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视界 >

宝宝“对眼”要紧吗?

2019-03-06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宝宝怎么会“对眼”?婴儿型内斜视要紧吗?宝爸宝妈看过来!

  经常会有年轻的家长抱着出生几个月的小宝宝来就诊:医生,帮忙看看小宝宝是不是有些“对眼”,周围的亲戚朋友也说眼睛有些向里偏。在这种情况下,经过详细检查,大部分其实是假性内斜视,即双眼内眦部过宽,内眦赘皮,遮住部分内侧“眼白”,看的像是内斜。但是,临床中确实会遇到一些婴幼儿的内斜视,而其发病年龄和临床体征有其自身的特点。

  通常出生后6个月内发生的内斜视称之为婴儿型内斜视。正常新生儿一般会有小度数的外斜视,在4-6个月时可自行消失,而婴儿型内斜视则不一样,一旦发生不会自行消除。

  其几种常见的形式包括:小角度新生儿内斜视、先天性内斜视、Ciancia综合征、调节性婴儿型内斜视。先天性内斜视是其中常见且比较典型的一种,现将其病因、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分述如下:

  1、病因:

  目前还不清楚,可能与视觉系统发育不完全、会聚系统的功能缺陷或发育迟缓有关。

  2、临床特征:

  先天性内斜视多于生后6个月内发病,表现为大角度恒定性内斜视(≥40棱镜度),斜视角度相对稳定,远近斜视角度相同。初期可以是交替注视,偶尔可早期就表现为一眼注视,另眼恒定性内斜视。很少有自行缓解的,一般患儿伴有弱视,可合并眼球运动异常:如隐性眼球震颤等。

  3、治疗

  1)矫正屈光不正:通常来说,先天性内斜视需手术治疗,如果麻痹睫状肌验光≥+3.00 D,建议矫正全部远视;若戴全矫镜后仍有>10-15棱镜度的内斜视,则需要手术治疗。

  2)如存在弱视,建议手术之前先治疗弱视,每天遮盖主导眼4-6小时,直至非主导眼能维持很好的注视功能。此间每1-2周复诊,观察注视偏好的改变。当出现交叉注视,即拥有盐看左侧视野的物体,左眼看右侧视野的物体,意味着没有明显的弱视。

  3)手术:关于先天性内斜视的手术时机,为了能获得周边融合和粗的立体视,大多数文献建议6个月至一岁之间。推荐的手术方式是双眼内直肌后徙,以看近视标测量的斜视度为目标手术量。对于有融合潜力的婴幼儿,术后希望有5-10棱镜度的小度数外斜视。

  因人生来具有强大的融像性集合力,可以控制小度数的外斜视来获得融合。对于术后残余性内斜视,首先应麻痹睫状肌验光,若全部矫正远视后,残余内斜视大于15棱镜度,则考虑再次手术。

  4、预后

  大部分患儿通过手术能获得眼位正位。若两岁以内,眼位矫正到8棱镜度以内,大部分患者将获得一定程度的周边融合和粗的立体视。若眼位在2岁以后才获得矫正,获得双眼融合的机会就很小。

  专家介绍

  胡颖

  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擅长成人近视的屈光矫正手术,青少年近视的防控,复杂斜视、复视的诊治,常见眼病的治疗等。

  专家门诊时间:周四下午,周六上午

  华焱军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眼科主治医师,擅长儿童及成人斜弱视的手术及非手术治疗;儿童青少年近视、远视、散光的治疗及防控;成人近视、远视、散光的手术及非手术治疗;干眼症,结膜炎,翼状胬肉,圆锥角膜,高度近视等疾病。

  本文作者:特邀通讯员 顾海鹰

  值班编辑:张狮驼