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视界 >

纪实:上海公卫人深入武汉做流调

2020-03-04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只有调查清楚洪水的源头以及流经的线路,才能让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让未被传染的人不受伤害。疫情当前,韩帅以及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的同事们奔赴武汉,搜索所有和疫情相关的蛛丝马迹,抽丝剥茧般探寻真相。

  世界医疗网(上海)特约记者 张逸报道 疫情当前,韩帅以及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的同事们奔赴武汉,像战场上的侦察兵,用缜密的侦查手段、科学的分析方法,搜索所有和疫情相关的蛛丝马迹,抽丝剥茧般探寻真相,最大限度防止疫情扩散。他们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守坝人”。

  3月1日15:00

  武汉市东西湖区疾控中心临时会议室一片忙碌,韩帅和流调小组的同事们正在梳理手头资料,对四类人员进行筛查、分析。突然,急促的敲门声响起,检测组同事拿着今天的隔离点人员核酸检测报告推门而入。当天有数十例新冠肺炎核酸检测结果阳性,需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简称“流调”)。

  所谓四类人员,是指确诊患者、疑似患者、不能排除感染可能的发热患者和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湖北省委书记应勇指出:“流行病学调查是当前疫情防控的源头性、基础性工作,成效直接关系到疫情防控的成败!”为此,武汉市加大力度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所有新增确诊病人摸清活动轨迹,追踪隔离密切接触者,形成“发热-确诊-轨迹调查-确定密切接触者-隔离密切接触者-核酸检测密切接触者”的闭环。

  为了支持武汉的流调,根据国家卫健委的部署和安排,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2月7日选派余晴、尹建海、周何军、田添四名具有流调经验的人员赶赴武汉开展社区排查工作。十天后,再派陈军虎、贾铁武、陈木新和韩帅四名人员抵达武汉支援流调排查和巡回督导工作。韩帅及其同事一接到命令,不顾家庭的困难,背上行囊,从上海立即出征,奔赴武汉。

  这时的韩帅,刚拿起核酸阳性报告,只听敲门声再次响起,信息科人员进来说:定点医院发热门诊收治一名新冠肺炎疑似患者,需要马上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15:10

  韩帅放下手上的报告,撂起电话,打给那位新冠肺炎疑似患者。

  这是武汉某大型公司的一位职员,核酸检测阳性。电话接通后,听韩帅说是新冠肺炎的流调人员,对方直接就挂断了电话。

  再次拨通,再次挂断。

  武汉流调以电话流调和现场流调相结合的形式。电话流调虽然快捷,但若对方不配合,流调人员遭到拒绝便是常事。最多一次,韩帅被对方挂了四次电话。但他明白传染病防控就像构筑堤坝,大坝筑得及时、坚固,才能阻挡汹涌而来的洪水,减轻下游医疗救治的压力。为此,尽管早已习惯了被拒绝,他还是又一次拨打对方的电话号码。他理解被调查者对隐私的保护、对染病的委屈,但他也明白只有调查清楚洪水的源头以及流经的线路,才能让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让未被传染的人不受伤害。


(韩帅)

  第三次拔通电话后,韩帅请对方让他把流调的意义说完。对方在韩帅耐心而诚恳的说服下,终于同意接受问询。

  对方告诉韩帅,自武汉封城以来,他在家隔离,从未外出,买菜都是网上订购、社区配送,没想到2月28日突然发烧,次日采集咽拭子样本,核酸确诊阳性。

  韩帅按照个案调查表上的问题一步步推进,俨然福尔摩斯破案。

  首先是确定姓名和身份证号码是否正确,具体到住址的门牌号、房间号以及发病日期和诊断日期。

  在危险因素及接触史调查中,对方一再强调,他闭门未出,家人也未患病,原则上不应感染。言语间,充满着不解、恐惧甚至有点愤懑。

  然而韩帅没有停止追问。他既让询问的气氛变得轻松,又在言词中围绕时间节点步步紧逼,要求对方务必回忆发病14天病例接触史,哪怕是一人来访、一次外出。

  终于,对方在韩帅拉家常般的询问下回忆说:2月18日,他表哥来送过一次菜,并留下来吃的午饭。

  韩帅问:你表哥目前有没有得病?或者是不是在集中隔离点的疑似病人呢?

  电话那一端,对方并未回答。

  面对有些病人的犹豫与抗拒,韩帅很是理解,但他没有放弃追问。对方沉默许久,还是说“不清楚”,但是他报出了表哥的名字、家庭地址及联系方式。

  韩帅请信息科同事立即在传染病报告系统查询,结果发现他表哥是2月21日被确诊新冠肺炎的。

  终于摸清了对方的病例接触史,韩帅马上展开发病后密切接触者的情况调查。

  对方告诉韩帅,他家里只有他和妻子、女儿三个人居住,和双方父母没有来往。这样,他老婆和女儿被确定为密切接触者。

  韩帅再次询问:14天内有无外出,哪怕是出门倒个垃圾。一份详尽的流调报告必须形成一条完整的证据链,疑似患者在过去14天内每一个时间点的去向、行为必须严丝合缝地卡在一起,这中间哪怕有5分钟时间是模糊的,都很可能导致无辜的人暴露在未知的病毒风险中。

  经过反复追问、耐心诱导,对方说他2月24日独自驾车,回公司开过一个短会。会议共9人。于是,与会的8名同事也被确定为密切接触者。

  韩帅详细登记了所有密切接触者的姓名、联系方式、现在的住址、与患者关系等详细信息。最后,嘱托他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这样一个电话,耗时67分钟。

  16:30

  韩帅及其同事在完成流调个案调查后进行分析、汇总,再次确认无误,将信息迅速发给东西湖区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指挥部转手把相关信息发给各街道社区,街道社区马上排查密切接触者,迅速组织大巴,把所有密切接触者运送至隔离点。

  21:00

  韩帅一天平均要完成10~20个人员、每人近100个问题的调查,并和医院相关医生联系,核对个案调查表和网络传染病报卡信息,确认无误后,完成网络上报传染病报卡,之后还要撰写调查报告。

  完成一天所有病例的流调后,韩帅返回宾馆。对于韩帅来说,这一天结束工作的时间算是早的,平时深更半夜回宾馆已是常事。

  终于有时间喘一口气,韩帅忙里偷闲,先跟位于上海的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领导汇报一下工作,之后跟妻子通话,问一句儿子可好。韩帅今年33岁,工作以来,长时间在青藏高原等地进行疾病防控工作,妻子已习惯了他不在身边的日子。

  与韩帅同行的尹建海还在挑灯夜战。一个月来,他与蔡甸区小分队的其他两位队友深入社区,根据社区防控现状,提出了“一辆专车,一张表格,一个数据库”的专业建议。


(尹建海)

  一辆专车。尹建海和队友发现,社区排查发现的病人并没有完全被控制在视力范围内,病人自行前往社区卫生院就医,存在潜在传染源扩散的风险,为此他们向指挥部建议采用皮卡,或改装一般的面包车,将司机与病人相对隔离,同时做好车辆消毒。建议得到指挥部的肯定,第二天就在武汉街头看到了这类专车忙碌的影子。

  一张表格。见到每天一摞摞的登记表,一个个奋笔疾书的社区工作人员,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尹建海和队友们讨论制定了一张简易实用的登记表格,改变了之前各个社区采用不同的登记方式,先手写再输入电脑的局面,提升了信息摸排的及时性、准确性、科学性和工作效率。

  一个数据库。重复的登门、电话查信息使得效率低下,一堆堆报表让摸排工作与信息化时代脱节。尹建海和队友建议区指挥部结合本次大排查,分阶段构建本区的人口数据库,不仅能为本次疫情防控服务,也能为疫情过后更多的行业服务。

  正是因为上海公卫人深入武汉防控第一线,找准社区工作的痛点、难点,提出的建议简单易行,提高了疫情防控一线工作的实效,真正助力政府摸清底数、动态管理、精准施策。

  3月2日8:00

  韩帅联系医院,询问前一天转移到集中隔离点的密切接触人员的采样情况。结果,那位大型公司职员的8位密切接触者,2位为核酸检测阳性,需要进行后续的流调。

  这时候的韩帅,又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忙碌。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张狮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