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视界 >

肠道菌群暗藏健康奥秘

2022-07-13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人体表面和体内生活着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微生物,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微生态系统。其中肠道微生态最为重要,与人体健康和各种疾病息息相关。

       人体表面和体内生活着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微生物,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微生态系统。其中,肠道微生态最为主要和复杂,它们与人体健康和各种疾病息息相关。

  一方水土养一方菌

  古人远行,常常会在出门时带上一包故乡的土壤或石头,到了异乡用来泡水喝。故乡的土石,不仅是乡愁的寄托,或许也是携带故乡的“菌气”,避免“水土不服”。

  如今从人体肠道菌群的角度出发,这个行为就不难解释。

  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实人体的微生态也会受到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影响,从而呈现出同为一方人的共性。相似的地理位置塑造了相似的环境,包括环境里相似的微生物,会让群体拥有的微生物更加趋同。

  其次,不同地域间的饮食习惯或许是塑造一方菌的最大力量,比如四川人肚子里的微生物可能更钟爱辣椒,而广东人肚子里的微生物则更爱喝汤。此外,生活在一方水土中的人往往具有更为相近的遗传基因背景,肚子里的微生物也会相似。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的周宏伟教授曾在《肠-道》演讲中,介绍了他和团队发表在《自然-医学》杂志上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通过随机地理分层抽样调查了不同地理分布人群的肠道菌群,结果显示地理因素对菌群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因素(年龄、血压、性别等)。用菌群建立模型来判断一个人是哪里人,平均准确性可以达到93%。基于此提出的菌群诊断的地区依赖性假说表明,几乎所有疾病的菌群模型都是存在地域依赖性的,只不过程度不同。

  水土不服是菌群在作怪

  研究发现其实水土不服与肠道微生物群落密切相关,归根结底是我们的肠道微生态失调惹的祸。

  肠道菌群是由很多微生物按照一定的比例组成的,这些微生物的组成及相对比例是在长期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而且,这个比例在每个人的身上都不一样。各菌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在质和量上达到一种平衡,成为我们肠道的“习惯”,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了就会出现各种不适反应。

  比如说,习惯低纤维饮食的人,肠道菌群中厌氧细菌多,需氧细菌少;而喜欢高纤维饮食的人肠道菌群则正好相反。如果让这两种人饮食调换,可以想象一下他们肠道里的微生物会出现怎样翻天覆地的改变......也就是说当我们离开长期生活的环境,来到一个新环境,饮食或作息规律发生改变,都会影响到原来的肠道微生物平衡,肠道微生态一旦失调,就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微生物也是“传家宝”

  人们常说血脉相传,主要指的是基因的代代相传。生活习惯、性格、兴趣、甚至手艺等也会因为家庭成员的密切接触而得以延续。但还有一种来自家族的传承也极其重要,却还没有被大众熟知和重视,那便是人体微生物的代代相传。

  从一个人出生那一刻起,我们就会陆续从母亲、家庭成员以及出生环境中获得至关重要的微生物种子,这些种子快速进入我们的皮肤、口腔、肠道等地,迅速定植下来并开始繁衍生息,最终发展成与我们人体共生共存的微生物群落。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这些微生物也是名副其实的“传家宝”,我们可以将其传承称之为“菌脉相传”。

  在生命早期的菌脉传承中,母亲是孩子初始菌群的主要来源。当宝宝呱呱坠地时,母亲肠道、皮肤等部位的微生物就悄悄在孩子身上安家。随后,母亲的哺乳行为,以及与父母、家人的互动,也在向孩子源源不断地传递着“菌脉”。这些微生物组成的初始菌群,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变化。

  自然分娩和母乳喂养是呵护宝宝“菌脉”的两种最重要的因素。但是由于剖腹产比例居高不下,过早的奶粉喂养以及抗生素滥用等问题,导致人类共生微生物的多样性正在逐代下降。这或许是现代社会各种代谢疾病、自身免疫疾病等发病率升高、发病人群年轻化的一个潜在原因。专家提醒,对于这样的状况,我们应该警惕并有所作为。年轻的父母应该了解微生物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剖腹产和抗生素的使用,并提高母乳喂养的意识。

  信息来源/热心肠先生微信公众号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李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