好我的家,丢弃掉不能利用的东西,我已下定了决心,接下来我要过几年“苦日子”,利用已有的,尽量不添置新的物品,直到身边只剩少量必需的、内心真正喜欢的东西包绕,这样才能真正从物欲中超脱出来,去做值得做的事情。这是我最大的感悟。

  作为医务人员,长时间以来一直是满负荷的工作量,周末不是值班就是开会、讲课、门诊,似乎除了工作就不会生活,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很难平衡好。这“闷”病毒的一个月,我发现原来自己的一桌饭菜会给家人带来如许的快乐,自己的一次网课陪伴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信心。我教会孩子列作息计划,教会孩子如何保持书桌书柜最佳“动线”,如何保持自己房间整洁。孩子情不自禁地拥抱着我说:“妈妈,我一直以为你是不会做家务的,一直以为只有长假你才能陪伴我,这次虽然不能下楼玩耍,但我很知足。”

  在家人的眼里,没有什么比陪伴更美好。从此,我会更加珍惜时间、提高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多点时间在家的港湾让身心放松,爱家人也感受家人的爱。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张狮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