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视界 >

数秒找到病灶、ABB机器人发药……上海浦东这家医院很“智慧”

2020-07-09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在位于浦东的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内,“智慧”元素无处不在,人工智能(AI)阅片,数秒就能找到病灶;抓药、配药的是ABB机器人;实时监控输液余量和滴速,让医护人员心中有数。

  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即将开启,今年浦东兼顾大会短期配套和浦东新区人工智能产业长远发展的双重需要,重点聚焦张江人工智能岛和医疗、养老、教育三大领域,打造“1+3”的AI应用场景示范。

  在位于浦东的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内,“智慧”元素无处不在,人工智能(AI)阅片,数秒就能找到病灶;抓药、配药的是ABB机器人;实时监控输液余量和滴速,让医护人员心中有数。

  据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副院长高晓燕介绍,作为一家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七院自去年起规划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慧医院建设,未来将实现从临床决策、医学大数据、诊疗流程优化等各个领域全面的智能化,让AI无处不在。

  人工智能“吹哨”:

  诊断新冠从数小时压缩到了2-3秒

  胸部CT检查被证实是新冠肺炎诊疗中的重要一环。随着CT机性能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CT影像可以“越切越薄”,10毫米厚度甚至可以“切”成20层,即可以由1副影像“拆”成20副影像。

  对于患者而言,层厚越薄显示最小组织结构或病灶的能力就越强。但摆在医生面前的“难题”是,要及时在数百幅胸部CT影像中寻找到极其细微的病灶。以七院医学影像科为例,科室配置50名医生及技术人员,最高峰值患者人数达到677名,按一位患者CT影像量均值为500幅,就意味着共有33.85万幅CT影像。即便分配到每一位工作人员,人均阅片数也要达到6770幅。按常规阅片,医生看完一份200-500幅不等的胸部CT影像至少需要10-15分钟。

  但在七院医学影像科内,因为绝大部分胸部CT影像均采用“医生+AI”的阅片方式进行,这套由依图医疗研发的care.ai®胸部CT智能影像系统,能够在数秒内精准、高效的检出数百幅胸部CT影像中的结节、斑片、条索、囊状影等,提高了医生的阅片速度,还可将新冠肺炎病情的定量评价从数小时压缩到了2-3秒。

  医学影像科主任宋黎涛评价说,医生会疲劳,而机器不会,引入人工智能系统后,它成了医生的好帮手与第二大脑。“我们对人工智能的使用,是依靠而不是依赖,AI系统就像给阅片上了保险,为临床医生提供详实、可靠的决策信息参考,不漏病灶。”

  宋黎涛主任还有一个法宝:手机实时看诊系统,这套由飞图科技提供的app,打通了医疗影像共享的节点,形成了医生资源共享的互联网医疗格局。

  在新冠疫情还未结束的时期,七院医生24小时值守,作为医学影像科主任,宋黎涛主任医师看诊时间被无限拉长,并且不再固定。但由于装载了这套人工智能系统,在家也能实时阅片,既节省了医生往返医院的辛苦,也让病患确诊时间提前。

  不同于微信传递图片等方式,这套系统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大量图像数据,并具备加密、时段分享等功能,确保病患的隐私安全。“可实现在医院专业设备上80%的功能,不但是新冠病毒,目前的急症看诊也在使用。”宋黎涛说。

  据悉,在医学影像科内,care.ai®儿童生长发育智能诊断系统也已使用一年多时间,将精细化骨龄阅片的耗时从原有的5-10分钟压缩至数秒内完成,其准确度远高于中级医师对骨龄的判断。

  机器人抓药、配药

  携手ABB  国内首个“智慧药房”已试运行

  当10楼的住院病区医护人员在电脑上输入处方单上所需的十余种药品后,位于医院二层的住院药房内,系统也已同一时间接收到信息,并将指令传输给机器人。面对八层十列的药品货架,抓取机器人根据指令准确抓取药品所在药箱,放置于分拣传送带上。

  同一时间,一旁的拣选机器人在药箱内抓取所需数量。通过这一抓一取,两台机器人紧密配合,全程都无需人工干预。据悉,配送至病区的机器人也即将上线,解决从药品入库、缓存、根据处方出库,并最终配送至病区的全流程自动化操作。

  这就是七院正在和ABB公司合作研发一整套面向智慧药房的解决方案。据药学部副主任时扣荣介绍,除了解放医护人员劳动力、提高效率及准确性外,这套智慧药房最突出的特点是可追溯性,“每一次机器人的操作路径都会被记录,机器人抓药、配药、配送,让药品分发全流程有序、降低乃至避免配药过程可能出现的错误操作。”

  记者了解到,随着项目的不断深化,针对门诊药房和静脉配置中心的服务机器人也将陆续上线。以智能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化药房将使药学从业人员从繁重的日常劳动中解放出来,能够更加专注于处方审核等专业工作,进一步提高医疗用药质量。尤其是,全流程自动化的静脉药物配置机器人有助于避免细胞毒药物对于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危害。

  一块大屏幕:让信息一触即达

  医护人员心中有“数”患者输液换瓶不用喊护士

  在七院护理部创伤骨科,即便正值打针、输液、换药高峰,但走廊里很少见到护士奔跑的身影,护士站也鲜有人员匆忙整理文书。这都得益于护士站背后的一个“大屏幕”,监控着病房里患者打点滴等各类情况,屏幕也会进行弹框提醒。

  记者了解到,自去年起,七院骨伤科病区就开始推进智慧护理数据交互平信息台的建设,实现医护人员的人机智能交互。

  以前,由于患者众多,护士输液换瓶难免有所延迟,由此引发患者不满甚至遭到投诉。通过这一平台系统,每一个病床都采用无线监控终端对临床静脉输液的滴速和进度进行实时监测采集,并自动识别输液剩余剂量,预估剩余时间,判别堵针、漏针、空瓶、滴停等情况。当输液异常或输液结束时,护士站智慧屏就会进行语音报警,基本可以做到信息一触即达,使医护人员能够对病人输液信息一目了然,做到心中有数,减少护理人员输液过程的巡查,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以我负责的0710病区为例,52张床都覆盖了这套澈蓝科技提供的智慧系统,使用后能实时掌握病人的情况,补液反应速度也加快了,护士还可以提前合理分配时间。”护理部骨伤科护士长胡旻表示。

  作为浦东“智慧医院”建设的先导者,在七院内,人工智能设备已经覆盖到了诊断、药品配送、病患管理等多个领域,通过5G、AI、大数据技术,有效保障患者安全,提升确诊率,并让医护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投入到更高价值的服务中。

  “我们从去年开始就决心要做智慧医院,但并没有着急采购通用产品,而从核心技术入手,让人工智能扮演起赋能的角色,将企业的创新科技优势与我们的专业场景相集合,这些落地项目都充分展示了‘医工结合’的可操作性,”高晓燕说,“作为需求端,我们还将与企业深入合作,实现从临床决策、医学大数据、诊疗流程优化等各个领域全面智能化。”

  据悉,未来七院还将会融入更多的人工智能应用,比如通过自然语义识别辅助临床决策;引入更多的物联监测设备,采用人工智能的手段结合实际病区进行实时数据分析等。

  本文作者/杨珍莹(浦东时报记者)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苏陌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