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视界 >

从“胖”说开去 “胖”之释义

2022-09-26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随着古今5000年中国医者对肥胖之症理解的加深,对肥胖之症的治疗手段也在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在传统中医诊治肥胖症的基础上,近代又推出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运动、适度饮食的综合和个体化健康管理和治疗均取得良好效果。

  世界医疗网(上海)特邀通讯员顾海鹰报道  现代人对胖的评价多是贬大于褒,究其根源,其一源自对“美”标准的变迁,现代人审美——追求“以瘦为美”;其二源自于医学的进步和发展,已经明确大多数疾病的发生,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均与胖相关。

  而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早期,人们对“胖”的认识和认知与现代人的“偏见和单一”相比,是比较多元化的。

  一、“胖”之字义

  “胖”字最早用于指代古代祭祀用的半体牲。

  在古代,祭祀是一件大事情,每逢祭祀,不仅规模宏大,人们还选取最肥的牛羊等作为祭祀品。

  而在《说文》中,“胖”有着另一种意思,指大块的肉;到后来,《礼记·大学》中“心广体胖”的“胖”则引申出安舒、舒坦、宽适的意思。

  到了宋元时期,古人又将“胖”的意思进一步引申,进而表示胖大、肥胖的意思。

  直到今天,人们提到“胖”字,自动联想知晓的也是胖大、肥胖之义。

  从古人对“胖”字意思的引申不难看出,在古代,人们对“胖”的认识,起于尊敬、称赞,变化为安舒、舒服,终于胖大、肥胖。而这一点,明显体现于古人胖瘦审美的变化。

  二、“胖”之溯源

  苏轼在其诗《孙莘老求墨妙亭诗》中写道:“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可见,古人的胖瘦审美是多元化的。这样多元化的审美,与中国古代医学落后、人们认知多样、复杂多变的时代背景、统治阶级意识等息息相关。

  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锹、锄头等农具还未出现,生产力十分低下。在那个时期,人们眼中的“胖”即“肥硕”,并且常用“硕”字来表达对他人的赞美。例如,《卫风·硕人》中用“硕人其颀”来赞美一位卫国贵妇的美丽;《诗经》中则用“彼其之子,硕大无朋。彼其之子,硕大且笃”来形容女子的美丽。

  在春秋时期也有“以瘦为尊”的人---楚灵王。据史料记载:“楚灵王好细腰,其朝多饿死人。”楚灵王有一个极度怪异的癖好,他厌恶腰围粗大的人,而喜欢腰细的人。因此,楚国人为了讨好楚灵王,皆极度追求瘦,并且为了瘦,还开始了节食减肥,这也是历史上最早开始进行减肥的先例。

  至汉代时期,人们对胖瘦的审美更加多样,当时的人们能够接受体态轻盈的瘦,也能接受“弱骨丰肌”、“面如明月”的胖。

  唐代,一个大家提起来都津津乐道“以胖为美”的朝代。其实,唐朝并不是真正的“以胖为美”的朝代,唐朝人喜欢的胖也不是肥胖,而是丰腴、胖瘦适中的胖。

  唐朝对胖的审美也分为两个时期:初唐时,唐朝人喜欢精瘦,即虽然看似瘦削,却具有肌肉;到了繁荣而又开放的盛唐时期,唐朝人对胖瘦的审美更加包容,有人喜欢丰满,也有人喜欢匀称,还有人喜欢巨胖。

  “胖”之医释

  相较于大多数从审美角度理解“胖”的中国古人,中国古代医书及医者则从健康的角度给了“胖”更为贴近科学的解释。

  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认为过度食用肥美香甜的食物以及自身缺乏运动就容易导致肥胖;

  《灵枢》中指出,肥胖与人的体质相关;

  《素问》中则指出了肥胖形成的原因:

  ①过度进食,且脾胃功能失调,导致脾胃对食物的转化功能减弱,身体内逐渐累积脂肪,继而形体逐渐增胖。

  ②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类肝肾等器官的功能逐渐衰退,再加上年老的人不喜欢运动,从而增加了肥胖的发生率。

  ③“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人体自身缺乏运动致使肥胖形成。

  除了最早描述和记录肥胖症的医书外,古代还有许多医者经过临床经验的积累进一步加深了对由肥胖引起的相关疾病的认识。

  例如,张仲景、朱丹溪等医者提出了众多与肥胖疾病相关的理论,比如“肥人多痰”、“肥人湿多”等,逐步加深了当时人们对肥胖疾病的认识;

  朱佐认为肥胖影响寿命,他还指出肥胖影响寿命的原因,即肥胖的人一般肾气虚弱,脾的转化功能减弱,导致生痰、脂肪积累,日积月累后,身体逐渐增胖,进而影响寿命;

  林之瀚则认为“肥人多中风”,他认为大多数长得胖的人喜欢吃脂肪多、味道重的食物,还喜欢没有节制的饮酒,易损伤自己的脾胃,导致气虚、脉络空虚、气虚痹阻等,继而易造成中风。

  随着古今5000年中国医者对肥胖之症理解的加深,对肥胖之症的治疗手段也在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在传统中医诊治肥胖症的基础上,近代又推出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运动、适度饮食的综合和个体化健康管理和治疗均取得良好效果,近年崛起的“代谢手术”也已经成为“巨胖胖”们的福音。

  专家简介:

  狄建忠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青年编委,上海市医学会普外科分会糖尿病与肥胖学组副组长。

  主要从事普外科微创治疗(肥胖和糖尿病的手术治疗)、院内感染控制和医院管理研究。

  曾获西藏自治区、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卫生局、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以及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数十项荣誉。

  以第一作者共发表70余篇科研论文,SCI论文十余篇,承担各项课题10余项,申请专利一项,主编《高原特色病例精选集》系列丛书三部、《术说糖尿病》,参编著作《外科病理生理学第二版》、《消化外科临床解剖与常用手术技巧》、《内科大查房》等多部。荣获上海科技进步奖、中华医学奖。

  专家门诊时间:

  周一上午

  本文作者/张惠淋 狄建忠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七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